柴宗麗
摘 要:新一輪數學教學改革要求全面貫徹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若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在小學所有學科中與思維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數學教學;素質教育;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6-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37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那么我們在小學階段要如何在數學的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在小學教學階段,怎樣通過學習數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給出了明確的指示,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具有很廣泛的內容,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本文主要就數學方面的思維進行探討。
數學里面有很多的判斷類型的體系,這些判斷的表達是由數學術語、邏輯術語和對應的符號組成。我們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去判斷一些東西,在這個基礎上又會產生新的判斷,這些判斷就構成了數學這門學科。
小學階段的數學在內容上比較簡單,雖然沒有很嚴格的推理方面的論證,但是判斷還是有的,這些判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以小學階段的思維來看,這個時期的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轉為抽象的階段。在這里我們指的抽象邏輯思維其實是形式邏輯。因此,在低、中、高這三個階段,學生是很容易發(fā)展自己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基于邏輯思維,通常有了邏輯思維,才能慢慢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大綱》中只是肯定了初步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沒有說不可以發(fā)展其他的思維能力。例如,學生在小學時期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但是他以前的形象思維還存在著。高年級的數學內容包括質數、合數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在實際運算或者是教師進行教具演示時,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它們,這個時候學生以前的形象思維也在繼續(xù)發(fā)展著。再如,在小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但是在教師給學生講解新的知識點時,這些知識點往往會跟以前學到的東西有關系,學生就能夠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系進行融會貫通。我們在解答一些思考性強的題目時,采取的方法的優(yōu)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fā)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對教學方式要加以重視。關于辯證思維,它應該是屬于抽象邏輯思維里比較高級的思維,關于個體的辯證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它的發(fā)展相較于形式邏輯思維來說是緩慢的。根據我們的初步研究,小學生在10歲左右就會開始辯證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在小學期間,教師不必早早地就發(fā)展學生辯證思維,不過在教學時可以將教學內容和辯證觀點相結合,為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提供一個契機。
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在新大綱中提出: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始終不斷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他們的思維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思維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所以,數學教學要根據兒童年齡的發(fā)展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上要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因此,學校開設的各個年級的課程都需要在教師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果在低年級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在后來的中、高年級的學習上將有一定的困難度;若是在低、中年級的時候非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又不繼續(xù)下去,那么對學生以后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樣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針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去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科知識,采取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例如,同樣是培養(yǎng)分析能力,低年級就要多結合操作、直觀,引導學生分析;高年級則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獨立、抽象分析問題的能力,只在必要的時候才結合直觀來進行具體分析。
那么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持續(xù)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都不能松懈
教師要明確哪個年級進行哪一步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師從一年級開始進行數學教學時,就要注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學生開始認識到大小、長短、多少,這些就是學生開始思考、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第一步。隨后開始教給學生10以內的簡單的加減計算,這是開始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概括問題的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在教授數學的組成時就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這些都需要在教師引導下,通過一些實際操作,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二)每一節(jié)課上,教師都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開發(fā)
不論是課前預習,還是教師講授新的知識,讓學生進行實際練習,都要有具體的內容加以利用。例如,在給學生布置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一些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不僅會讓學生計算出正確的答案,還會讓學生將他的解題思路說出來,特別是當一些學生在計算結果上出現錯誤時,說出計算過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是哪里出現了錯誤,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學會以此類推的計算,保證正確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思路簡單化,想一下如何才是最簡單快速的計算方法,提升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教師在講授新的知識時,不能只是簡單給出答案或計算公式,而是要交給學生怎么去分析題意,推理計算過程,最后找出正確的計算結果。例如,對于數學上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將兩位數的乘法分解為一位數和整十數之間的乘法計算,重點是教會學生知道整十數乘得出的部分積分要放在什么地方,最后再總結出兩位數乘的計算步驟。學生要了解計算原理,從比較直接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式,這樣的話對于這個知識點學生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同時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
(三)各個部分的教學內容都要涉及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滲透思維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在講授數學概念、計算法則、應用題解答或者測量畫圖的時候,都需要在其中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不管是哪個數學概念,都是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在進行抽象概括后的結果。因此教師在講授每一個概念時,要多舉例子或者通過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概述中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通過看透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才能有正確的概念形成。
三、設計好練習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上,與教會學生如何計算,掌握解題思路是相同的,都是要通過練習去實現的,并且在解題的過程中思維也是在進行思考的。因此,想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就要多做題目。做練習題的好壞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常來說,在課本上都有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相關題目,但是這些例題并不是都能夠滿足教學上的需求的,而且每個班級之間的情況不同,那么相同的題目對不同情況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是滿足不了的,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它包括邏輯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很多方面,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多加示范和引導,并深入學習邏輯學和心理學,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根據實際情況找出適合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一)更新教育觀念,著力創(chuàng)新教育
長期以來,教師很難從應試教育的圈子里走出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模擬考試內容、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上;在平時總是擔心學生考不好,即使學生考試及格了,還望考高分,考了高分又望滿分。這樣便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的悲哀,學生的思維無法超脫某種思維定式的禁錮,只能循規(guī)蹈矩,墨守成規(guī)。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才,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盡快把自己從應試教育的圈子里解放出來,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和人才觀,才能把精力和重點放在創(chuàng)新教育上。
(二)改革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想、多說、多看、多做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條件。教師不是一架灌輸書本知識的機器,而是善于啟迪學生心靈的鑰匙,是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者,其責任是給學生營造創(chuàng)新學習的氛圍,解放他們的腦、手、眼、嘴,使他們能想、能干、能看、能談。教師要盡其所能使學生樂于參與學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敢于開創(chuàng)新的思路,將學生自身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拓寬視野,將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出來
在荷蘭有一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正確方式是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思維去進行再次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而老師就是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他們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簡單地將知識點講解給學生聽?!逼鋵?,數學這門學科極富規(guī)律性,就看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一旦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了某種規(guī)律,便會對數學產生極濃厚的興趣,教師若能趁機引導學生應用規(guī)律,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不難了。
參考文獻:
[1]楊西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初探[J].科普童話,2018(4).
[2]韋朝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文摘版),2017(4).
[3]李世春,李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新課程學習(下),2014(3).
[4]婁建亞.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