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香
(靈川縣定江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廣西 桂林 541213)
急性腦血栓腦梗是由腦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造成的腦組織壞死癥狀,以老年群體為主[1]?;颊甙l(fā)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語言、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喪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2]。相較于常規(guī)藥物治療手段,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劑型腦血栓腦?;颊叩寞熜Ц鼮榇_切,通過早期康復訓練的方式,對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形成充足的鍛煉,促進臨床癥狀減輕。因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為對象,對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索,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臨床醫(yī)師采取等距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齡60-75歲,平均(67.14±2.25)歲。對照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齡61-74歲,平均(66.88±3.38)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急性腦血栓腦梗臨床診斷標準,伴有一定程度的言語不清、肢體運動障礙;②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意識清醒可配合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包含抗凝、降低顱內壓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早期綜合康復治療。
(1)早期語言訓練。指導患者做口腔操,舌頭向外伸展、收縮,3次一組,3次/d;輔導患者做發(fā)音模仿練習,盡早鍛煉語言能力。
(2)生活能力早期鍛煉。訓練吞咽功能。初期安排患者食用流食、半流食,鼓勵患者主動吞咽,及時清理口腔及食道內食物殘渣,避免進食時嗆咳;指導患者如廁、穿衣、洗漱。
(3)早期運動功能訓練。①良肢位擺放,使用軟性靠墊提升舒適度,每間隔2小時,翻身1次;進行體位調整,以側臥位為主,解放上肢,預防痙攣。②床上被動練習?;颊卟∏榉€(wěn)定,即開始做床上被動練習,護理人員攙扶下進行翻身、坐起以及肢體伸展等;活動關節(jié),由被動練習過渡至主動練習,逐步擴大關節(jié)活動幅度及練習時間。③主動練習。攙扶患者下床站立,隨后在護理人員攙扶下或拄拐狀態(tài)下慢走,逐步增加運動量,進行上下樓練習。④做Bobath握手練習,鍛煉肌肉,10 min/次,3次1 d。
1.3 療效判定。①顯效:癥狀表現(xiàn)消退,肢體運動恢復或接近正常;②有效:癥狀表現(xiàn)減輕,肢體運動明顯改善;③無效:癥狀、肢體運動無明顯好轉跡象。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顯效+有效+無效。
1.4 觀察指標。①Barthel指數(shù)獨立生活活動能力對比,記0-100分,獨立生活活動能力與指數(shù)評分正比[3]。②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比,由上肢運動66分、下肢運動34分構成,運動功能與評分正比[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8.33%,觀察組9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2.2 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對比(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對比( )
組別 例數(shù) Barthel指數(shù) Fugl-Meyer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22.36±3.69 74.48±6.17 41.18±3.21 87.78±5.19對照組 60 23.14±3.57 54.49±5.25 40.53±4.13 79.74±4.43 t - 1.471 8.064 2.264 9.157 P - 0.154 0.023 0.098 0.014
急性腦血栓腦?;颊叩陌l(fā)病與腦血管血栓形成有直接關聯(lián),有報道稱,急性腦血栓腦梗在急性腦血管病中所占據的比例在一半以上[5]。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所產生的作用相對有限,而引入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方法,意味著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就開始對患者進行床上被動練習、關節(jié)功能鍛煉、語言訓練以及生活能力的訓練等,對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轉直接產生作用,因此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針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8.33%,觀察組96.67%,且觀察組內顯效治療的占比居于首位,而對照組內則是以有效治療居多,該結果表明,觀察組內絕大部分急性腦血栓腦?;颊呓邮茉缙诰C合康復治療后,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較好,而對照組內常規(guī)治療方法下,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相對較弱。同時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均偏低,表明急性腦血栓腦?;颊甙l(fā)病后,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皆出現(xiàn)大幅度下滑,伴有語言表達、運動功能等障礙,在接受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不同程度上漲,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都產生一定效果。但是兩組之間比較后可以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Fugl-Meyer評分整體高于對照組,這說明急性腦血栓腦?;颊呓邮茉缙诰C合康復治療后,上下肢運動功能、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要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可見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重要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患者接受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能較快得到恢復,加快臨床癥狀恢復,效果確切,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