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韌彥
說到漂移,最常刷屏的,除了肯叔的gymkhana系列視頻,還有一個各類汽車活動的??停褪钳偪覃溈耍∕ad Mike Whiddett)。不管是在2017年他得到古德伍德莊主特許,在莊園里駕車玩特技,還是在2019年的速度節(jié)上,他的蘭博基尼Huracán漂移超跑和一輛Kamaz Master卡車之間火力四射的互飆,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不單玩漂移,還參加 Formula Drift漂移方程式大賽(漂移界的F1),在日本版的 Formula Drift大賽上曾獲過冠軍。他另一特別之處在于,他開的賽車多是馬自達,他是第一個獲得專業(yè)漂移賽事冠軍的馬自達車手。
很難想象的是,他是個新西蘭人,遠離漂移的發(fā)源地,那么他是怎么與漂移結(jié)緣的呢?據(jù)他本人自述,他從小經(jīng)常被母親帶去馬場,為了在她照顧馬匹時,麥克有事可做,最開始是讓他玩遙控車,后來她給了他一輛摩托車。他媽媽并不會擺弄摩托車,全都是麥克自己摸索著去啟動、去操控、去平衡。沒想到他就這么開上道了,參加起青少年比賽,還得過全國第二名。后來因為缺錢,他從摩托車賽事,轉(zhuǎn)到了摩托車技巧賽。這項運動的代價不小,麥克身上幾乎“每根骨頭都斷過”,還曾險些癱瘓。不過在這過程中,他提升了自己對車的把控力。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得知還有項運動,叫漂移。第一次看到漂移,他就被震撼到了,他的未婚妻說:“你也可以做到”。隨即他開始打造他的第一輛漂移車。他同時打好幾份工,把每周的薪水全花在二手車上,并在周末開車練習。盡管麥克沒有機會去賽道上練習,但在新西蘭還是有前輩可以討教。為了見世面,他還去了美國,以RX-7參賽。不過過程中還是很難堅持,因為這是件投入大,卻不見得會有回報的事情,尤其是處在漫長的練習期,沒有理想成績支撐時,這時唯有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投入更多的努力就可以做到。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2007年,日本的漂移賽事D1GP到新西蘭招募車手,僅有四個名額。而這場賽事僅是麥克參加的第三場比賽。其他選手多使用的是日產(chǎn)車,許多人不看好轉(zhuǎn)子發(fā)動機,有的觀眾會驚叫“轉(zhuǎn)子發(fā)動機要爆炸啦”!不過這倒激發(fā)出了麥克更大的斗志。最終他開著自己打造的車在沒有資助的情況下闖入了前四。這次入選,讓他有機會登上國際舞臺,也讓他成為漂移圈正式的一員。在大量使用V8發(fā)動機漂移的選手中,使用轉(zhuǎn)子發(fā)動機的“異類”更容易脫穎而出。之后的一連串比賽,他因為競技風格狂野,而受到更多關注,并有幸得到紅牛的贊助。出于合作的關系,他每輛賽車的名字里,都有“BUL”。
他還得到了馬自達的贊助,他與其的淵源也頗深。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轉(zhuǎn)子發(fā)動機的聲音,他似乎就注定與之綁定了。他13歲的時候,正好是汽車經(jīng)銷商的舅舅,給了他一輛1988馬自達Famila,那時他就把它進行了改裝,切矮了還換上了大碼輪轂。經(jīng)濟不那么寬裕的麥克覺得馬自達便宜而且有趣。之后他每隔幾個月,就會換一輛老款的馬自達,并按自己的風格對之進行改裝。在他看來,馬自達雖然更具挑戰(zhàn)性,但一旦成功駕馭回報也是更豐厚的,而且轉(zhuǎn)子發(fā)動機的聲音獨一無二,開出去就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它緊湊的尺寸、高轉(zhuǎn)速的性能,讓他欲罷不能。他被稱為“轉(zhuǎn)子男”不是沒有道理的。盡管現(xiàn)在馬自達量產(chǎn)車不再搭載轉(zhuǎn)子發(fā)動機,但在后市場、改裝界仍頑強地生存著。像是瘋狂麥克的馬自達改裝版賽車,已經(jīng)積累起一批忠實擁躉。
