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香港曾經(jīng)對1179對夫妻進行有關(guān)婚姻主題的調(diào)查,其中有一項是“夫妻間最感動的言語”是什么?排在前三位的回答是“無論你怎樣,我都會在你身邊”“和你結(jié)婚,我覺得很幸福”“你對我來說很重要”。而“我要為你買大房子”“將財務(wù)大權(quán)交給你”卻排名靠后。調(diào)查結(jié)果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一個人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希望別人肯定自己、接納自己,每個人都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不是從對方得到多少物質(zhì)上的幫助。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陣地,而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如何進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家校合作的基礎(chǔ)是溝通,要使“家?!苯涣骱献黜槙尘鸵苊庀嗷サ闹肛煟环骄痈吲R下或?qū)Ψ讲焕聿徊?。在這里我們要學習剪刀的智慧,剪刀用時是分,用過就合了。剪東西時不碰對方的鋒口,合在一起,彼此藏鋒。當教師與學生、家長發(fā)生分歧時,就要像剪東西,剪去七七八八,但總會合上。要避開家校合作中的雷區(qū),就要放棄歧視、專制、妄下結(jié)論的武斷,不可對他人諷刺挖苦;不可話語霸權(quán),不加分析就提出解決方案;不可相互推卸責任,這是非暴力不合作態(tài)度;不可對家長諂媚;不可對學生大包大攬。
一、互通真實信息
語言交流無非有三個功能:一是交流信息,“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教師要給家長明確的問題,并提供有效的措施。二是改善情況,“一個幸福兩個人分享是兩個幸福”,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回避,對學生的“亮點”不忽視。三是調(diào)解行動,“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當師生關(guān)系不和諧、父母與子女發(fā)生矛盾時,用第三者的眼睛去觀察問題的癥結(jié),跳出問題去解決問題。
首先要實話實說,在沒有說明原因前不要肯定或否定家長、學生的想法或做法。教師能對學生在校思想、學習、身心發(fā)展等情況作全面交流,不要提供帶有教師的主觀臆斷的信息,或報喜不報憂,或扭住學生缺點不放,對學生的評價實事求是。其次交流時講話要“有度”, 就事論事,不添油加醋,不要把毫不相關(guān)的事情和材料整合在一起,搞不清問題的主次。
二、建立平等信任關(guān)系
在“家?!背晒贤ǖ摹笆中氖直场标P(guān)系中,教師的手心以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應(yīng)對家長的手心,雙方會心情舒暢,教師以手背消極應(yīng)付家長的手心,家長會受傷,反之亦然。
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雙方積極合作,建立起平等互信關(guān)系,才能使家校合作交流順暢,合作有效。
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某些問題,如學生有時很任性,不服從管理,惹是生非,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甚至把教師的教育棄之腦后等等,這時教師往往想到動用家長的力量。但在與家長交流時往往會“手背對手背”,教師居高臨下,對家長采用命令、指揮乃至威脅的方式,或?qū)议L采用教訓的口吻,傲慢無禮,不愿積極聆聽家長的想法和建議,一味否定家長提供的信息。當然也有些家長會尋找客觀原因,盡力幫孩子開脫,對教師的建議不理不睬,這些做法均有損家校合作關(guān)系。
俗話說:“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交流雙方要尊重人格,教師對家長在文化背景、職業(yè)等方面差異性應(yīng)充分
接納。
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實行“計劃經(jīng)濟式”的大包大攬,恨不能除了考試之外什么事情都由家長代替。教師要站在家長角度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行為和想法,為他們提供相應(yīng)的建議和措施。在交流中,教師不能只是“報喜”或“告狀”,家長也不只是包庇或辯解。當然“接納”不等于贊同家長的所有言行,要看到“籃子里的并非都是菜”,接納不等于教師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而是讓家長有充分表達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空間和氛圍,教師應(yīng)以平常心對待家長的高期望值。
三、注重有效交流
一是充分了解學生特點。與家長交流時要談孩子的具體問題,如孩子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特長愛好、人際交往,優(yōu)點與不足,使談話有繼續(xù)的可能,問題的切入點宜小而具體,不應(yīng)空談。
二是找到合適的溝通環(huán)境。其一是指適宜的談話時機,當家長情緒愉悅時,可多談一些孩子存在的問題,提出適當?shù)呐u與勸告;當家長處于沮喪狀態(tài)時,等待談話時機成熟,或談?wù)摿钊斯奈璧脑掝}。其二是融洽的談話場所,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可以是表揚性內(nèi)容,批評性或涉及學生、家庭隱私時宜個別交流,可選擇校園內(nèi)散步交流或在專用室內(nèi)交流等形式;其三是和諧的談話方式,“潤物細無聲”,與家長交流不等于教訓家長,給家長提建議不要有太多的教育痕跡;教師保持自然輕松體態(tài),注意自己與對方的非語言信息。
三要多理解、少評論。與家長交流時不抓學生的細枝末節(jié),要理解家長和學生心情,比如有時學生為了自己的虛榮心而說謊,教師在批評說謊時維護學生自尊心。學生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多從主觀上尋找不足;學生取得成績,教師要幫助學生多分析成績背后的因素;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角度來看待學生,多給家長和學生留下期盼。
四要有效利用交流形式
重視家長會。利用“首因效應(yīng)”(即開始時給別人的印象最深刻),開家長會前要認真?zhèn)湔n,比如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xiàn)、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家校溝通時既有教育管理理念,也有管理具體措施;既匯報已做之事,又講今后打算;既談優(yōu)點和成績,又談不足和問題;多表揚學生,多具體建議。
重視個別交流。家訪是傳統(tǒng)的個別交流方式,目前因通信發(fā)達或交通條件改善,更多的是家長來校交流。雙方在交流時分析解決問題的條件,如果教師主動找家長,教師應(yīng)提出自己建議的同時提供充足的依據(jù),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全面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關(guān)注過程;如果家長主動找教師,要分析家長所提方案的利弊,教師給出修正的建議。個別交流時要關(guān)注不同學生群體,如尖子生、學困生、女生、走讀生等,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采用針對性策略 。 媒介交流。如定期“家校聯(lián)系單”,利用“家校通”溝通等。
蘇霍姆林斯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wù)”。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讓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全體學生成人成才,從本質(zhì)上看目標是一致的。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雙方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溝通,這也是課程改革和青少年發(fā)展的雙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