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納米吲哚菁綠酶響應(yīng)水凝膠的合成及體外抗腫瘤實驗研究*

    2020-07-27 05:42:10王歡歡付之光張建軍
    關(guān)鍵詞:光敏劑光熱吲哚

    王歡歡 李 煒 付之光 張建軍 溫 寧

    口腔癌是全身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舌癌的發(fā)病率占口腔癌的首位[1]。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類疾病新發(fā)和死亡病例在全球范圍內(nèi)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患病年齡趨于年輕。舌癌惡性程度高、局部復(fù)發(fā)率高、頸部轉(zhuǎn)移率高,成為嚴(yán)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癌癥[2]。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是以手術(shù)為主的綜合治療。由于舌是重要的發(fā)音咀嚼器官,如何在減少功能障礙的基礎(chǔ)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3]。

    光療以其微創(chuàng)、靶向性好、不良反應(yīng)小、可重復(fù)治療等優(yōu)勢,在口腔癌治療中展現(xiàn)了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4-6]。腫瘤光療包括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在光照條件下,光熱治療通常與光動力療法同時存在,光熱治療將光能轉(zhuǎn)換成熱能殺死腫瘤細胞;而光動力療法中,光能將光敏劑激發(fā)產(chǎn)生活性氧(ROS),從而誘發(fā)腫瘤細胞死亡[7]。吲哚菁綠(ICG)是美國食品藥物監(jiān)督管理局(FDA)唯一批準(zhǔn)用于臨床近紅外成像試劑,可介導(dǎo)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吲哚菁綠作為一種光敏劑,可以吸收近紅外光,將其轉(zhuǎn)化為熱能或產(chǎn)生活性氧,可用于腫瘤的光熱治療和光動力治療[8,9]。臨床上主要通過靜脈注射光敏劑,然后近紅外光照射病變部位,達到治療效果。治療后由于皮膚內(nèi)殘留的光敏劑清除需要一定時間,患者在注射光敏劑后的一個來月中,需避免陽光直射或強烈的燈光照射,以防止光過敏反應(yīng)發(fā)生。吲哚菁綠水溶液很不穩(wěn)定,在血漿中可快速清除(半衰期150~180 秒),還具有光毒性,限制了其在診斷治療方面的應(yīng)用[10,11]。

    近年來納米技術(shù)迅速發(fā)展,將藥物納米化能夠有效改善化療藥物水溶性和穩(wěn)定性,高藥物利用率和抗腫瘤活性,降低對機體正常細胞組織的毒副作用,克服多藥耐藥性問題,進而提高抗腫瘤療效[12]。在本研究中,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光敏劑吲哚菁綠的利用率、減少全身毒副作用,我們將納米化的吲哚菁綠裝載至我們自主研制的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響應(yīng)水凝膠中,以期為舌癌治療提供新策略。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儀器

    1.1.1 主要材料和試劑 ICG、MTT 試劑盒(Sigma,USA);交聯(lián)劑HS-MMP-SH (GenScript,USA);高糖培養(yǎng)基(DMEM)、胎牛血清(FBS)、96孔板、青霉素、鏈霉素、胰酶、培養(yǎng)皿(Hyclone,USA);MMP-2(北京義翹神州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活性氧檢測試劑盒(碧云天,中國);NuncTMLab-TekTM 腔室載玻片系統(tǒng)(Thermo,USA)

    1.1.2 主要儀器 激光器NBT-785-3W(北京紐比特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紅外熱成像儀TiS20(Fluke,USA);激光共聚焦顯微鏡TCS-SP5(Leica,GER);移液器(Eppendorf,GER)二氧化碳細胞培養(yǎng)箱(Thermo,USA)粒度儀ZS90(Malvern,UK)掃描電子顯微鏡JSM-701(JEOL,JPN);EpochTM超微量微孔板分光光度計(Bio Tek,USA)

    1.1.3 細胞 人舌鱗癌細胞株(SCC-15)(ATCC,USA)

    1.2 方法

    1.2.1 吲哚菁綠納米顆粒(nano ICG)的制備與表征 (1)將20mg 游離ICG 溶解于4 mL 二甲基亞砜(DMSO)中,然后加入80mg 活性劑Poloxamer 188 并充分攪拌。(2)將40mL 磷酸鹽緩沖液(PBS)添加到上述溶液中,然后劇烈攪拌,使用去離子水透析4h,重復(fù)3 次去除有機溶劑。(3)將溶液冷凍干燥,獲得nano ICG。