麥克是幸運的,他抓住了賽事的一個風口,趕上了漂移最好的時代。漂移是以側(cè)開的方式,讓車盡可能快速過彎,一旦駕駛者出彎,就能馬上加速。但當輪胎不抓地時,要控制住車輛,就好像在挑戰(zhàn)物理極限。漂移是一種完美的平衡,講究的是速度、風格、無畏。近些年,漂移不再只是一個小眾運動,而是成了發(fā)展最快的賽事。自從“漂移之王”土屋圭市的《Pluspy》視頻帶火了漂移,到《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三部《東京漂移》讓漂移從日本走向世界,再到了近些年,像瘋狂麥克這樣的漂移明星,以及在美國和日本舉辦的Formula Drift賽事,讓漂移的能見度越來越高,甚至歐洲也有了漂移大師歐洲錦標賽(Drift Masters European Championship)。
瘋狂麥克之所以喜歡漂移,是因為喜歡突破極限和驚嚇到自己的感覺,此外他也喜歡表演,尤其是喜歡給粉絲做表演。而且,漂移文化比較多元,年輕人進入的門檻較低。專業(yè)有專業(yè)的玩法,業(yè)余有業(yè)余的玩法,都能獲得大量的樂趣。業(yè)余漂移者可能會以鎖住后輪加速,或是在彎角時踩剎車。專業(yè)人士有許多花式利用離合器和剎車的技術,能連續(xù)幾個彎,輪胎不抓地。麥克認為,如果要玩漂移的話,之前開摩托車要比開卡丁車更有優(yōu)勢。對于重量的轉(zhuǎn)換和平衡,會更為嫻熟。從越野摩托車轉(zhuǎn)到漂移的車手確實不少,都是因為摔斷了太多根骨頭。漂移至少是四輪車,有防滾籠做防護,相比全敞開的摩托車,安全太多。當你以瘋狂的速度(專業(yè)級要達到240公里/小時)漂移時,對控制力、精準度的要求極高。有時胎煙太大,只能憑著直覺“摸瞎”開車。開車時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絕對的冷靜,并要把恐懼摒棄,一旦想到風險,可能就會遭遇撞車。麥克在漂移時會想象沖線的那一刻,這能讓他平靜下來。
相較于漂移競技,麥克更享受漂移富有樂趣的一面。Formula Drift這樣的大賽根據(jù)軌跡、角度、風格來決定勝者。不是自由發(fā)揮,不是第一個沖線就是贏家,會有評委的主觀性在里面,除了技能,策略也很重要。競技性的漂移不是表演賽,不會根據(jù)你做出的動作是否性命攸關,你的車輛改裝是否瘋狂,你是否能滿足觀眾最深的渴望,來給你打分。在競技中,要保持自己的風格,容易顧此失彼。另一方面,漂移競技非常燒錢。車隊必須斥巨資專攻賽車性能。輪胎費用也是天價,參加一場專業(yè)比賽,一個車手大概要消耗40條輪胎(500美元一條)。唯一能支付得起的辦法就是拉贊助。
為此麥克最喜歡的漂移賽事是紅牛組織的Drift Shifters,該比賽的奇特賽制還是麥克出的主意,即讓機器代替人做評委,不存在個人偏好所導致的誤判,還消除了評委評價的不穩(wěn)定性。雷達、GPS傳感器會記錄下參賽者的漂移參數(shù),還有一個能基于相同原則打分的智能系統(tǒng),能夠做到不受所開的車是什么品牌、駕駛者是誰等因素的影響。麥克認為,這個賽事如果你輸了,那是真的輸了,沒有任何外因可找。
對很多漂移愛好者而言,漂移是一項娛樂活動,不需要考慮評委的喜好,用來開派對是更適宜的。這也是為什么麥克更愛拍攝視頻,比如是他點擊率超高的“Conquer The Crown”(挑戰(zhàn)新西蘭皇冠山脈最高的公路,10公里,47個彎角)、“Conquer The Cape”(挑戰(zhàn)南非法國角),“Magic Roundabout”(挑戰(zhàn)英國的魔術回旋處)等視頻,都像是一場狂歡。這樣的視頻更自由,但也更危險。因為所選地,常常有懸崖,如果是賽道,看比賽錄像,可以找到實戰(zhàn)的感覺,但這種公路,沒有人去挑戰(zhàn)過,無從參考,相比比賽場地,更沒有安全保障。
