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利 王光輝 魏勇亮 劉建坤 劉鵬飛
摘 要
以UG NX 10軟件為平臺,利用三維不可壓縮流體的k-ε湍流運動數(shù)學模型,對所設計的方艙空調風道氣流流動過程進行仿真,并進行實驗驗證。結果表明模型建立正確,仿真分析結論可靠,對縮短方艙空調風道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設計可靠性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UG;方艙;風道
中圖分類號: TN95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5.026
0 引言
由于方艙基本都是在野外環(huán)境工作,為了獲得符合人體感受的車內環(huán)境,必須對方艙內部進行空氣溫度調節(jié)。整體外置式空調被越來越多的方艙廣泛選用。
整體外置式空調通風系統(tǒng)是通過進風→回風的方式進行強迫通風。冷空氣經過空調出風口→風道→艙內→空調回風口,形成艙內空氣循環(huán),實現(xiàn)熱交換。風道布局由于受到艙內空間限制,形狀往往不規(guī)則,風道內的氣流流動也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特性。傳統(tǒng)設計流程主要依賴經驗已難以勝任,主要表現(xiàn)在:
1)主觀性大,設計師以往的工程經驗決定了風道設計的優(yōu)劣;
2)工作量大、設計周期長,有時通過反復設計校核也得不到滿意結果;
3)局限性大,只能對某些位置的某些參數(shù)(如風壓、風速)進行理論計算,無法得到整個流道的全局結果。
1 基本理論
2 物理模型
某型號方艙采用隔艙設計,艙體分為前部設備艙及后部工作艙,方艙內布置了電子設備及人員操作席位??照{的出、回風口均布置在方艙前部,空調出風量2240m3/h,出風口風壓200Pa。空氣從空調出風口進入方艙后,先進入前端風道,然后進入兩側風道。風道上布置了24組風嘴,其中設備艙6組,工作艙18組。風嘴布局主要考慮了保證送風氣流在人員區(qū)形成均勻溫度場和速度場,降低人員的“吹風感”,并盡量避免“腦后風”。圖1為方艙風道三維模型。
3 仿真分析
為了簡化分析,對計算流域進行幾點假設:
(1)流動介質為空氣;
(2)流體區(qū)為常物性,流動區(qū)域為穩(wěn)態(tài)湍流;
(3)不考慮重力影響和溫度影響;
(4)進口壓力分布均勻;
(5)壓力出口背壓為零;
(6)風道密封良好無空氣泄漏。
在UG NX平臺上對設計的風道建立氣流流動計算域。采用NX Nastran單元庫中的Hex8和Wedge6 單元進行邊界層網(wǎng)格劃分,采用Tetra4單元進行非邊界層體網(wǎng)格劃分,劃分完成后單元總數(shù)量為2535004個。根據(jù)假設條件設置進、出口邊界,進口風量為2240m3/h,得到了管道內氣流流線分布圖,表1為各出風口的平均風速及流量。從氣流流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風道長度長,從而導致末端出風口風量較小,隔門上的通風面積對于風道出風口的風速有一定影響。
分析結果說明該風道局部設計尚不夠完善,通過在風道轉角處增加導風板,圓弧過渡,可以減少渦旋及壓損。
4 結束語
本文基于CFD理論,對方艙內空調風道內部空氣的流動特性進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結果達到了定量分析要求,說明本文建立的計算模型是可以用于實際風道設計的。
參考文獻
[1]靳曉麗,等.軍用空調通風系統(tǒng)的設計[J].電子機械工程,2009(5).
[2]夏云,等.基于UG的特種車輛空調風道仿真分析與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