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繁花枝頭,綠樹成蔭。在畫家唐逸覽位于西郊的“勝緣齋”中,到處可見欣欣向榮的草木,雀躍枝頭的小鳥,宛如他筆下的百花百鳥,生機勃勃,分外令人心醉。
唐逸覽是當代海派畫壇頗具盛名的花鳥畫家,生性豁達、謙和大氣的他,熱愛生活,廣交朋友,脾氣、性格像極了其父——海派藝術大師唐云先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唐逸覽自幼受父母熏陶喜愛繪畫,17歲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學習國畫。在半個多世紀漫長的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上,他有過坎坷,也有發(fā)自內心的愉悅。他寫過一首詩,貼切地道出了他的藝術觀、人生觀:“逸筆縱橫不逾矩,覽觀今古創(chuàng)意新。小事糊涂大事清,獨上云天闊步行。”這既是唐逸覽對個人藝術道路的寫照,同時也是他對藝術不斷追求的心聲。
“逸筆縱橫,小李將軍逢勁敵;覽觀古今,大石居士有傳人?!边@是寶島臺灣的老畫家余偉書贈唐逸覽的嵌名聯(lián)。作為唐云的老友,余偉在聯(lián)中用了唐朝畫家李思訓父子(人稱大小李將軍)的典故,稱贊唐逸覽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了其父唐云先生的繪畫藝術。的確,在唐云的幾個子女中,只有唐逸覽習畫,并得其真?zhèn)?。熟悉他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在師承父親畫風中也繼承了其父治學、為人之道,并將這種精神表現(xiàn)在畫面的意境之中。他的花鳥畫以色彩為主,其所作《海棠小鳥》,色彩熱烈,畫面豐富,把大自然生生的氣息躍然畫面;其所作《繡球花》,以水墨渲染,極具清新之雅味;其所作《紅梅傲雪》,兼融色彩、水墨之韻味,一展梅花清寒不爭春,但又傲骨滿枝之神韻。七十歲后,他的畫作愈發(fā)顯得色彩鮮亮而不躁動,豐富之中又更顯文靜、富貴、典雅之氣。值得一提的是,唐逸覽年輕時還是一位工藝技術人才,他從搪瓷圖案的繪制到設計、配方、印刷、燒制都能親手制作。由于唐逸覽將傳統(tǒng)美與工藝美的融合,使他首創(chuàng)搪瓷絲網印貼花工藝獲輕工部重大科技成果獎。又從1980年創(chuàng)匯300萬美元到1987年創(chuàng)匯2000萬美元。這種融合傳統(tǒng)美與現(xiàn)代工藝美的技法,也可看作是唐逸覽對國畫藝術,特別是對其父親唐云所創(chuàng)造的“唐家樣”藝術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
唐逸覽《松鼠》。
如今,年過古稀的唐逸覽每天以書畫自娛,愛好廣泛的他喜歡收集古董文玩,也喜歡種花養(yǎng)鳥,還頗諳股市沉浮,日子過得充實而滿足。“作為一個畫家,不僅要注重畫品,而且更重要的是注重人品。”唐逸覽說,“父親生前經常告誡我要‘畫如其人,這無疑是我最為受用的財富?!闭且驗橐愿赣H為榜樣,唐逸覽在畫畫之外,才會一直堅持不斷地對父親的繪畫藝術進行研究,全身心投入唐云藝術全集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中。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在唐云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推出了由杭州唐云藝術館主編的《唐云全集》大型畫冊四本。整部全集的把關工作主要都是由唐逸覽來做的,入選全集的作品有五六百幅,不僅確保都是真跡,更重要的都是精品,力求通過這些作品展示出唐云藝術的風格和精神。此外,唐逸覽還積極參加繁榮海派書畫藝術的工作,他不僅是海墨畫會的發(fā)起人之一,而且還成為海上名家后裔聯(lián)誼會的骨干力量,更身兼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書畫院畫師,常年致力于繼承和弘揚“海上畫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續(xù)寫海派書畫新篇章。
這一展覽將在羅浮紫藝術與上海古美藝術中心同時展出,由知名報人、學者鄭重任學術顧問。藝術監(jiān)事謝春彥撰文說,“庚子之歲,遽降大疫于斯世、斯民……然吾亦不甘于斯孽,不甘任新冠怪逆小兒之欺也。然吾只余手中弱管一支,遂懇邀四海同不甘此之老少男女,無論九十老翁、九齡小學生,無論高官,無論細民,無論貧富、有名無名,一律寫心寫志,抒吾人真情實義?!敝鲄⒄拐甙ㄍ跫掖?、王震坤、顧村言、季崇建、謝春彥等,揮筆助陣的五十多位文化藝術界人士包括韓羽、尚長榮、計鎮(zhèn)華、夏陽、鄭辛遙、毛尖、金宇澄、張宗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