    利用透射電鏡(TEM)和動態(tài)光散射(DLS)技術(shù)對nano ICG 的形態(tài)、尺寸分布和Zeta 電位進行表征。

    1.2.2 透明質(zhì)酸-丙烯酸酯(HA-Ac)的合成參照Tatiana Segura 等的研究方法[13]通過三步法合成HA-Ac。

    1.2.3 將nano ICG 裝載至HA-Ac (1)準(zhǔn)確稱取1.2 mg nano ICG 凍干粉末,加入40μL 三乙醇胺(TEOA)緩沖液混合均勻,并放入超聲儀中震蕩30min。(2)準(zhǔn)確稱取8mg 的HA-Ac 加入160μL TEA 緩沖液,混合均勻,放入37℃恒溫箱中30min,充分溶解。(3)將兩者充分混合,加入2mg 的交聯(lián)劑HS-MMP-SH,混合均勻,放置在37℃恒溫箱中交聯(lián)成膠,形成納米吲哚菁綠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響應(yīng)水凝膠(nano ICG@MMP-gel,nano ICG 6mg/mL)。

    利用掃描電鏡(SEM)觀察nano ICG@MMPgel 形態(tài)及藥物分布情況;同時為后續(xù)實驗研究,制備了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水凝膠,并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微觀結(jié)構(gòu)。

    1.2.4 nano ICG@MMP-gel 藥物釋放實驗(1)將nano ICG@MMP-gel 分為兩組,一組置入含有MMP-2(1.0μg/mL)的1mLPBS 中,另一組置入等量的PBS 中,并轉(zhuǎn)移到透析袋里,透析袋放入含有20ml 相同溶質(zhì)的試管中,37℃水浴。(2)在特定時間下,取液測定在795nm 波長下的吸光度,并等量補足。(3)參照ICG 的標(biāo)準(zhǔn)曲線,計算不同條件下nano ICG 的溶出量,并繪制溶出速率曲線。

    1.2.5 體外光熱實驗 將500μL 的PBS、游離ICG 溶液、游離nano ICG 溶液、nano ICG@MMP-gel 到24 孔板中(每組3 個副孔,ICG 濃度均為6mg/mL)。待膠體凝固后,使用近紅外激光(808nm,0.8W/cm2,6min)照射,同時采用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每組溫度變化情況。

    1.2.6 細胞內(nèi)活性氧檢測 (1)取對數(shù)生長期SCC-15 細胞,胰酶消化后接種于NuncTMLab-TekTM腔室載玻片系統(tǒng)(1.0×105個/孔)中,置于37℃、5%CO2的培養(yǎng)箱過夜。(2)每孔分別加入50μL PBS、游離ICG 溶液、游離nano ICG 溶液、nano ICG@ MMP-gel 溶液孵育4h,最后用激光照射,條件為808nm,0.5W/cm2,6min。(3)去除舊的培養(yǎng)基,每孔加入2',7’-二氯二氫熒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活性氧檢測染料工作液,37℃下孵育20min。(4)吸除染色工作液,并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洗滌細胞3 遍。(5)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各組細胞內(nèi)活性氧的產(chǎn)生,激發(fā)波長488nm,發(fā)射波長525nm。

    1.2.7 體外抑瘤實驗 (1)接種處于生長對數(shù)期的SCC-15 細胞至96 孔板(2×103個/孔),終體積為100μL,置于37℃、5%CO2細胞培養(yǎng)箱過夜。(2)待細胞貼壁后,去除舊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20μL PBS,智能水凝膠(MMP-gel)、nano ICG@MMP-gel、nanoICG@MMP-gel+MMP-2(1.0μg/mL)[14];待成膠后加入100 uL 新鮮培養(yǎng)基。(3)孵育4h 后,使用激光(808nm,0.5W/cm2,6min)照射。(4)進一步培養(yǎng)2 天后,每孔加入20μLMTT。(5)培養(yǎng)4h 后,將培養(yǎng)液吸出,使用PBS 洗滌一次,加入100uL 的DMSO。(6)放置37℃恒溫箱5min 后,使用酶標(biāo)儀檢測在570nm 波長下的OD值,計算每組的抑瘤率。

