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成為目前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對高中各個科目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變革勢在必行。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對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進行改革,而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顯著效果,所以需要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就這一需求提出簡要分析和見解。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反思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在高中階段我們更加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在高中階段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國家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理念較落后,有些地區(qū)或學校實驗器材嚴重缺乏,導致高中物理實驗課程變成理論課程。因此,為了增加高中物理實驗課的實操次數,在此我提出一些相關解決策略。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
1.物理實驗呈現演示化的趨勢
由于部分地區(qū)或學校實驗器材不足、實驗場地不具備等硬件條件的不足,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就變成了一種演示性質的教學。教師在實驗教學課堂上應付式教學,只對考試可能涉及的實驗進行簡單的演示,或只是播放從網上下載的他人的演示實驗視頻,只求講完不求教學效果。
2.實驗操作呈現程序化的趨勢
現在好多有條件進行實驗操作的學校,老師還是會進行物理實驗教學,但是在物理實驗課堂上,老師教學方法沒有靈活變通,學生在自己進行實驗操作時,照搬課本沒有獨立思考,老師沒有給學生機會質疑探究,學生自己也不會主動思考改進。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學生只是完成了規(guī)定的實驗步驟,得出老師之前就講過的結果,雖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實驗過程中學生沒有思考過程也不需要思考,在技能上并沒有得到任何提升。結果就是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實驗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容易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喪失興趣和熱情。
3.物理實驗呈現書面化的趨勢
學生對高中物理實驗原理、實驗流程的掌握不牢固,但是為了鞏固物理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部分高中老師就把物理實驗變成了“試題實驗”,通過設計大量涉及高中物理實驗的試題,不斷變換知識點,變換出題角度,以期讓學生大腦產生“肌肉記憶”,從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但是用這種“肌肉記憶法”,導致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只追求知識點和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
二、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反思
現在高中物理實驗的現狀,只是點出了如今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不好的現象。但是,無論哪個時代,總有走在前面的人,他們比我們先思考,先于我們進行探索,引領我們進行改革。黃恕伯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黃恕伯老師是江西南昌第三中學物理特級教師,在平時的物理課堂上他用自制教學器具進行實驗演示并讓學生當堂操作體驗。在課后讓學生反思總結小組合作改進。在課堂教學中,變學生被動理解知識為主動進行創(chuàng)造。
三年前的一次教師培訓中,我有幸聽了黃老師一節(jié)題為《新課程概念下的中學物理教學的優(yōu)化》的課程,受益匪淺。他提出中學物理教學在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還要有增強實踐意識的教學思路,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多讓學生參與課堂環(huán)節(jié)。他通過展示自己的自制教具,講解了他如何引起學生思考創(chuàng)作,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聽了他的講解之后,我就嘗試把他的理念與日常教學融合,并且一直關注著黃老師的動態(tài)。2019年10月11日,黃恕伯老師在衡水二中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做了一個報告,列舉了歷年來的部分高考題,證明了現在高考試題已經不是以前的模式了,學生要想在之后的高考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具備更高的物理素養(yǎng)。他認為不管之后高考命題是簡單還是困難,高考命題的趨勢是重視考查學生的素養(yǎng),高考的要求和國家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目標是吻合的。也就是說,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兩者的目標是統(tǒng)一的,這對高中物理教學和高考復習來說是一個重要啟示。
聽了黃恕伯的報告讓我思考良多深受啟發(fā),我也對我的物理實驗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反思總結。首先把實驗變成探究實驗,由學生根據現象提出假設猜想,再由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印證。其次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每一種實驗有適合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做到實驗設計新穎、方法靈活,實驗操作開放,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再次重視小組合作,各小組通過質疑產生火花,再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我想這種效果比老師直接告訴答案效果要好很多,建議實驗分組時最好是三人一組,雖然實驗教學較為耗時,但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知識的探究能力是有較好效果的。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有顯著作用,通過對當前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思總結。高中物理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種思維的科學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發(fā)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樊德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1):69.
[2]張寧.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2):287.
作者簡介:王哲明,男,高級教師,高中物理教學,甘肅省白銀市人,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