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徐鳳 王英
摘要 ? ?為摸清淮陰區(qū)常規(guī)施肥下小麥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現狀和測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的實際效果,在淮安市淮陰區(qū)淮高鎮(zhèn)開展了田間氮肥、磷肥和鉀肥配方區(qū)與常規(guī)區(qū)利用率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提高8.2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區(qū)高0.7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提高4.4個百分點。
關鍵詞 ? ?小麥;氮磷鉀肥料;利用率;江蘇淮安;淮陰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512.1;S147.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3-001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摸清淮陰區(qū)常規(guī)施肥下小麥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現狀和測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的效果[1-3],開展了田間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對比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淮陰區(qū)淮高鎮(zhèn)玉堯村,土壤類型為兩合土,pH值7.7,土壤理化性狀為有機質含量2%、全氮0.13%、有效磷17.5 mg/kg、速效鉀116 mg/kg、緩效鉀1 111 mg/kg。
1.2 ? 供試材料
試驗作物為小麥,品種為淮麥33。供試肥料為46%尿素、12%過磷酸鈣、60%氯化鉀。
1.3 ?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8個處理,分別為常規(guī)施肥、常規(guī)施肥無氮、常規(guī)施肥無磷、常規(guī)施肥無鉀、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無氮、配方施肥無磷、配方施肥無鉀。各處理具體設計方案見表1,每個小區(qū)面積66.67 m2。磷、鉀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施用比例為基肥∶追肥=6∶4,追肥作拔節(jié)肥施用[4-5]。本次試驗除肥料處理不同外,其他農藝措施一致[6-7]。
1.4 ? ?試驗實施
2018年10月28日,施基肥,旋耕整地,播種;2019年3月1日,噴施農藥、除草劑,追施拔節(jié)肥;4月26日、5月3日防治赤霉病2次;5月28日,測產;6月10日,收割。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產量結構及產量
由表2可知,常規(guī)施肥處理有效穗數、千粒重最高,配方施肥穗實粒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均最高。
2.2 ? ?肥料利用率
根據表3數據計算氮、磷、鉀肥的利用率。
常規(guī)施肥肥料利用率計算如下:
氮(磷、鉀)肥利用率(%)=[常規(guī)施肥區(qū)作物吸氮(磷、鉀)總量-無氮(磷、鉀)區(qū)作物吸氮總量]/所施肥料中氮(磷、鉀)素的總量×100;
氮肥利用率(%)=(175.5-80.4)/292.5×100=32.5;
磷肥利用率(%)=(99.6-82.5)/60×100=28.5;
鉀肥利用率(%)=(178.50-147.15)/60×100=52.3。
測土配方肥料利用率計算如下:
氮(磷、鉀)肥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區(qū)作物吸氮(磷、鉀)總量-無氮區(qū)作物吸氮總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總量×100;
氮肥利用率(%)=(192.0-82.2)/270.0×100=40.7;
磷肥利用率(%)=(114.3-92.4)/75×100=29.2;
鉀肥利用率(%)=(184.5-159.0)/45×100=56.7。
3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試驗土壤類型上,小麥測土配方施肥較常規(guī)施肥的氮肥利用率提高8.2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區(qū)高0.7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高4.4個百分點。
4 ? ?參考文獻
[1] 李迎春.小麥高產施肥關鍵技術及養(yǎng)分運移規(guī)律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
[2] 雷忠順.安陽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展示田增產明顯[J].河南農業(yè),2011(8):12.
[3] 李峰旗.小麥測土配方施肥需注意的問題[J].現代農村科技,2011(13):41.
[4] 陳文賀,蘇振友,呂文亮,等.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9(1):49-50.
[5] 霍春玲.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8(2):47.
[6] 劉淑君.北方潮土區(qū)基于測土配方施肥下玉米最佳施肥模式探討[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1,18(2):6-9.
[7] 張立琴,王黎明.大荔縣小麥肥料利用率試驗初報[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2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