    1.2.8 體外劃痕試驗 (1)取生長對數(shù)期的SCC-15 細胞接種至6 孔板中(5×103個/孔),置于37℃、5%CO2細胞培養(yǎng)箱過夜。(2)棄掉舊培養(yǎng)基,PBS 清洗,用白色槍頭在細胞板內(nèi)筆直劃線,置于顯微鏡下拍照,記錄此時劃痕距離(0h)。(3)分別加入50μL MMP-gel、nano ICG@MMPgel、nanoICG@MMP-gel+MMP-2(1.0μg/mL),重新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孵育4h 后用近紅外激光(808nm,0.5W/cm2,6min)照射,繼續(xù)培養(yǎng)20h。(4)再次棄掉舊培養(yǎng)基,PBS 清洗,置于顯微鏡下拍照,記錄此時劃痕距離(24h)。(5)Image J 軟件對遷移距離進行比較分析。

    1.2.9 體外侵襲試驗 (1)將直徑為8mm 的侵襲小室置于24 孔板,將50mg/mL 基質(zhì)膠稀釋5倍,取30μL 鋪在小室底部,待凝固。(2)將1×105個細胞懸浮于300μL 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接種至小室內(nèi),小室外加入500μL 含20%血清培養(yǎng)基。(3)然后分別加入50μLMMP-gel、nanoICG@MMP-gel、nanoICG@MMP-gel+MMP-2(1.0μg/mL),孵育4h 后用近紅外激光(808nm,0.5W/cm2,6min)照射,繼續(xù)培養(yǎng)20h。(4)取出Transwell 小室,棄掉培養(yǎng)液,用PBS 沖洗三次后,用0.2%結(jié)晶紫染色20min。(5)用棉簽輕輕擦掉上表面未遷移細胞,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對染色細胞計數(shù),并對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所有實驗結(jié)果均采用均數(shù)(x)±標(biāo)準(zhǔn)差(SD),使用GraphPad Prism 6.0 繪制圖表、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 檢驗評價兩組間的差異的顯著性,P<0.05 被認為是有統(tǒng)計學(xué)差異(*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2.結(jié)果

    2.1 吲哚菁綠納米粒子的表征 從透射電鏡圖中可以看出,納米吲哚菁綠大多呈球形,具有良好的單分散性(圖1),通過DLS 檢測,可以得出納米吲哚菁綠粒徑分布圖(圖2)。

    圖1 納米吲哚菁綠透射電鏡圖

    圖2 納米吲哚菁綠粒徑分布圖

    2.2 載藥水凝膠的表征 nano ICG@MMP-gel在37℃條件下,5~8min 成膠,具有良好的膠凝時間,大體形態(tài)圖如圖4 所示。根據(jù)圖5 可以看出,載藥水凝膠呈疏松多孔狀結(jié)構(gòu)(平均孔徑約為50μm),吲哚菁綠納米顆粒在智能水凝膠孔隙中分布均勻(圖2)。

    圖3 nano ICG@MMP-gel大體形態(tài)圖

    圖4 nano ICG@MMP-gel掃描電鏡圖

    2.3 載藥水凝膠的釋放曲線 為評估nano ICG@MMP-gel 藥物釋放特性,我們繪制了nano ICG 的釋放曲線。如圖5 所示,在含有MMP-2 的環(huán)境下,nano ICG@MMP-gel 第1 天內(nèi)nano ICG有輕度突釋現(xiàn)象,大約有46%釋放,5 天時釋放了75%左右,以后漸趨穩(wěn)定,10 天后釋放超過85%。與對照組PBS 相比,nano ICG 在MMP-2 溶液中的釋放速度更快,濃度更高。綜上可知,nano ICG@MMP-gel 具出良好的MMPs 敏感特性和理想的藥物釋放能力。

    圖5 藥物釋放曲線

    2.4 載藥水凝膠的光熱特性 通過圖6 可以看出,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各組的溫度也逐漸增高。其中,在激光照射6 min(808nm,1.0W/cm2)后,PBS、游離ICG 的最高溫度分別上升到了30℃和40.2℃(圖7)。與游離ICG 溶液相比,游離nano ICG 溶液溫度上升更高46.6℃,其可能原因為納米藥物的尺寸較小,受熱更均勻充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激光照射下,nano ICG@MMP-gel 的溫度增加到48.5℃,比游離nano ICG 溶液要高,這可能是因為水凝膠比水溶液具有更強的熱涵養(yǎng)能力和(或)更低的熱耗散能力。綜上可以看出,nano ICG@MMP-gel 具有良好的光熱性能。

