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麗
摘要:三年級是學生正式接觸寫作的階段,在教學指向寫作類文章時,教師需要挖掘文章內部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趯W生這個年齡階段的特性,教師可以課堂言語活動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指向寫作? ?言語活動
三年級是由寫話向寫作過渡的時期,《語文課程標準》針對中年級寫作提出了“讓學生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的要求。三年級的三篇課文《荷花》《石榴》《小露珠》就是按照這一要求編排的,三篇課文都在寫作的順序、內容、語言這三個方面給予了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寫作。
一、三篇課文的寫作導向分析
《荷花》《石榴》《小露珠》都是描寫大自然的景物,語言優(yōu)美,但它們在寫作指導的內容側重上又有所不同。
《荷花》主要側重于描畫荷花開花的姿態(tài),寫花先寫葉,告訴學生觀察事物的主要部分、次要部分都很重要;寫花三姿態(tài)(半開、全開、未開)時,使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讓學生明白關聯(lián)詞的好處;寫花開放時,作者通過仔細觀察,以“展開兩三片花瓣兒”“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來描寫,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石榴》一文可以在寫作的順序上給予學生指導。課文第二段按照時間順序,將石榴在春天抽枝、夏天開花、秋天結果的生長過程描寫得很清楚;課文第三段在寫石榴果的外皮顏色變化時,用上了“先……逐漸……最后……”的先后順序詞;課文第四段在描寫品嘗石榴果的過程時,作者明確了先看后嘗、由外而內的順序。一篇文章在不同的自然段分別體現(xiàn)了時間順序、先后順序、空間順序,是指導學生寫作有序的良好范本。
《小露珠》一文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句成為訓練學生習作的范本。作者用“像鉆石那么閃亮”等比喻描寫小露珠的美,用“爬著、滾著、笑著”等擬人詞語描寫小露珠的可愛和情感,這些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可以豐富學生的習作語言。
二、三篇課文的言語活動設計和寫作遷移
《荷花》《石榴》《小露珠》這三篇課文都旨在幫助學生寫得有順序、有條理、有內容、有文采。但是,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教師需要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進行訓練。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中年級的寫作目標有一條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種“樂”一定是在教師的設計之下才能達到的。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言的發(fā)生本是為著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鳴出內心的感興?!魑呐c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作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倘若沒有什么想要表白,沒有什么發(fā)生感興,就不感到必要與歡喜,就不用寫什么文字。”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口語訓練對學生寫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荷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想象欣賞美,引導學生品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傳達出的急切和激動,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 ? ?)?!边@樣的說話練習既能讓學生融入荷花之美,又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在《石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按順序介紹水果,訓練“先……逐漸……最后……”的先后順序,給出橘子的成熟過程圖片,讓學生利用關聯(lián)詞,有序且細致地說出橘子顏色的變化。在仿照第四段觀察、品嘗一種水果時,教師可仍然以橘子為例,選取完整的橘子、剝開外皮的橘子、剝開透明白衣的圖片,讓學生按照由外而內的順序進行說話練習。
在《小露珠》一文中,教師可以選取比喻句和擬人句作為練習,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仿照“我是一棵金黃的向日葵,我的身上沾滿了小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fā)光!小露珠使我更美了!”的格式,用上“我是,我的身上,,!小露珠使我!”句式練習說話,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感悟擬人使文字更生動的魅力。
在教學完上述三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周記,要求學生將其和教材所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具體要求如下:“請學生變成一種水果,發(fā)揮合理的想象,按照生長過程、外在、內在、味道的順序來寫寫自己。以時間順序寫清楚自己是怎么成長的,按照由外而內的順序介紹自己的樣子和味道,注意用上比喻句、擬人句,讓自己的文章更優(yōu)美!開頭可以是這樣的:我是一個黃澄澄的小桔子/我是一個圓溜溜的小桂圓……”在課堂進行說話練習之后,學生都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課堂的語言訓練成果也體現(xiàn)在學生的習作中。
三、結語
利用教材進行寫話訓練,教師應該明確課文中語言訓練的點,設計有梯度的內容。針對三年級學生這一個特殊群體,教師設計以說為主的課堂語言訓練,能夠降低學生提筆的恐懼。
參考文獻:
[1]葉至美,葉至善,葉圣陶.葉圣陶集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