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為冬季奧運會、冬奧會,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主辦,每四年舉辦一屆,1994年起與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按實際舉行次數(shù)計算屆數(shù)。自1924年開始第1屆,截至目前共舉辦了23屆。本期,我們將繼續(xù)為您盤點歷屆冬奧會的“來龍去脈”。
開幕:1968年2月6日 閉幕:1968年2月18日
舉辦地:法國格勒諾布爾
運動員:1158名 (女選手211人/男選手947人)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 35個小項
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冬季奧運會上第一次對女子運動員進(jìn)行性別檢測。法國運動員基利 (Jean Claude Killy)成為本屆奧運會的英雄,他在高山滑雪比賽中囊括全部3枚金牌,追平托尼塞勒 (Toni Sailer)的紀(jì)錄。
開幕:1972年2月3日 閉幕:1972年2月13日
舉辦地:日本札幌
運動員:1006名 (女選手205名/男選手801名)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 35個小項
1972年日本札幌第十一屆冬季奧運會是冬奧會第一次在歐洲和美國以外的地區(qū)舉辦,也是亞洲舉辦的第一屆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職業(yè)運動員的參賽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國際奧委會嚴(yán)禁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接受任何金錢酬勞,否則視為職業(yè)運動員取消資格。
開幕:1976年2月4日 閉幕:1976年2月15日
舉辦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運動員:1123名 (女選手231名/男選手892名)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 37個小項
1976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權(quán)本來被國際奧委會授予了美國丹佛,但丹佛所在的科羅拉多州州民,以及丹佛的市民都反對政府發(fā)行公債來籌集冬奧委會舉辦資金。丹佛于是在1972年11月15日向國際奧委會表示放棄本屆冬奧會的承辦權(quán)。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隨即向國際奧委會遞出申請,愿意接手。1973年2月4日國際奧委會再決定,把這屆冬奧會交給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舉辦。時隔12年后,因斯布魯克再次舉辦冬季奧運會。
開幕:1980年2月13日 閉幕:1980年2月24日
舉辦地:美國普萊西德湖
運動員:1072名 (女選手232名/男選手840名)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 38個小項
1980年在美國紐約州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是一屆非常精彩的奧運會,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冬季奧運歷史上的傳奇:來自瑞典的滑雪運動員斯滕馬克 (Ingemar Stenmark)在大回轉(zhuǎn)和回轉(zhuǎn)兩個項目中均成功奪冠。本屆冬奧會中,中國首次派隊參加,共派出28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滑冰、滑雪、現(xiàn)代冬季兩項的18個單項比賽,但當(dāng)時我國選手與世界先進(jìn)水平有較大差距,無一人進(jìn)入前六名。
來源:北京冬奧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