雖然麥克不是專業(yè)漂移賽事上成績最好的,但他在社交媒體上的吸粉能力遠在“第一名”之上。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可能因為他是草根逆襲的代表,尤其是在燒錢的賽車界。再加上他親和力強、格外勤奮、所選車款獨特、除了會漂移還會改裝、會以視頻秀特技、心中感恩粉絲且總想著回饋粉絲等。而他在接受《新西蘭先驅(qū)報》(NZ HERALD)采訪時透露了他成功背后的“秘訣”:你不能只想著靠拿冠軍謀生,你的想法必須有前瞻性,而且必須做些還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一定要是世界上第一個這么做的。你一定要能制作酷炫的內(nèi)容,不管是打破世界紀錄、制作精良品質(zhì)的視頻、改裝汽車還是奪冠。
麥克以前是在自己的公寓打造車,現(xiàn)在在漢普頓唐思賽車公園(Hampton Downs Motorsport Park)有了個工作間,取名“MADLAB”,后面還正好是一條賽道,方便他進行測試和拍攝。麥克還把家搬到了賽道附近,以此兼顧家庭和工作。雖然他每年的行程滿滿當當,擠壓了本該陪伴家人的時間,但他的家人跟他一樣,都對賽車有著濃厚興趣。他會為兒子打造卡丁車,為女兒打造摩托車,還會自豪地宣稱,兒子賽車拿獎比自己得獎都開心,兒子的速度已經(jīng)超過了他。他的妻子也是車迷,會自己造車,像是給奔馳裝上轉(zhuǎn)子發(fā)動機,還拿過車展的獎。麥克還在新西蘭舉辦漂移活動 Summer Bash、Drift Force,組織夏令營,幫助漂移新秀獲得成長空間。至于未來,他不會停止駕駛,會跳轉(zhuǎn)到漂移以外的賽事,如他已有涉獵的拉力賽、體育館卡車賽,會建立起自己的賽事品牌,還會留下些可供后人傳承的東西。他謹記F1傳奇車手塞納的格言:“當你觸碰到極限時,就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你突然可以更進一步了,憑借著你的意志力、決心、直覺以及經(jīng)驗,你可以飛得非常之高。”他還是會想奪冠,但也明白無論是在漂移界,還是在生活中,競賽都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他的愛車們,進一步了解麥克到底“瘋”在哪里、“瘋”到什么程度。
難得麥克偏離了他對于馬自達的執(zhí)著,嘗試了一款蘭博基尼。雖然Huracán是為速度而生,卻不是為漂移而造,提及漂移,人們更多想起的還是日本運動型車款。但麥克就是喜歡打破陳規(guī),這輛NIMBUL是世上第一輛用來漂移的后驅(qū)版Huracán。這輛車于去年的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上首度亮相,他每次帶去的都是馬自達轉(zhuǎn)子款賽車,但這次是個例外,這次例外還是速度節(jié)的創(chuàng)立者馬奇勛爵(Lord March)給他牽的線。這輛車最醒目的是極低的車身以及來自日本著名超跑改裝商Liberty Walk的寬體套件。蘭博基尼給麥克開出的條件是,要讓它保持自然吸氣,不能進行渦輪和機械增壓。為此它的動力是基于原車5.2升自然吸氣V10發(fā)動機的調(diào)校,添加了新的ECU、K&N性能空氣過濾器、氮氧加速系統(tǒng),動力被提升到了800馬力。它還配備了AirREX空氣懸架套件,極低的車身能在滑行時升高。它原先令人驚嘆的鍍鉻排氣,被換成了具有“史詩級”聲響的 Fi排氣系統(tǒng)。車輪的改裝來自Rotiform輪轂,前后輪為不同款,前輪模仿了20世紀80年代的勒芒Aerodisc,后輪模仿的是80年代的蘭博基尼Countach、Diablo,深凹且?guī)A孔,像是電話機的撥盤。這輛車的涂裝靈感來自歐洲的戰(zhàn)斗機,麥克親自設計,并完成了部分噴漆。
10 Favorite Cars of Mad Mike Whiddett
