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考生
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過著名的“白板說”,即人最先都是一塊白板,而白板上寫了什么,畫了什么,都是后天的經(jīng)歷與觀念。
而人生這塊白板,其特別之處在于:它不可更改,不可清洗,不可去除任何一筆一畫。
這聽起來不免有些嚴肅,甚至不近人情。難道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小心翼翼、唯恐出錯?
不然。
自古就有“瑕不掩瑜”一說,也有“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諄諄教導。可見,犯錯是在所難避的,正如白板上的每一筆不可能都是對的。但關(guān)鍵在于,日常的小錯小過抑或無心之舉是不能與有意為之的大錯大過相提并論的,尤其需要謹防的是原則性問題,它一旦出現(xiàn),白板上就會留下巨大的污點,讓人追悔莫及!
但丁說過:“善良和道德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無法填補善良和道德的缺陷?!鼻∪缗喔?,雖博學多才,充滿智慧,但終究掩蓋不了他為政期間貪污受賄的事實。對于大時代中的平凡小人物來說更是如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例子并不鮮見。
因而人生這塊“白板”萬不可隨意亂寫亂畫,應(yīng)在心中為其加上道德和法律的邊框。沒有“規(guī)矩”,哪來“方圓”?有人說“人生如戲”,故要盡力做最好的演員。誠然,人生如白板,故要用心用力書寫,切莫成為笑柄,留下遺憾。
聰明智慧的人,大抵拎得清,懂得何處可以“大膽落墨”,何處必須“小心收拾”,否則留下一個大大的墨團。但與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相比,對待別人往往又是另一種態(tài)度,對待自然更是如此。毀山毀林,圍湖造田,濫捕濫殺……這不是一個人、一塊白板上的污點,而是一代代人、時代的巨板上無法抹去的丑陋印記。縱使現(xiàn)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或開始重視環(huán)境問題,但融化的冰山不會重現(xiàn),消逝的森林難以再生,再也看不到江豚的身影……污點太大,大到人類自身都不忍直視,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這一代人的責任,讓這一代人的白板上減少污點。
人生恰如白板。
本文的獨到之處有二:一是劃定了“墨”的邊界。它不是無心之舉,而是有意之過;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錯小過,而是原則問題上的大錯大過。劃定了這一邊界,就使得論述既明事理,又近人情。二是轉(zhuǎn)換了“墨”的視角。作者既有悲憫情懷,故而能由對自己轉(zhuǎn)向?qū)λ?、對自?又有全球胸襟,故而能由一個人的墨點轉(zhuǎn)向一代人的墨團。這就使得論述臻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的峭拔高度。因為有眼界,故而能生境界;因為有此大境界,故而能與新時代同頻共振。議論文寫作既需要技法上的小聰明,更需要思想上的大智慧,此文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