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琳 馬承璠 任雅薇
我們已經(jīng)迎來立秋節(jié)氣,然而,此時仍處于三伏天中,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的“多事之秋”。那么,此時我們該如何科學養(yǎng)生、預防疾病入侵呢?下面由山西省中醫(y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yī)師蘇娟萍為大家指點迷津。
不要急著“貼秋膘”
俗話說: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在我們?nèi)粘S^念里,比起夏季高溫食欲不振,立秋過后,天氣逐漸轉涼,胃口也變得好起來,正是“貼秋膘”補身體的好時候。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大魚大肉”,如果刻意為之,不僅不養(yǎng)生,還可能致病。
蘇娟萍表示,經(jīng)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大量吃冷飲,脾胃功能普遍會減弱,如果貿(mào)然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就不需要“貼秋膘”了呢?當然不是,在蘇娟萍看來,經(jīng)過了一夏的虧耗,立秋之后還需進補,其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進補一些“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百合、藕、蘿卜、木耳、山藥、枸杞、鴨肉、雞肉、兔肉等,以及一些酸味的應季水果,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楊桃、山竹等。蘇娟萍介紹,“蘋果可以蒸熟了吃,梨和蜂蜜煮水喝對于潤腸通便有很大的效果。在家里也可以用枸杞、蓮子、銀耳、山楂、烏梅、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做幾碗秋季養(yǎng)生粥,這些都能達到潤秋燥的目的?!?/p>
此外,在養(yǎng)生進補方面,也要注意忌無病亂補,如服用魚肝油過量會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以及“凡補必肉、以藥代食、越貴越補”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
起居調養(yǎng)要重視
“氣定則神閑,神閑則性靜?!鼻锛疚迮K歸屬為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煩躁悲憂之情緒。蘇娟萍表示,秋季人們既有收獲的喜悅,也難免觸景生情,產(chǎn)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失落感。因此,在進行精神調養(yǎng)時,要堅持內(nèi)心平靜、神志安寧。
蘇娟萍說,收斂神氣,才能養(yǎng)氣。有時候,心神消耗的氣血,比身體勞作更多,因此不要讓自己的心思太辛苦。在精神調養(yǎng)上也應順應季節(jié)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不煩躁、不熬夜,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賞景;或收斂心神,保持內(nèi)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秋燥對人體的損害,還要及時調節(jié)空氣濕度,保持四周環(huán)境的水分,可以在家中多種植或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以增加空氣的濕潤度。
這些疾病要防范
進入秋季,人們經(jīng)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秋燥”,那么到底什么是“秋燥”呢?“簡單來說,秋季天氣干燥,濕度降低,‘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fā)生的疾病。秋在五行之中與肺相應,‘秋燥最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蘇娟萍給出了解釋。
除了肺部疾病外,腸道疾病、呼吸疾病在秋季也開始頻繁發(fā)作。秋季是各種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人們?nèi)菀咨觳环謥y食,加之進入秋季之后,人體的消化功能、腸道的抗病能力開始下降,再加上季節(jié)交替之時病菌滋生,食物容易腐敗,所以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有腸胃方面疾病的煩惱,尤其對于兒童、老人來說,抵抗力相對較低,在秋季極易發(fā)生急性腹瀉。
同時,秋季也是流行感冒最為嚴重的一個季節(jié),忽冷忽熱的季節(jié)不僅讓人難以適應,整個免疫系統(tǒng)也很難調整過來,所以感冒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就增高了。
“因為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xiàn)關節(jié)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碧K娟萍建議,立秋以后盡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
此外,立秋濕度較小、浮塵較多,花草樹木開始了新一輪的新陳代謝,各種導致過敏的因素同樣容易“招搖過市”,加之空氣受到污染很嚴重,而過敏源會刺激到鼻黏膜,所以過敏性鼻炎的發(fā)病率非常高。
“要想提早預防這些疾病,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多拿涼水洗臉,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要經(jīng)常拿涼水或者涼鹽水洗鼻,提早適應秋季日漸變涼的天氣?!碧K娟萍建議道。而對于老年人來說,老年人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且適應性差,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fā)病。
(,摘自《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