這輛車是基于馬自達REPU B2000皮卡改裝而來。B2000是馬自達從1961年起推出的皮卡系列,車型中的數(shù)字對應的是發(fā)動機排量,如2000對應的是2.0升。REPU是轉(zhuǎn)子皮卡(Rotary Pickup)的縮寫,特指1974年到1977年的馬自達轉(zhuǎn)子皮卡。B2000在北美深受好評,駕馭舒適、操控順暢,具有卡車的多功能,開起來卻像是轎車。B2000原先搭載的不是轉(zhuǎn)子發(fā)動機,但麥克出于對轉(zhuǎn)子的迷戀,給它裝上了一臺。RUMBUL搭載的是Renesis 13B雙轉(zhuǎn)子發(fā)動機,馬力不大,只有250馬力。不過由于它的重量只有900千克,它的功率重量比和平衡感,相當“超現(xiàn)實”。如麥克所言:“開起來就好像是輛250cc的越野摩托車”。之所以會打造這車,是因為他在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上遇到了羅比·戈登(Robby Gordon)(Stadium SUPER卡車錦標賽的創(chuàng)辦人),當羅比看到麥克的瘋狂漂移之后,就邀請麥克去參加他主辦的賽事。沒想到麥克行動力和適應力都很強,不久就去參加Stadium SUPER大賽了。這項卡車賽事就好像是摩托車技巧賽和漂移的綜合體,對摩托車技巧賽出身的麥克來說太好上手。
這是麥克打造的一輛日式漂移出租車。整個改裝的過程,他都通過 Instagram和他的粉絲分享。他還邀請了幾個幸運粉絲上賽道坐這輛車。他覺得漂移最棒的一點就是能駕車載人,讓別人也能感受到他感受到的興奮和刺激,這比打造車還要讓他開心。這輛車基于一輛1987年的馬自達 Luce改裝而來。Luce是馬自達與意大利設計公司博通的合作,曾是馬自達最大的轎車,配備了不少豪華裝備。Luce取自意大利語,是“光芒”的意思。麥克團隊給它塞進了一臺JC Cosmo 13B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盡管這輛車相比他的其他賽車,溫和太多,只有420馬力,但也為此更適合帶人一起去體驗。MADCAB的內(nèi)飾完全是以出租車為主題,擺著計費器和駕駛證,還帶有標準的漂移車配置,如OMP方向盤、防滾籠、ASD液壓手剎、Takata賽事座椅等。仔細看駕駛證上的內(nèi)容,不由讓人爆笑,麥克假裝自己是只住在Cosplay咖啡館的流浪貓,目前只做到了不玩雨刷,不隨便摁喇叭,能開的車種包括了購物車、獨輪車、自行車、太空飛船和坦克。只要有人逐條細讀,并以此笑話麥克,這張駕駛證就失效了。然而由于這張駕駛證是日文寫就的,又不怎么起眼,能發(fā)現(xiàn)這個“彩蛋”的人幾乎是零。在這輛車上,其他日本改裝的風格細節(jié)跟發(fā)動機和內(nèi)飾一樣重要,如車身上的漢字“暴走交通”、黃黑雙色車身、車內(nèi)的拉環(huán)、禁煙車閃光標志、車頂?shù)拈W燈、廣島123的車牌等。
10 Favorite Cars of Mad Mike Whiddett
這輛馬自達RX-7是麥克2007年的漂移首秀車,正是駕著MADBUL他闖入了漂移界,闖出了名堂。開著這車,麥克首次到美國來參賽,面對更強大的車手。它的動力是自吸四轉(zhuǎn)子26B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538馬力,轉(zhuǎn)速可達10750轉(zhuǎn)/分。一般情況下,轉(zhuǎn)子發(fā)動機要提升馬力,需要加轉(zhuǎn)子和渦輪,量產(chǎn)車只有兩個轉(zhuǎn)子,只有賽車才會加到3個、4個、6個甚至12個。這輛車是麥克的最愛,是最能體現(xiàn)他個性的一輛。打造時,麥克參照了馬自達的勒芒奪冠車787B及其前身767B,從中尋求靈感。他的所有車中,這輛車是去過最多國家的一輛,也讓麥克多次登上領獎臺,最重要的當屬2009亞洲杯Formula Drift漂移大賽。麥克的許多漂移“高光時刻”是與之一同締造的,比如他著名的那支“Conquer The Crown”視頻,那次麥克將它飆到了前所未有、令自己害怕的速度。至今麥克仍在不斷迭代這輛車,但放低的車身、對操控的調(diào)校以及發(fā)動機,一直未做改變。MADBUL最新一次大換代叫作“7.3”,是與改裝商Rocket Bunny的合作。7.3是“7+3”的意思,即90年代RX-7的車身,加上70年代RX-3的前臉,這是對老款馬自達賽車的致敬。
