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 為了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為學生構(gòu)建高效、優(yōu)質(zhì)的體育課堂。特別是針對小學生而言,教師更需要選擇恰當、合適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學質(zhì)量。而分層教學有助于教師落實這一目的,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其應用策略。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應用;策略
體育教學需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具備終身體育的理念。在這一教育趨勢下,教師需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這樣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因此,探討分層教學策略,對當前的體育教學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立足教學實際,細化教學目標
每個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以及心理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正是這些因素的不可回避性,才會導致“一刀切”教學難以取得成效。我認為,若想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結(jié)合學生的運動基礎細化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有針對性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成效,確保學生有所收獲。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結(jié)合不同時期學生的不同情況而定,確保目標符合學生的學情,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由于每個學生的運動素質(zhì)是不同的,教師就需要揚長避短,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這樣才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對于一些體重大的學生,其劣勢在于速跑,教師就需要對跑步訓練進行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他們的優(yōu)勢恰恰在一些對力量和爆發(fā)力有需求的項目上,像鉛球等投擲類項目,就需要教師精心培養(yǎng)。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或者不擅長的運動項目,教師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優(yōu)劣勢,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訓練計劃,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了解學生的運動情況,看看學生具備哪些運動偏好、其運動基礎如何,這樣才可以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的訓練取得實效。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從來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原因在于不同時期的學生,其運動基礎和運動偏好是不同的。而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性。只有將教學目標分層處理,才能落實教學目的。
二、立足學生實際,確定教學方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往往采取集體分組的形式。但是這種分組方式過于死板,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師需要立足于不同的教學需求,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分組。例如異質(zhì)分組、同質(zhì)分組、好友型分組等等。然后,還需要立足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一種分組形式都有其含義和側(cè)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訓練成效。
以“跳高”為例,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進行示范,同時告知學生跳高的技巧,接著組織學生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快速掌握跳高訣竅,很輕松完成訓練任務。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跳躍失敗,未能掌握跳高技能,還有一些學生克制不了畏懼心理,不敢跳高。鑒于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A組學生,教師需要調(diào)整橫桿高度,達到訓練目的;針對B組學生,教師可以降低橫桿高度,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參加練習;針對C組學生,教師不能強迫學生參加練習,可以要求學生先觀摩其他學生的練習過程,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后再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班級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鍛煉。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針對不同的小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取得體育教學成果。
三、訓練內(nèi)容分層,提高訓練效果
在教師分組以后,還需要結(jié)合不同的小組制定不同的訓練內(nèi)容,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教學,這樣才算落實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運動基礎具備較大差異,所以教師就不能用統(tǒng)一的訓練標準要求學生,更不能拿一樣的評價標準衡量學生。教師需要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進步機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優(yōu)化訓練效果。
例如,在開展足球訓練的過程中,有的學生酷愛踢足球、對足球的射門、運球、走位等技能也非常了解,對足球賽事更是如數(shù)家珍,對這部分學生就沒必要展開基礎性練習,而是鼓勵學生自由組合、以對抗賽的形式鞏固學生的體育技能。但是還有一些學生雖然喜歡踢足球,但是他們的足球技能掌握不夠嫻熟,運動基礎較差,教師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弱勢,對學生實施分層訓練,攻克學生的足球短板。比如有的學生射門不行,教師就可以組織專門的射門訓練。但是對于一些運球水平不行的學生,就需要對這項能力進行專門訓練。這樣才有助于夯實學生的足球基礎。但是對于一些不喜歡足球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性練習,(例如帶球繞桿、回球練習等)和學生一起看足球賽,慢慢引起學生對足球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即使學生的運動基礎差距過大,每個學生還是可以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體育教學訓練需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不同的小組采取不同的訓練目標,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確保每個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獲得成效,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標準展開訓練,關心每一個學生的運動需求,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成效。
【參考文獻】
[1]高飛.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9(31):86-87.
[2]趙正軍.新形勢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