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李美玉,單曉麗
(青島市中心血站,山東 青島 266071)
無償機采血小板因為在采血時間上要比獻全血的時間長上許多,獻血者也更容易產生心理不良情緒,負擔也較大,繼而對采血過程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這也是在采血過程中對捐獻者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的原因和必要性。本次研究將探索利用心理護理對無償機采血小板捐獻者造成的影響。
將本站2018年5月~2019年7月186例進行無償機采血小板捐獻的捐獻者作為本次探究對象,根據(jù)不同的護理方式分為對比組和探究組各93例,所有捐獻者中,男女捐獻者人數(shù)分別為122例、64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3.58±2.81)歲。所有獻血者均自愿參與捐獻,且均符合相關捐獻標準。在檢查兩組患者時發(fā)現(xiàn)其在年齡、性別方面不存在P≤0.05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統(tǒng)計學操作。
對比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步驟。醫(yī)護人員要在獻血者獻血前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詢問和相關準備工作,在采血時要注意密切的觀察與護理,采血完成后指導捐獻者適當休息。
探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步驟上應用心理護理干預。
(1)采血前:醫(yī)護人員在面對捐獻者時,要保持真誠的微笑,以消除獻血者的緊張情緒;醫(yī)護人員要對首次獻血的獻血者進行一定的獻血宣傳,讓其知道獻血并不會被傳染疾病,讓其知曉機采血小板采集需要較長時間,約為1 h,幫助其做好心理準備;耐心細心為捐獻者答疑解惑,幫助其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正式采血前獻血者準備一杯無色的曖飲,以防捐獻者因空腹獻血出現(xiàn)些許不良反應;幫助捐獻者調整至舒適的獻血體位,幫助其舒緩身心。
(2)采血中:為獻血者采血時,于靜脈穿刺進針要保持快、準、穩(wěn),最好只一次便扎針成功;避免讓捐獻者獻血者直視血袋,減少引起獻血不良反應的幾率。若采血流速較慢時,要仔細尋找其原因并為獻血者耐心解釋,積極消除獻血者的煩躁與不安情緒。也可結合獻血者的談吐等分析其個人背景,選擇最適合的話題幫助分散捐獻者的注意力。此外,也可在采血同時播放輕音樂或稍安靜的電視節(jié)目等,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溫馨的獻血環(huán)境,幫助患者穩(wěn)定心神。
(3)采血后:采血結束拔針時,可幫助獻血者按壓針眼5~10 min或應用彈力繃帶包扎止血,期間密切觀察、詢問獻血者有無不適,之后囑咐獻血者獻血后當天禁止劇烈運動、熬夜,合理補充營養(yǎng)和清水,切忌暴飲暴食;之后,要對獻血者表達感謝,讓其可以在心理上感受到溫暖[1-2]。
觀察獻血者們的焦慮和抑郁情況來評價護理效果。焦慮情況使用HAMA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SAS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判斷,抑郁情況使用HAMD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判斷。
應用SPSS 20.0軟件包輔助組間的檢驗運算,并相應以t檢驗、x2檢驗進行計量、計數(shù)資料的檢驗,相應以(±s)、n(%)表示計量、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探究組捐獻者的HAMA評分、SAS評分、HAMD評分、SDS評分均優(yōu)于對比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捐獻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捐獻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分)
組別(n) HAMA 評分 SAS 評分 HAMD 評分 SDS 評分探究組(93) 12.94±3.18 38.67±6.44 11.45±2.74 38.64±5.17對比組(93) 18.46±3.88 55.31±7.47 17.75±3.46 54.73±6.84
心理護理本就是護理工作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對整體護理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在無償獻血人數(shù)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相關領域對機采血小板也提高著一定的要求,這也在過程中加強著獻血者的心理負擔,容易使其產生抑郁或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影響采血。為此,適當?shù)男睦碜o理干預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探究組獻血者的HAMA評分、SAS評分、HAMD評分、SDS評分均優(yōu)于對比組(P<0.05)。
綜上,優(yōu)質的心理護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緩獻血者的抑郁或焦慮等不良情緒,使獻血者的情緒保持穩(wěn)定,也可以有效減輕獻血過程中獻血者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