說起24小時勒芒大賽,更多人想到的會是保時捷、福特、法拉利、奧迪等,不太會想到日本品牌,更不要說是馬自達。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為了證明轉(zhuǎn)子發(fā)動機的可靠性,馬自達參加過勒芒大賽,最大的一次全面勝利是1991年的勒芒大賽總冠軍(該成績豐田27年后才取得)。這場比賽上勝出的是馬自達787B,它是首輛在24小時勒芒大賽上大獲全勝的日本車,也是唯一一輛轉(zhuǎn)子發(fā)動機車款。767B是787B的前代,于1989年征戰(zhàn)勒芒,成績是第七和第九,搭載的是一臺最大功率為630馬力的13J四轉(zhuǎn)子發(fā)動機。這樣的成績馬自達自然是不滿意的,隔年就推出了升級版787/787B,這才在1991年鎖定勝局。然而獲勝之后,勒芒大賽的規(guī)則改了,V10發(fā)動機成為必選項,轉(zhuǎn)子發(fā)動機不再被允許參賽。盡管馬自達還是奮力一搏,用指定發(fā)動機參賽,獲得第四,但后來還是因為預算不足,而擱置了賽事項目。在賽事上,這樣的收場有些黯淡,但它作為賽事最好時代(賽車多樣、規(guī)則寬松、不以砸錢取勝)的縮影,還是留在了廣大車迷的心中。就像麥克正是因為喜歡767B/787B上轉(zhuǎn)子發(fā)動機震耳欲聾的聲響,才有了他的首秀車MADBUL?!?67B/787B真的能給人帶來無限的靈感,最早我是在YouTube上聽到它,那時一個夢想油然而生:我一定要打造一輛搭載自然吸氣四轉(zhuǎn)子發(fā)動機的車款?!薄皩ξ叶?,八九十年代是汽車運動最好的年代,最瘋狂的車手,最瘋狂的機械師,沒有任何限制,而1989年的767B正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它的價值幾何呢?在2017年的Gooding & Company拍賣會上,曾出售過一輛767B,估價在180萬~240萬美元之間。
這輛RX-7是由日本的改裝商Total Car Produce Magic打造,最早出現(xiàn)在2010年紅牛的Drift-n-Ice視頻中,麥克駕著它在日本北海道大沼湖冰面上進行漂移。那時它并不是專業(yè)漂移配置,經(jīng)過若干次升級后,2016年麥克憑借它在日本Formula Drift 大賽獲得勝績,而且是在著名的Ebisu賽道,與日本冠軍橫井昌志(Masashi Yokoi)的對戰(zhàn)。HUMBUL這個名字會讓人不解,其實是因為打造者Taisuke Kawato本人的低調(diào)和謙遜(Humble),麥克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所以才以此為名。但這輛車可一點也不低調(diào),它搭配的是一臺雙渦輪四轉(zhuǎn)子發(fā)動機,動力超過了1000馬力。它的前翼子板和“6666”尾翼都非常能體現(xiàn)日系改裝的風格,線條乖張,但功能性超強。它車蓋下的布局,復雜得不同尋常,前面是轉(zhuǎn)子發(fā)動機,后面是燃料電池,散熱器也被移到了后部,為的是避免損害,以及增加尾部的重量。據(jù)麥克介紹,他最喜歡開這輛車去參加美國的賽事,它是最完美的“戰(zhàn)車”,底盤具有絕佳的平衡性,扭力響應極快,動力和抓地力都剛剛好,能瘋狂駕駛,又能收放自如。
這是麥克的第二輛戰(zhàn)車。原本麥克想再打造一輛RX-7,畢竟第一輛戰(zhàn)車MADBUL在賽事上很成功,要重起爐灶是更難的,但他還是想嘗試不同的事情,為此才有了這輛RX-8和它的單渦輪三轉(zhuǎn)子20B發(fā)動機。BADBUL讓麥克在他家鄉(xiāng)的各種漂移賽事中所向披靡(贏得了新西蘭漂移冠軍),還曾出現(xiàn)在麥克的各項挑戰(zhàn)活動中,比如“Conquer The Cape”、“BADBUL vs. KAMAZ”(達喀爾卡車)等。擁有更長的軸距,動力為800馬力,不算最具爆發(fā)性,卻是麥克所有座駕中最容易駕駛的。不過相較于麥克的其他車款,它的曝光度不高,而且最初為了趕著參賽,改裝得也比較倉促,為此麥克一直想要重新打造它。升級時麥克對它“寵溺”了一番,把所有RADBUL上已經(jīng)驗證過且更為成熟的配置一股腦“賜予”了它。其中包括RADBUL積累的數(shù)據(jù)、底盤調(diào)校、KW懸架、Wisefab轉(zhuǎn)向鎖(lock kit)等。當然它不是性能上的“終極利器”,如果要選一輛最快的、能贏下所有比賽的漂移車,那一定不會是它。但對麥克而言,能到各地去參賽,能嘗試不同的車輛改裝,以及每一步的親身參與,可能是比最終獲勝更為重要的。
