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思想認知形成的關(guān)鍵時刻。這個階段,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夠增強中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提高法律的認知水平?,F(xiàn)在,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培養(yǎng)學生底線思維,提升法律知識的素養(yǎng)。中學生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至關(guān)重要?!肮噍斝浴苯虒W使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度不高,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需要探究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良好地運用課堂知識形成學科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
中學生正處于思想認知形成的關(guān)鍵時刻。這個階段,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夠增強中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提高法律的認知水平。新時代,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中學生的必修課程,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底線思維,提升法律素養(yǎng)任務,讓學生學習到法律知識,做到知法懂法。但由于此門課程在中考中總分中所占比重不高,部分學校,老師對于此科目不夠重視,仍然采取灌輸式教育,學生在科目學習中過于被動,缺乏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及學習興趣,學生處于無感狀態(tài),部分學生還存在排斥心理,這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科的教學極其不利,更無法實現(xiàn)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培育,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需要將這一境況改變,對現(xiàn)階段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反思。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實踐中尋找真知,在生活化的課堂里,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
一、 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問題
(一)教學內(nèi)容單一化
現(xiàn)階段,由于社會和學校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科不夠重視,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內(nèi)容局限于書本當中,忽略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同時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fā)展時期,對于社會以及周圍環(huán)境出于好奇心較強并不斷探索的階段,學生容易出現(xiàn)急于表現(xiàn)的情況,比較傾向于接受課堂形式新穎、課堂氛圍活躍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科還處于課本化教學,在課堂設(shè)置上缺乏合理化、新鮮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地向?qū)W生進行知識講解,學生的掌握度較低,無法將教學效果發(fā)揮出來。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明顯差距,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單一。
(二)教學方法落后
在道法課堂上,很多老師傾向于傳統(tǒng)的講授法。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道德與法治教學一味地采用被動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好奇心。初中生正處于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將會阻礙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學科發(fā)展,學生無法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影響教學質(zhì)量。
(三)缺乏道德與法治教育參與度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應用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需要學生將道德與法治教育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培養(yǎng)學生底線思維,提升法律知識的素養(yǎng)。如果道德與法治教育沒有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沒有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育生活化,道德與法治教育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關(guān)聯(lián)性較小,教師教學缺乏目標性,學生就無法理解教師教學內(nèi)容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只是被動式的聽教師講解道德與法治教育內(nèi)容。學生無法熟練掌握知識,道德與法治教育知識點呈現(xiàn)空洞化,沒有出現(xiàn)相連性以及缺乏完整性,使學習效果受到影響,不是高效優(yōu)質(zhì)的課堂。
(四)學生缺少思維培養(yǎng)及生活實踐
初中教育圍繞應試教育進行,在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道德、法治思維的培育,在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只是機械化地讓學生學習記憶道德與法治教育知識,學生不具備靈活運用的能力及獨立解決道德與法治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成長受限。
二、 初中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生活化意義
(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中學生處于人生的發(fā)展重要時期,正在逐漸形成思想意識,這個時期對于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至關(guān)重要,但現(xiàn)階段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不感興趣,教師也只關(guān)心學生成績,學生完全依靠教師的講解,屬于被動式學習。“灌輸性”教學,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度不高,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師沒有讓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正意義。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將生活中的事例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講解,學生能夠提升學科學習興趣,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
(二)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諸多學科教師利用題海戰(zhàn)術(shù)為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鞏固練習,教師講授完課堂知識就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但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真正地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還會使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在做題中懶于思考,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化理解就進行作答,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理解和生活化的運用。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將生活中的案例帶入課堂,使學生能夠提升思考能力以及總結(jié)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及體驗,潛移默化過程中提高了思想品質(zhì)以及法治修養(yǎng),同時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
生活化教學模式將書本中深奧以及難懂的知識點利用生活事例進行解釋,有效縮短了學生與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課程的距離,減小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
三、 初中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課程生活化運用原則
(一)選取內(nèi)容貼近生活
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時從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例如,教師在教學《親情之愛》這一課時,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父母帶孩子出門旅行,在乘坐過山車時過山車出現(xiàn)故障,父母將孩子高高舉起,隨后父母雙雙去世,而他們的孩子存活了下來,視頻播放完畢后,學生會感受到父母無私的大愛,能夠引起學生感悟與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明確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面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道德思想培養(yǎng),例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中,其中包括了敬業(yè)、愛國、友善以及誠信,因此教師需要將這些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告訴學生,在升旗儀式時需要衣冠整潔,以莊嚴的態(tài)度看待升旗儀式,體現(xiàn)愛國精神,而遵守校規(guī)校紀、不損害公設(shè)施不損害國家利益也是愛國精神的體現(xiàn),學生勤奮學習、考試時不作弊是誠信的體現(xiàn),樂于幫助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為友愛的體現(xiàn),這些生活化教育能夠使學生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自身道德品質(zhì)。
四、 初中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課程生活化運用策略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場景
良好的開端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情景式課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nèi)容一般為典型實例,需要讓學生對于這些事件進行有效的評判,并建立自己的生活觀以及價值觀。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教材中的案例沒有興趣,是因為這些案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少,學生因此失去了對事例的探究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場景,使學生能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在《網(wǎng)上交友新空間》這一課,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行排練網(wǎng)絡社交情景劇,使學生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對于典型事例融入自己的見解,提升初中生在網(wǎng)絡社交中的自我保護意識。這樣,學生能夠從課堂當中學習到網(wǎng)絡社交規(guī)范,同時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初中生正處在對生活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將教學與生活結(jié)合,利用生活化事件將學生以及學習的知識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有效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讓友誼之樹常青》一課中,需要使學生認識到友誼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自己與小伙伴的照片,并在課堂上為其他學生展示,并講解與朋友之間的有趣事情。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與朋友之間的視頻資料,跟同學們一同分享及回憶,這種方式能夠?qū)崿F(xiàn)提升學生對于友誼的重要性的認知,同時能夠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度,為學習課堂知識打下基礎(chǔ)。
(三)實施課外生活實踐
現(xiàn)實社會生活就是課堂。多彩的課外實踐能夠成為課堂知識的課外延續(x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生活能力增強,同時學生通過實踐能夠提升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鞏固。例如,教師為學生講授《珍視生命》一課,可以帶領(lǐng)學生參觀青少年德育基地以及烈士陵園,使學生能夠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以及對于烈士會充滿敬畏之心。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體會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獨特之處。
(四)生活化作業(yè)
在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課程中,課后的練習作業(yè)不能夠局限于紙質(zhì)練習作業(yè),更多的需要為學生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yè),例如,在講授“家庭成員之間如何和睦相處”時,教師在課程結(jié)束后可以為學生布置回家?guī)蛬寢屪黾覄?、幫爸爸洗腳等作業(yè),實現(xiàn)學生對孝道最好的踐行。
五、 結(jié)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模式一般使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課程能夠做到多元化及興趣化,使學生能夠拉近與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距離。利用學生的生活事例,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事物中提升對于道法課堂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提升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關(guān)注度。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中多了解社會生活動態(tài),并時時進行自我剖析,從中探尋書本中的知識理論,提升知識的掌握度。學生能夠在生活的課堂中形成良好學科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郭彩霞.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9):32-33.
[2]汪海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教育觀察,2019,8(30):119-120.
[3]劉亞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66-67.
[4]吳錦紅.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16):52-53.
[5]李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8):101.
作者簡介:林建忠,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長樂區(qū)湖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