    圖6 光熱曲線圖

    圖7 各組最大光熱圖

    2.5 載藥水凝膠的活性氧檢測 為了檢測激光照射后各組ROS 的產(chǎn)生情況,我們借助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了細胞內(nèi)的熒光強度。如圖8,9 所示,在808nm 激光照射后,游離nano ICG 組比游離ICG 溶液有較強的熒光,說明將ICG 制備成納米級別有利于活性氧的增加;而游離nano ICG 組與nano ICG@MMP-gel 組熒光強度統(tǒng)計學(xué)無顯著差異,說明改變nano ICG 的載藥形式,并不會影響ROS 的產(chǎn)生。綜上可知,nano ICG@MMPgel 具有良好的光動力特性,可作為活性氧的供者來殺腫瘤細胞。

    圖8 各組活性氧生成的熒光圖

    圖9 活性氧定量圖

    2.6 載藥水凝膠的體外藥效學(xué)研究 增殖、轉(zhuǎn)移、侵襲是腫瘤細胞的三大重要特征。為了研究nano ICG@MMP-gel 體外抗腫瘤作用,我們首先用MTT 法評價各組的治療效果。如圖10 所示,智能水凝膠組與PBS 組相比,細胞增殖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智能水凝膠對細胞無毒副作用。而nano ICG@MMP-gel+MMP-2 組的抑瘤率明顯高于nano ICG@ MMP-gel,說明nano ICG@MMP-gel 在富含MMP-2 的環(huán)境中,nano ICG放增多,能有效的抑制SCC-15 的增殖。

    圖10 各組抑瘤率

    接下來,我們通過體外劃痕實驗研究了nano ICG@MMP-gel 能否抑制SCC-15 細胞的轉(zhuǎn)移。如圖11,12 所示,nano ICG@MMP-gel 組抑制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而nano ICG@MMP-gel+MMP-2組與nano ICG@MMP-gel 組無顯著性差異。其可能原因是,雖然MMPs 能促進nano ICG 的釋放,抑制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然而MMPs 本身卻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和基底膜,促進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15],所以兩組之間無顯著統(tǒng)計學(xué)差異。最后我們從體外侵襲試驗中得出了類似的結(jié)論(圖13,14),即引入外源MMP-2,并不能因nano ICG 的釋放增加而增強侵襲能力。

    圖11 劃痕實驗

    圖12 劃痕實驗定量分析

    圖13 侵襲實驗

    圖14 侵襲實驗定量分析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xué)、免疫學(xué)、光學(xué)等學(xué)科的發(fā)展,生物治療、光療等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其中光療憑借其靶向特異性高、微創(chuàng)、不良反應(yīng)小以及可重復(fù)治療等優(yōu)勢,成為淺表及腔體腫瘤的有效治療策[4,6,16]。光療包括光熱治療和光動力治療。光熱治療指的是在激光照射下,通過激光產(chǎn)生的高熱量來破壞消除腫瘤細胞。當(dāng)溫度上升至42℃以上時,腫瘤細胞會因DNA 合成及修復(fù)能力減弱、蛋白質(zhì)變性、細胞內(nèi)含氧量下降或pH 值降低等原因而導(dǎo)致腫瘤細胞死亡[17]。光動力治療主要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照射病變部位,將選擇性聚集在病變組織的光敏劑激活,產(chǎn)生單線態(tài)氧或自由基,從而引發(fā)光化學(xué)反應(yīng)達到治療目的。特定波長的光、光敏劑、活性氧是光動力治療的三大基本要素[7]。

    2006 年,Paiva,M.B 等使用Nd:YAG 激光對在62 例頭頸部腫瘤患者進行腫瘤熱消融治療,結(jié)果顯示激光熱療治療腫瘤具有可行性,并且安全性高[18]。Joel A 等報道了106 例通過激光熱療治療復(fù)發(fā)性頭頸部腫瘤,結(jié)果顯示,激光熱療對于口腔腫瘤效果最好,平均生存時間為29.1 個月,而頸部腫瘤患者生存時間為14.4±6.9[19]。以上說明光熱療法可作為復(fù)發(fā)性腫瘤姑息治療手段。2007 年,有研究報道了1990 年至2006 年共收治276 例早期口腔癌和喉癌病例,光動力單次治療早期喉癌和口腔癌的治愈率分別達到了91%和94%[16]。例如一名65 歲的女性患者,下唇及前庭溝區(qū)的淺表部位患有鱗狀細胞癌(T2N0)。以2mg/kg 的劑量靜脈注射卟吩姆鈉后給予激光照射(639nm,50J/cm2),6 個月后,腫瘤細胞完全消除,并且光照部位愈合良好,基本無疤痕。一名63 歲的男性患者,鱗癌位于左側(cè)真假聲帶(T2N0)及右側(cè)扁桃體(T4N0),聲音嘶啞伴吞咽困難。扁桃體癌選擇手術(shù)切除,聲帶處的鱗癌選擇光動力治療,靜脈注射卟吩姆鈉兩天后給予光照(630nm,100J/cm2)。兩個月后喉鏡檢查,顯示聲帶鱗癌已治愈,兩年半內(nèi)無復(fù)發(fā)。

