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璋
國慶節(jié)假期的第二天,風和日麗,氣候宜人,我心情大好,因為今天爸爸媽媽要和我一起去天壇公園游玩,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天壇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南端,東城區(qū)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的場所,距今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啦!
節(jié)日里的天壇公園,百花齊放,巨樹蒼翠,喜鵲在樹木和花草間活蹦亂跳地喳喳叫著,好像在歡迎我們。我們一路前行,身旁的古樹粗壯結實,樹上的牌子告訴我,這些古樹年齡最大的都有八百歲了。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天壇的中心“祈年殿”了。這就是皇帝祭祀的地方,祈年殿建在一個三層的大圓臺頂端,四面都有白玉樓梯。一上樓梯,視野豁然開朗,大大的平臺中間矗立著高高的祈年殿,在這里俯視周圍的建筑,它們顯得十分渺小,這一切都給我一種莊重神圣的感覺。
祈年殿是圓形的三層結構,藍瓦金頂,走進里邊就會發(fā)現,這么高大的建筑里并沒有大梁,而是用柱子支撐的。大殿共有28根柱子,4根大柱子上畫滿了金色花紋,它們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12根中柱子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12根小柱子代表古時候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柱子和小柱子一共24根,代表一年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殿里還有一個大些的祭臺和若干個小祭臺。大祭臺是給當時皇帝祭祀用的,那你一定會說:“小祭臺應當是給大臣用的吧?”錯啦!小祭臺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就是用來紀念那些死去皇帝的。祭祀可是古代皇帝的一件大事。
其實除了天壇之外,供皇帝祭祀的還有地壇、日壇、月壇,顧名思義,這些壇就是皇帝用來祭祀土地、太陽和月亮的。建這么多祭祀的地方有什么用呢?原來這寄托了古人的美好愿望,他們認為拜一拜神靈就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活幸福。
現在的天壇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大公園,是一個可以觸摸歷史的好地方。學習之余來這里走一走、看一看,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更能學習知識,增長見識。
指導老師 韓冬
名師點評
小作者抓住一個“游”字做文章,按移步換景寫法,把自己和家人一起游天壇的事記敘得有條有理。行文中以一個兒童天真和童趣的視角,把天壇的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