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貴
端午于我來說,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在端午節(jié)前包粽子。在吃上,因為沒有特別的指望,也就稀罕難得一吃的粽子了。純糯米包的白粽子,用筷子一戳,粘上綿白糖,那個甜味,仿佛一下子就竄到心里。
廚房里置有三張鍋,里鍋是最大的鍋,一般逢年過節(jié)或者辦大事才用得著。中鍋煮飯,小鍋、外鍋、口鍋一個意思,正常燒菜燒湯都用它。粽子當之無愧,是要放在中鍋里煮的。大人說過,粽子要一次性煨熟了,否則再回鍋還是夾生。
我們上學吃早飯,掀起中鍋鍋蓋,噴香的粽子已經(jīng)在恭候我們了。深綠色的湯,從鍋里盛到碗里,像一道綠茶。我們驚喜地拎起裹扎粽子的蒲繩,一拎就是一串,一串有三五個的樣子。兩只手左右開弓,適當提起后,便可以看到鍋里煮了幾個咸鴨蛋和鮮雞蛋。另外應該還有我們偷偷用針線串起來的 “蠶豆項鏈”。
包粽子的前前后后幾天,我總是忙得不亦樂乎。話說我家原有一塊菜地,緊靠河邊,不知道是野生的還是種植的,長有一片蘆葦,每到春夏之交的時刻,蘆葦長勢喜人,滿眼碧綠,特別是蘆葦葉子寬厚結(jié)實,是包粽子十分理想的用材。
打粽葉是我們弟兄倆小時候爭著做、搶著做的事情,無奈我們那時個頭不高,站在岸上,就近的大葉子都被我們揪下了。長在水里的蘆葦,我們卻夠不著,于是腦洞大開,又去爭搶爺爺?shù)墓照?,去倒勾蘆葦干,拉近粽葉?;丶液?,主要親戚都能分到一些,還熱情主動地送上門,為的是飽食一頓糖水“荷包蛋”。
農(nóng)村里,空曠的水蕩田里,也有蘆葦,顯然沒有我們家里的蘆葦粗壯、肥碩??傆小昂檬抡摺焙蜔嵝娜?,從蕩田里割回一船又一船的菖蒲和艾草。誰想要,保準不會“黃面子”。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所產(chǎn)生的奇特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每至端午節(jié)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菖蒲的蒲芯可以食用,蒲棒頭曬干可以點燃熏走蚊蟲,蒲葉子用來編織蒲包、蒲席,端午當口,將蒲葉劃成絲絲,裹扎粽子,那是絕配的。
印象中,我們小時候的端午節(jié)前后,天氣陰而多雨,農(nóng)村栽秧正忙。相互要好的農(nóng)友們排隊換工,今天你家栽秧,明天他家栽秧。母親一早穿著雨衣出去,懷揣一串粽子,干起農(nóng)活就有勁了。中醫(yī)認為,端午節(jié)后,便進入了夏季最熱的月份。由于苦夏難耐,有些人會有上火、中暑等現(xiàn)象發(fā)生,而此時常吃粽子,確實是藥食同源的解暑良“藥”。 十幾歲初中畢業(yè),就考出去上學了。每逢端午,學校里會用粽葉蒸飯取代粽子。家鄉(xiāng)里除了我已經(jīng)提到的常見風俗,在南京四年,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聞所未聞的新鮮的趣事,就連賽龍舟、劃龍船都從未參與過。
成家二十幾年了,因為是在二月里操辦的婚禮,沒過三個月,丈母娘上門送端午禮來了。除了粽子等可吃的,重頭戲為我們送來了涼席、涼枕等夏季用品。此后,我才發(fā)現(xiàn),人們還有“曬端午”的習俗,將煮熟的粽子、雞蛋、鴨蛋等,凡是好吃的,統(tǒng)統(tǒng)放到一個匾子里,端到院子中曬。
如今,粽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且各種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心情放松下來,在端午來臨的時候,還是要有一些儀式感的。去年的端午,正好碰上全國統(tǒng)一高考第一天。糕粽,高中,粽和中都是重點?。∮写私?jīng)歷的考生、家庭和相關人員,一定會有各式各樣的難忘情景,縈繞心懷,這些必將成為將來值得回憶的新的端午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