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克領
(河南省南陽市新華辦事處臥佛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兒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小兒哮喘是兒科中常見的肺部疾患,臨床癥狀表現為喘鳴、咳嗽、呼吸困難,且伴有可逆的呼氣氣流受阻,哮喘可發(fā)病于各個年齡段,但以體質較差的嬰幼兒為主要發(fā)病群體,發(fā)病率較高[1]。因機體抵抗力差、空氣污染、生活環(huán)境等致病毒性感染或細菌感染引發(fā)。小兒哮喘易反復發(fā)作,加重病情,進而引發(fā)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2]。本研究用抑咳祛痰平喘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哮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兒,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3~22個月,平均(12.39±9.24)個月;病程1~10天,平均(5.62±4.31)天;體質量5~10kg,平均(7.34±2.16)kg;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哮喘21例,中度哮喘14例,重度哮喘7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24個月,平均(12.39±10.13)個月;體質量5~10kg,平均(7.43±2.25)kg,病程1~10天,平均(5.56±4.34)天;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哮喘19例,中度哮喘17例,重度哮喘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guī)(試行)》[3]中相關診斷標準,急性發(fā)作時癥狀表現為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等,并伴有氣道高反應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癥狀。典型表現為發(fā)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輕度發(fā)作時以發(fā)作性咳嗽及胸悶為主要表現,嚴重發(fā)作時表現為煩躁不安,端坐呼吸,聳肩喘息,面色蒼白,鼻翼煽動,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冒冷汗,說話時字詞不能連續(xù);②中醫(yī)診斷符合《小兒哮喘中醫(yī)治療指南》[4]中脾肺虛弱型,主癥為咳嗽、咳痰、氣促,次癥為倦怠無力、食少便溏,苔薄白舌質淡,脈細緩。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③年齡2~24個月;④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運動激發(fā)試驗陽性;⑤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大于等于12%,且FEV1增加絕對值大于等于200mL。
排除標準:①由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異物等疾病引起的哮喘;②近期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③對本次藥物禁忌或過敏;④合并其他類型呼吸系統(tǒng)疾病;⑤肝腎功能異常;⑥無法較好配合治療。
兩組治療期間均接受抗感染、止咳、吸氧、解痙平喘、吸痰、抗病毒、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給予孟魯司特鈉(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3372)10mg,口服,日1次,治療4周。
觀察組加用益氣補腎止喘湯治療。藥用黃芩10g,半夏10g,百部10g,麻黃10g,款冬花10g,貝母10g,射干10g,杏仁10g,桑白皮10g,甘草6g。加500mL水煎至100mL,早晚溫服,日1劑,治療4周。
中醫(yī)癥候積分。對咳嗽、喘息、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進行評分,0分表示無癥狀,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證候積分越高表明臨床癥狀越嚴重。
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氣量(FVC)、峰值呼氣流速(PEF),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
VCAM-1、VEGF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
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腹瀉、嘔吐、皮疹。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制定。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哮喘發(fā)作停止,肺功能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哮喘發(fā)作次數減少,肺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加重,哮喘發(fā)作頻繁,有肺功能損害。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2 10.32±1.56 6.25±0.73 15.314 0.000觀察組 42 10.43±1.47 3.14±0.52 30.299 0.000 t 0.333 22.488 P 0.74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FEV1(L) FVC(L)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1.53±0.32 1.93±0.34*1.56±0.34 1.95±0.65*1.34±0.33 1.85±0.37*觀察組 42 1.56±0.26 2.35±0.45*1.67±0.42 2.36±0.52*1.42±0.45 2.36±0.44*t 0.472 4.826 1.319 3.192 0.929 5.749 P 0.639 0.000 0.191 0.002 0.356 0.000
兩組治療前后VCAM-1、VEGF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CAM-1、VEGF指標比較 (p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CAM-1、VEGF指標比較 (pg/mL,±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VCAM-1 VEGF VCAM-1 VEGF對照組 42 236.26±22.34 26.45±7.38 192.25±18.36 19.46±5.33觀察組 42 238.34±20.23 27.37±7.16 166.14±15.62 12.25±4.24 t 0.447 0.580 7.020 6.861 P 0.656 0.564 0.000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小兒哮喘是臨床中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受嬰幼兒機體免疫力低下、環(huán)境因素、病毒及細菌感染等影響,具有病情反復、發(fā)作快、病程長的特點,可引起呼吸道炎癥、水腫及氣道阻塞的幾率增高,且對嬰幼兒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呼吸道系統(tǒng)極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影響患兒正常健康成長[6]。
孟魯司特鈉是一種強效選擇性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氣道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可起到特異性的抑制效果,減輕氣道炎性細胞浸潤,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有效阻斷白三烯的致炎作用,進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氣道炎癥[7]。
哮喘屬中醫(yī)“哮病”、“喘證”范疇。肺脾不足,致痰飲滋生,伏留肺中,另因飲食失調、病細菌入侵,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多種因素造成哮喘發(fā)作。治療以祛痰、化瘀、清肺為原則。抑咳祛痰平喘湯方中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半夏、貝母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百部潤肺止咳、清熱祛痰,麻黃、款冬花、射干滋陰斂肺、化痰止咳、潤肺下氣,杏仁鎮(zhèn)咳、平喘,桑白皮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同發(fā)揮抑咳平喘、化痰潤肺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促進病毒誘生和自身誘生干擾素的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半夏具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貝母能夠抑制咳嗽中樞,增加氣管腺體組織分泌,降低痰液粘度起到鎮(zhèn)咳祛痰效果。百部能夠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有助于抑制咳嗽。麻黃、款冬花能夠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擴張支氣管,減輕黏膜水腫,起到抗炎、鎮(zhèn)咳、祛痰作用。射干具有抗炎鎮(zhèn)痛、祛痰平喘以及抗病毒作用。杏仁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癥、抗過敏、抑制病細菌的作用。桑白皮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抑菌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肺功能指標均比對照組高,VCAM-1、VEGF水平、中醫(y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且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少,表明聯(lián)合抑咳祛痰平喘湯治療小兒哮喘效果更為顯著,能夠有效降低炎性反應,促進肺功能恢復,不良反應較少,表明用藥安全性較好。抑咳祛痰平喘湯與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用藥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有效降低呼吸道阻力,緩解氣管痙攣,通過擴張支氣管、增強肺通氣功能,降低內源性致痙物活性,從而升高環(huán)磷腺苷的水平,平衡細胞膜,使喘息癥狀得到緩解,減輕氣道炎性反應,恢復肺功能[8]。
綜上所述,抑咳祛痰平喘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哮喘可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炎性反應,促進肺功能恢復,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