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儒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城市化進程的顯著加快。城市中快速增加的人口數量也為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施工方式在處理大體量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時經常存在各種問題,特別是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結合建筑工程大體量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施工建議。希望為相關的技術人員提供一定幫助,并以此促進我國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提升。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混凝土澆筑
經過長期的實踐應用和技術創(chuàng)新,我國的建筑物建造施工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各類先進的施工工藝及裝備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效率和質量,對我國的社會水平提升和城市發(fā)展加速帶來了強勁的推動作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現代建筑工程項目中有極高的應用率,這項技術對施工過程中的操作規(guī)范性要求很高,必須遵循特定的操作流程和規(guī)范進行施工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受澆筑施工難度較高等因素的影響,相關技術人員難以對施工技術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把控。從而降低了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進而影響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并對建筑物的結構強度造成一定影響。下面將結合實際,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1 大體積混凝土的設計構造
現代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和建造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作為基礎建材。在對大體積混凝土的設計構造進行初步討論和確定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對大體積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有著客觀且深刻的理解,并能結合實際對施工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基礎設計構造能充分滿足建設項目的實際要求,同時充分適應我國的建筑技術規(guī)范標準。在此基礎上,大體積混凝土的設計構造還要結合水平施工縫的寬容度而進行差異化的確定。特別是當水平施工縫的設置須遵循某項固定標準時,就更要注重混凝土在實際施工時的溫度裂縫控制。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現場,需要保證混凝土的澆筑呈水平狀態(tài)并要確定其和結構鋼筋捆綁的模塊化體系緊密結合等諸多影響建筑整體結構強度的影響因素。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對施工模板的選擇也有較高要求,常見的施工模板有鋼模板、木模板以及鋼木混合模板,具體的模板種類選擇還需要施工人員根據模板的自身特性及保溫性能進行確定。通常來說,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要求都較高,為此必須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溫度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發(fā)生變化。對此,可采取具有良好保溫性能的木模版作為保溫材料使用。
2 混凝土的建筑與養(yǎng)護
實際應用時,采取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過程中,以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或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采取推移式的澆筑施工較為常見。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過程中要避免施工縫的盲目設置。只需要保證施工技術人員按照科學合理的施工步驟和工序確定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同型號和種類的振搗裝置的作用深度范圍各不相同,為保證澆筑效果,需根據施工方案選擇適宜的振搗裝置。在機械泵等設備上進行混凝土傳遞和輸送時,須注意將攤鋪厚度設置為不超過600mm。如果實際應用場景下不使用機械泵,攤鋪厚度則要設置在400mm以上。鑒于澆筑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澆筑期間的時間間隔和效率都要得到有效保證。完成全部層次的澆筑施工,避免各層之間的混凝土凝固間隔增加,造成澆筑的整體效果降低。另外,在澆筑設備選型和施工工藝的確定方面,應充分借鑒以往積累的施工經驗,在施工前預判混凝土完全凝結所需要的時間。如在實際操作中因施工人員操作不當或其他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層間的澆筑時間差過大,則必須按照施工縫的形式進行妥善處理。結合長期的施工經驗及施工現場的實際考察和評估結果不難發(fā)現,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隊伍的施工效果不夠理想,與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際應用最佳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可以采取推移式的混凝土澆筑方式。
分層混凝土澆筑是當前工程實踐應用中的常見形式之一,相應的技術體系和施工方式也變得逐漸成熟起來。分層的澆筑方法在便于振搗操作的同時,還能增大層面間的散熱空間,從而有效保證混凝土施工的整體質量。
大體積混凝土的分層澆筑施工階段完成后,應繼續(xù)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防止后續(xù)施工中裂縫的產生。在實際操作時,施工人員須定期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溫度測量并將相應的數據記錄在案。通過數據的分析歸納展開有針對性的養(yǎng)護操作,以此提升大體積混凝土整體的質量和結構強度。在溫度測試的開展過程中,可對混凝土的各個分層溫度進行測量并結合各層間的溫度差值做統計和分析,對溫度的性質及數值變化所呈現出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其中,電阻型溫度計是一種常見的混凝土溫度測量工具,利用它能夠方便準確的找到溫度測量點。從測量方式到測量結果都能有效保證準確性。除此之外,對于混凝土的澆筑后養(yǎng)護階段也要形成足夠的重視。澆筑完成的混凝土要保持15天以上的養(yǎng)護時長,且大體積混凝土還需要維持一定的濕潤度,用來減少混凝土結構中的溫度應力變化。
3 大體積混凝土后澆帶的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際施工中,因為環(huán)境變化及施工工藝的影響使得不良裂縫的出現概率較高。在這方面,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則能有效規(guī)避不良裂縫,并從混凝土整體結構的角度增強相應的結構統一性。現實應用中,澆筑施工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溫度應力因素的作用。對此,技術人員可將總體的溫度差分為兩部分進行分別處理。相應的將整體混凝土結構拆分為多個區(qū)段分別處置,對各分段的長度和范圍進行分別劃定,對建筑施工中的施工縫進行組合式施工,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溫度應力差異。同時,在后續(xù)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將分段完成的各部分混合澆筑為同一個整體,一次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整體性。此舉也可為混凝土中溫度變化承受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可能。將不同部分的溫差混合之后,可提升預期混凝土設計指標中的抗拉伸性和結構韌性。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在避免裂縫問題出現的基礎上,為施工的工序優(yōu)化和操作規(guī)范性帶來有利的幫助。實際施工中的后澆帶工序開展過程通常在澆筑完成40天以后開始陸續(xù)展開,不論采取何種澆帶施工工藝及方式都要在實際工作開始前完成混凝土的接觸面鑿毛工作。以此最大程度的保證其表面清潔,為后續(xù)的施工操作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4 結論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大幅度提升項目的整體建設質量。施工人員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明確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點和關鍵技術,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通過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提升,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品質及使用安全性。分層澆筑和后澆帶施工的詳細開展過程都將直接影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效果,為保證施工的效率和質量,應在各環(huán)節(jié)中制定規(guī)范化的操作標準和流程管理制度,并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做出改進,充分強化施工技術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張玉簫.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控制對策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6):91~92.
[2]? 王建偉.工業(yè)建筑中架空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J].中國建材科技,2018(5):49~51.
[3]? 陳哲.試析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決策探索(中),2018(10):31~32.
(作者單位:遼寧成川建筑勞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