    目前的光動力治療主要采用靜脈注射光敏劑,然后局部施以光照。光敏劑大多具有光毒性,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局部的紅疹或水泡。如何將光敏劑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水凝膠以其優(yōu)越的性能如合成簡便、靶向輸送、生物可降解、藥物控釋等特點受到了大量學(xué)者的關(guān)注,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優(yōu)良載體[20]。根據(jù)對外界刺激的反應(yīng),可分為普通水凝膠和智能水凝膠。普通水凝膠對環(huán)境的變化不敏感,智能水凝膠受到外界刺激凝膠體積及性狀可以發(fā)生改變,包括溫度響應(yīng)型、pH 響應(yīng)型、磁場響應(yīng)型、酶響應(yīng)型等[21-23]。將化療藥物、生物制劑等裝載至水凝膠中可用于腫瘤的治療。局部注射水凝膠不僅可以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延長藥物與腫瘤細胞作用時間,增強抗腫瘤效果,而且避免對正常組織的損害,降低全身毒性。

    早在1998 年,Kraus,S 等報道了23 例皮內(nèi)注射氟尿嘧啶/腎上腺素凝膠(5-FU/EPI/gel)治療頭面頸部、軀干、手臂等表淺部位的鱗癌。每名患者每周注射一次,總共6 周。4 個月后,組織病理學(xué)顯示,23 例中有22 例腫瘤細胞已經(jīng)完全消除,治愈率達到了96%[24]。2003 年,Castro D J 等進行了臨床三期實驗,瘤內(nèi)注射順鉑/腎上腺素凝膠(CDDP/EPI/gel)治療復(fù)發(fā)或轉(zhuǎn)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25]。以上說明,瘤內(nèi)注射載藥凝膠治療鱗癌是可行的,可作為非手術(shù)治療的替代方案。

    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種細胞外基質(zhì)蛋白酶,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而得名,常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侵襲轉(zhuǎn)移密切相關(guān)[26]。由于MMPs在惡性腫瘤中常過度表達,經(jīng)常被用作腫瘤標(biāo)志物和治療靶點[15]。在本研究中,我們制備的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響應(yīng)水凝膠在MMP-2 條件下,藥物釋放加速,體現(xiàn)了良好的MMPs 響應(yīng)特性和緩釋性能(圖5)。同時將光敏劑ICG 包載至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響應(yīng)的水凝膠中,瘤內(nèi)局部注射,避免了靜脈注射引起的全身光毒反應(yīng),并通過水凝膠的緩釋作用,避免了多次反復(fù)給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在前期的體外研究中,一系列實驗證實了nano ICG@MMPgel 具有良好的光敏特性和體外抗腫瘤效果。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對其進行體內(nèi)抗腫瘤的研究,以期為舌癌治療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chǔ)。

    猜你喜歡
    光敏劑光熱吲哚
    吲哚美辛腸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納米粒的制備
    HPV16E6與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宮頸病變組織中的表達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產(chǎn)物合成中的應(yīng)用
    山東化工(2019年11期)2019-06-26 03:26:44
    吲哚胺2,3-雙加氧酶在結(jié)核病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
    具有生物靶向和特異性激活光敏劑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山東化工(2019年2期)2019-02-16 12:38:10
    兩親性光敏劑五聚賴氨酸酞菁鋅的抗菌機理
    光熱荊棘難破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4
    太陽能光熱與光伏制冷系統(tǒng)對比分析
    德令哈 雪山下的光熱之都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4
    太陽能光熱利用淺析
    太陽能(2015年12期)2015-04-12 06:53:03
    乌兰浩特市| 万荣县| 保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耒阳市| 海宁市| 双桥区| 茶陵县| 上饶县| 弥渡县| 鹿邑县| 新平| 新乡县| 陇川县| 乡宁县| 容城县| 东莞市| 珠海市| 桐梓县| 合川市| 西吉县| 嵊州市| 班玛县| 永寿县| 靖远县| 宁都县| 兴和县| 鸡泽县| 大同县| 榆树市| 太仓市| 淮滨县| 吴旗县| 搜索| 西平县| 沂水县| 蒲江县| 孝义市| 宝坻区| 东丰县|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