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華
(青海省人民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切除范圍較大,游離面較廣,因此極易損傷主韌帶、支配膀胱神經、盆腔神經叢,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即為膀胱功能障礙[1]。同時,手術時,還會改變盆腔解剖結構,中斷性高潮相關神經、潤滑液分泌,影響患者性生活質量[2]。圖譜法盆底肌康復訓練是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較多的盆底肌功能鍛煉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及配合度,提高康復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為促進患者盆底肌康復,本文將對患者進行圖譜法盆底肌康復訓練,并分析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120 例患者。納入標準:①接受廣泛全子宮切除術治療;②有固定配偶;③夫妻關系融洽;④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交流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意識障礙患者;②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膀胱功能異?;颊?;④不能配合隨訪患者等。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60 例,年齡29-51 歲,平均(37.48±10.75)歲,原發(fā)疾?。鹤訉m腺肌癥13 例,子宮平滑肌瘤16 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5 例,宮頸上皮內瘤樣變6 例。對照組60 例,年齡28-49 歲,平均(36.95±9.97)歲,原發(fā)疾病:子宮腺肌癥15 例,子宮平滑肌瘤14 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4 例,宮頸上皮內瘤樣變7 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手術知識宣教、心理護理、導尿護理、基礎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圖譜法盆底肌康復訓練,具體方法:
(1)制作圖譜:①盆底肌相關知識:介紹盆底肌結構、功能、盆底肌張力下降原因、危害及表現(xiàn)、盆底肌康復訓練方法及重要性;②盆底肌訓練方法:以分解圖的形式詳細描述康復訓練方法及動作,包括縮肛運動、屈髖外展運動、屈髖抬腿運動等;縮肛運動方法:患者采取坐位、仰臥位或站立位,緩慢“收 - 放”,做肛門及陰道動作;屈髖外展運動方法:患者采取左側臥位,雙膝保持自然屈曲,雙膝并攏,腳掌與軀體處于同一直線,骨盆、脊柱處于中立,吸一口氣,緩慢外旋右髖,按個人耐受情況確定旋轉幅度,隨后調整為右側臥位旋轉左髖;屈髖抬腿運動方法:采取左側臥位,伸直左腿,右腿保持屈膝,放在左腿前方,維持骨盆穩(wěn)定,緩慢吸氣,盡量延伸右腳尖,緩慢呼氣,抬起右腿,注意保持骨盆穩(wěn)定,隨后采取右側臥位活動左腿;③飲水及排尿:單日飲食量為1500-2000 mL,詳細記錄患者飲水時間、飲水量、排尿時間、尿量等指標;
(2)圖譜應用:①患者自助閱讀: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圖譜,供其閱讀,在病室內貼醒目的提示語,提醒其閱讀;②護理人員講解:入院第1 d 開始,由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解圖譜,演示圖譜相關內容,督促患者訓練,強調康復訓練重要性,促進患者配合;③訓練時間:入院當日開始,縮肛運動每組50 次,每日2 組;屈髖外展、屈髖抬腿為每組50 次,每日2 次;手術當日、第2 d,暫停訓練;術后第3 d,重新開始訓練,共訓練6 周。
1.3 評價標準[3]。對比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尿液殘存量不超過50 mL;良:尿液殘存量50-100 mL;差:尿液殘存量超過100 mL。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數(shù)量表(FSFI)評價患者的性生活質量。
2.1 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對比。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優(yōu)良率分別為96.67%、86.67%,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2.2 性生活質量對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性欲、性喚起、陰道潤滑度、性高潮、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等各維度性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排尿是人體基本的生理過程,由神經反射、膀胱組成,一旦出現(xiàn)反射弧損傷、膀胱病變,則可能影響排尿。在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時,需要游離輸尿管,并切除膀胱、輸尿管下段部分神經,因此會導致膀胱傳入、傳出神經受損[4]。同時,切除子宮、韌帶、部分陰道后,膀胱后方空虛,其支撐作用喪失,會導致膀胱向后傾斜,損傷神經和血管。此外,受術后用藥、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影響,也會導致膀胱功能性障礙。除影響膀胱功能以外,患者性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性生活快感減少,主觀幸福感降低。
表2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 性欲 性喚起 陰道潤滑度 性高潮 性生活滿意度 性交痛觀察組 7.33±1.15 15.98±1.42 14.63±1.02 13.71±0.88 13.33±0.65 12.88±0.75對照組 6.45±1.20 14.04±1.08 12.98±0.96 12.02±0.71 11.04±0.68 11.29±0.80 t 4.101 8.423 9.125 11.577 18.857 11.23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發(fā)現(xiàn),科學的盆底肌康復訓練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血循環(huán),促進膀胱功能、陰道功能恢復[5]。而常規(guī)盆底肌康復訓練主要方法為縮肛運動,操作簡便,但實際效果不理想,可能與患者對盆底肌康復訓練認知及重視程度不足有關。據(jù)調查顯示,65%的患者對盆底鍛煉的重要性認知不足,37.5%的患者術后存在悲觀情緒。由此可見,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觀念,提高患者的訓練依從性及積極性非常重要。應用圖譜法訓練后,對盆腔結構改變、康復鍛煉重要性、并發(fā)癥及預防方法進行詳細介紹,并將康復訓練各個步驟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列式,方便患者掌握[6]。同時,制作“術后盆底康復圖譜”并配合圖譜規(guī)范演示講解,還能夠避免常規(guī)口頭宣教時語言表達不準確等問題,可減少表達不到位、理解不到位對康復效果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各維度性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顯示了圖譜法訓練的應用價值。以往有報道顯示,對患者進行圖譜法盆底肌康復訓練后,患者尿失禁、膀胱刺激癥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也證實了該盆底肌康復訓練方法的可行性,與本次研究結果可相互印證。
綜上所述,對患者進行圖譜法盆底肌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性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