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評價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入院先后順序編號分為探究組(奇數號)和對照組(偶數號),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臨床護理與干預措施及基礎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療, 探究組患者給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疾病發(fā)作次數、發(fā)病持續(xù)時間。結果 治療后, 探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6%,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74, P=0.032<0.05);探究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263.41±22.78)×109/L高于對照組的(230.17±22.72)×109/L, 平均血小板體積(8.23±1.23)fl低于對照組的(10.42±1.24)f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探究組患者的疾病發(fā)作次數(1.09±0.31)次/d少于對照組的(2.34±0.47)次/d, 發(fā)病持續(xù)時間(10.32±2.45)min/次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14±3.37)min/次,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非ST段抬高型心?;颊哂枰蕴娓袢鹇迓摵习⑺酒チ种委?,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改善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 減少疾病發(fā)作次數以及發(fā)病持續(xù)時間, 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 雖然出現輕微不良反應, 但經過對癥處理后均已消失, 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52
非ST段抬高型心梗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冠心病 [1]。大多數是由于不穩(wěn)定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 隨后局部形成血栓, 或者存在斑塊病變部位的冠脈血管痙攣, 導致冠脈的血流量突然嚴重下降[2];也有可能是因為患者沒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 屬于一些疾病的并發(fā)癥, 比如外傷、大動脈夾層、動脈炎等[3]。輕癥患者多表現為長時間的靜息心絞痛、新發(fā)的嚴重心絞痛、近期穩(wěn)定型心絞痛加重、心梗后心絞痛, 常伴有冷汗、腹痛等多種癥狀[4]。有相關研究表明[5], 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梗疾病可以使用多種藥物, 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或痊愈, 但藥物種類繁多且復雜, 用何種藥物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梗更安全、有效成為一個待為考究的問題。本文對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科接受治療的100例非ST段抬高型心?;颊咦鳛檠芯繉ο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編號將患者分為探究組(奇數號)和對照組(偶數號), 每組50例。探究組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56~82歲, 平均年齡(70.03±8.61)歲;病程8個月~7年, 平均病程(4.9±1.6)年;體質量指數24.2~30.5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6.7±1.5)kg/m2;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58~83歲, 平均年齡(71.42±8.23)歲;病程9個月~8年, 平均病程(4.7±1.3)年;體質量指數23.7~31.8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6.7±1.5)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書。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臨床護理與干預措施,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心肌缺血等基礎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吡格雷[塞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80029, 規(guī)格:75 mg/片]和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1021)治療, 氯吡格雷起始劑量為300 mg, 然后以75 mg/次、1次/d連續(xù)服藥;阿司匹林起始劑量為300 mg, 然后以100 mg/次、1次/d連續(xù)用藥。探究組患者給予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1077, 規(guī)格:90 mg/片)和阿司匹林治療, 替格瑞洛起始劑量為180 mg/次(90 mg×2片), 此后1片/次、2次/d, 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接受3個月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疾病發(fā)作次數、發(fā)病持續(xù)時間。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 患者腹痛, 冷汗、呼吸困難、暈厥等癥狀消失, 則可評價為顯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呼吸困難、腹痛、冷汗、暈厥等現象減少, 則可評價為有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 甚至發(fā)生惡化, 還會出現休克暈厥等癥狀, 則可評價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探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比較 治療后, 探究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探究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體積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疾病發(fā)作次數、發(fā)病持續(xù)時間比較 治療后, 探究組患者的疾病發(fā)作次數少于對照組, 發(fā)病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非ST段抬高型心梗與患者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經常暴飲暴食有關, 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易出現破裂, 隨后血小板在血液內開始聚集于破損的斑塊表面, 進一步形成血栓塊, 繼而阻塞冠狀動脈的管腔, 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壞死。這種疾病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與致死率, 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且越來越年輕化, 給患者帶來很多困擾, 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因此, 需要對患者進行快速有效的治療。治療此疾病, 首先, 應該對患者進行定期檢查, 包括血清心肌酶學檢查、心電圖檢查、血脂、血糖、血壓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等多個項目;其次, 需要給予患者心理安慰, 讓患者有良好的作息時間, 注意避免勞累、飲食清淡, 同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量運動, 有助于病情的恢復;最后, 在此基礎上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治療此疾病的藥物品種繁多, 而阿司匹林是第一選擇。本藥品的藥效作用是通過對環(huán)氧化酶(COX)中具活性的COX-1多肽鏈上的530位即絲氨酸殘基的羥基進行作用, 使之發(fā)揮不具可逆性的乙酰化, 從而使COX徹底失去活性而無法發(fā)揮作用, 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TXA2)的過程則會受到抑制并導致血小板的COX不能重新生成, 因此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的抑制是永久性的, 直到血小板重新生成。此藥服用過多會產生痛、頭暈、耳鳴、耳聾、惡心、嘔吐、腹瀉、嗜睡、精神紊亂、多汗、呼吸深快、煩渴等癥狀。對阿司匹林和其他解熱鎮(zhèn)痛藥過敏者以及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禁用??偟膩碚f, 阿司匹林性價比較高, 價格實惠且作用強, 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 通過ADP受體對血小板內Ca2+活性起到明顯的抑制效果, 從而發(fā)揮抗血小板作用以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其對于血小板受體和ADP作用具有抑制功效, 但在臨床使用中存在部分患者對氯吡格雷低反應的情況, 加以聯用阿司匹林, 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導致臨床療效不理想。若使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 其治療效果遠不如聯合應用替格瑞洛共同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梗。替格瑞洛是一種選擇性ADP受體抑制劑, 也是一種環(huán)戊基三唑嘧啶類藥物, 其能夠作用于P2Y12 ADP受體而與氯吡格雷具有相似效果, 能抑制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但該藥物在服用后能夠迅速達到有效藥物濃度而發(fā)揮藥效, 且相對比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的作用是可逆的, 在停藥后, 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可迅速恢復, 從而降低發(fā)生出血事件的風險。聯合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梗, 兩者相互促進, 快速有效且安全, 明顯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計數以及減少平均血小板體積, 減少患者的疾病發(fā)作次數及發(fā)病持續(xù)時間,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 非ST段抬高型心?;颊卟扇“⑺酒チ致摵咸娓袢鹇暹M行治療,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改善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 減少疾病發(fā)作次數以及發(fā)病持續(xù)時間, 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 雖然出現輕微不良反應, 但經過對癥處理后均已消失,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文廣, 馬立永, 陳金嶺.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構和氧化應激反應及心功能的影響.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20 (3):253-256.
[2] 劉曉剛, 胡立群, 劉玉峰, 等.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炎癥因子的影響.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 (9):789-791.
[3] 葉明, 王喜福, 賈平, 等. 替格瑞洛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療效觀察與安全性分析.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7, 97 (43):356-358.
[4] 李相權. 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價值體會.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9, 14(14):107-108.
[5] 馮家豪, 吳岳, 羅永百, 等. 阿司匹林分別與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聯合對PCI術后抗凝療效的觀察. 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 2018,
46 (6):580-582, 585.
[收稿日期: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