10 Favorite Cars of Mad Mike Whiddett
這是麥克五年沒在美國參賽后,重返美國戰(zhàn)場時,打造的一輛車。原車是一輛馬自達MX-5,一般人不會將MX-5與競技聯(lián)系在一起,但麥克向來是越不可能越要去挑戰(zhàn)。幸運的是麥克和馬自達的合作,讓他能夠輕松得手罕見的原廠零部件。除此之外,他也偏心,不少裝備來自新西蘭本地的廠商,最重要的工程部分,都委托給了新西蘭公司Pulse Performance Race Engineering。麥克幾乎把所有最好的裝備都給MX-5裝上了,讓它成為配置上最為瘋狂的一輛漂移車。原本麥克覺得三轉(zhuǎn)子的20B發(fā)動機更適合它,但當他們把車打開后,發(fā)現(xiàn)發(fā)動機艙的空間很大,完全可以放得進一臺四轉(zhuǎn)子的發(fā)動機,于是就給它配了一臺雙渦輪四轉(zhuǎn)子26B發(fā)動機,最大功率可達1200馬力,極值大概可以攀升到1500馬力。為了克服MX5短軸的問題,以及獲得更多的控制力,RADBUL裝上了定制的WisefFab轉(zhuǎn)向鎖。麥克稱這是他開過的最快的一輛車,在它誕生的第二年他就拿到了2016年Formula Drift 大賽的季軍。
每次麥克開始改裝時,基于的車輛往往很普通,但改裝完之后,都能讓人有驚艷之感。這輛車的名字,不知是不是贊助商的緣故,如今似乎已經(jīng)易主成馬自達BT50。但麥克車庫里有一輛1983雪佛蘭C30 Dually,也是這個名字。麥克幾乎全馬自達陣容的車庫中居然有這么一輛車,顯然更值得一說。這車不是麥克收過的唯一一輛美國車,之前還有過道奇Ram。除了漂移車,麥克對于長方車體、能坐多人的老款車,也是情有獨鐘。這輛車不是一般拖貨的小型皮卡,而是露營特別版,可以住人,也可以拖賽車。對于外觀,麥克考慮到比較費錢,而沒有進行重新上漆,為此它還是跟購入時一樣灰撲撲的。車身上的一些復古小細節(jié),頗有看頭,像是尾門上的“插著翅膀的眼球”標志、駕駛者側(cè)車門上故意做上去的銹斑以及麥克兒子受《汽車總動員》啟發(fā)發(fā)明的標語“Low Mater”(低趴很重要)等。內(nèi)飾部分,麥克盡量保持簡潔,也盡量與80年代的風格相符。內(nèi)飾最大的亮點,不是面料,而是音響系統(tǒng),得益于長期合作者的贊助,車上的揚聲器有些“密密麻麻”,連車門側(cè)板里都裝上了。性能上,為了讓這車可以車殼貼地,麥克切了車尾,換了新的底盤;為了加強它的拖拽力,部分關鍵零部件進行了加固;為了具有長途駕駛的能力,它配上了定制款空氣懸架、多個油箱等。
麥克除了漂移車,日常座駕也是馬自達。除了一輛BT50還有一輛1973年的馬自達RX-2。這輛車的獲得,說來有些湊巧。麥克在美國參加2015年Formula Drift大賽時,麥克的一個粉絲問他能否在他的RX-2儀表板上簽字,他當然很樂意這么做。到了后一年,他又在賽事上遇到了這名粉絲,也許是覺得太有緣份,一時興起,兩人互換了車。這是兩全其美之舉,麥克得了一輛馬自達70年代的精華之作,粉絲則得了一輛麥克親手打造的馬自達皮卡PITBUL。這輛RX-2原本的車況就不錯,現(xiàn)在要找到這樣一輛完好無損的老款馬自達并不容易。麥克沒有對之進行過多的改造,雖然他以改裝四轉(zhuǎn)子發(fā)動機出名,但這輛車的發(fā)動機仍保留著雙轉(zhuǎn)子13B的配置,只是對化油器、排氣做了升級。內(nèi)飾也還是原廠的模樣。較大的改動是用定制的彈簧和QA1減震器放低了車身,裝上了SuperTrapp消音器,以及更換了輪胎、輪轂。他車庫里的馬自達全都充滿了高科技感,唯獨這輛“爺爺輩”的車輛返璞歸真,秉承極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