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慧
一、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優(yōu)良的砂質土壤為宜。大蒜前茬收獲后立即清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6000kg,復合肥80~100kg,并配施一些鈣、鎂、硫肥。然后深翻30cm左右,精耕耙平。
二、精細播種、培育壯苗
(一)精選種瓣
種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其大小好壞對產品器官形成的影響很大。因此,應根據(jù)品種特性,選頭大、瓣大、瓣齊的蒜頭作種,播種前掰瓣并剔除霉爛、蟲蛀、破碎的蒜瓣,按大小分為3級,播種時先播一級種瓣(百瓣重500g左右),再播二級種瓣(百瓣重400g左右),三級種瓣(百瓣重小于300g)一般不作種。不同級別種子要分別栽種、不要混栽。
(二)適時播種
大蒜播種的最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最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并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yǎng)分,降低越冬能力,引起二次生長,影響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蒜苗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yǎng)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三)合理密植
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shù)、單株蒜瓣數(shù)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一般畝栽4~5萬株;早熟品種適當密些,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中晚熟品種應適當稀些,以畝栽4萬左右為好。
(四)適當淺栽
1.適時播種。大蒜播種的最合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冬季不被凍死,并為植株抗寒力強,在嚴冬季不致被凍死,并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如播種過早,幼苗在赿冬前生長過旺會消耗養(yǎng)分,降低越冬能力,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第2次生長,第2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苗子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yǎng)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赿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種期。
2.合理密植。“深蔥淺蒜”,大蒜適宜淺栽,覆土厚度3~4cm為宜。采用溝栽時,可開10cm深的溝,栽前先填土3~4cm,之后擺蒜,種蒜高約3cm。耬平畦面,覆土厚度即為3~4cm。密植是增產的基礎。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shù)、單株蒜瓣數(shù)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照品種的特點做到適時密植,使每畝有較多的株數(shù)。密度宜掌握在每畝栽4萬株左右,行距16~18cm,株距10cm左右,每畝用蒜種150kg左右。
3.播種方法。俗話說“深栽蔥子淺栽蒜”是農民多年實踐得出的結論。大蒜播種一般適宜深度為3~4cm。大蒜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播種,即將種瓣插入土中,播種后覆土,踏實;另一種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條淺溝,將種瓣點播土中。播后覆土厚度2cm左右,用腳輕度踏實,澆透水。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蓋兩層稻草或其他保濕材料。
4.覆蓋地膜。大蒜地膜覆蓋增產效果明顯,與陸地栽培相比,覆蓋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長的微環(huán)境條件,促進大蒜的生長發(fā)育,從而達到早產、高產的目的。研究表明:大蒜地膜栽培,抽薹時間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增產蒜薹55.35%,增產蒜頭44.8%。
一般先播種后蓋膜。蓋膜要嚴密,壓緊。做到膜緊貼地面,無縫隙,膜無皺折,有破損時及時用土堵上。
三、田間管理
(一)追肥
大蒜幼苗生長期雖有種瓣養(yǎng)分,但為促進幼苗生長,增大植株的營養(yǎng)面積,仍應適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應施速效肥,以免脫肥而出現(xiàn)尖發(fā)黃。大蒜追肥一般是3~4次,一是催苗肥:大蒜出齊苗后,施1次清淡人糞尿提苗,忌施碳銨以防燒傷幼苗。二是盛長肥:播種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畝20~30擔、硫銨10kg、硫酸鉀或氯化鉀5kg。孕薹肥:種蒜欄母后,花芽和鱗芽陸續(xù)分化進入花徑伸長期,蒜頭也開始緩慢膨大,因而需養(yǎng)分多,應重施速效鉀、氮肥(復合肥更好)10~15kg。“于現(xiàn)尾”前半個月左右施入(可剝苗觀察到假徑下部的短薹),以滿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長。蒜頭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由于蒜頭膨大時氣溫還不高;蒜頭膨大期相應較長,為促進蒜頭肥大,須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鉀肥。追肥應于蒜薹采收前進行,當薹蒜采收后即有豐富的養(yǎng)分促進蒜頭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進行,則易導致貪青減產;若田土較肥,蒜葉肥大色深,則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種由于抽薹晚,溫度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薹,因此也可免追膨大肥。
(二)水分管理
齊苗期:一般播種1周即齊苗。追施齊苗肥后,若田土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長。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營養(yǎng)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大蒜齊苗后進入幼苗生長前期,齊苗后灌水1次,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間的排水工作。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結束為標志。越冬前許多地方降雨已明顯減少,土壤較干,應澆灌1次;越冬后氣溫漸漸回升,幼苗又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應及時灌水,以促進蒜葉生長,假徑增粗。抽薹期:蒜苗分化的葉已全部展出,葉面積增長達到頂峰,根系也已擴展到最大范圍,薹蒜的生長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應于追孕薹肥后及時澆灌抽薹水?!艾F(xiàn)尾”后要連續(xù)澆水,以水促苗,直到薹前2~3天才停止?jié)菜岳A運。蒜頭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澆水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和贈重。收獲蒜頭迅速膨大和增重。收獲蒜頭前5天停止?jié)菜?,控制長勢,促進葉部的同化物質加速向蒜頭轉運。
(三)中耕除草
可于播種至出苗前噴除草劑。撲草凈:對防除蒜地的馬唐、灰灰菜、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撲草凈每畝用藥100~150g。西馬津和阿特拉津:每畝用藥120~240g。對以單子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大惠利120~150g于播種后5~7天加水30~50kg稀釋,晚間噴霧。以雙子葉闊葉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25%惡草靈120~150mL,或24%果爾45~60mL于播種后7~10天加水40~60g,晚間噴霧。蒜苗幼苗生長期,當雜草剛萌生時即進行中耕,同時也除掉了雜草,對株間難以中耕的雜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與蒜苗爭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