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品蓮,陸 霞,王 俊,林慧琴,李 璐,景麗萍,張 瑜,朱玲玲,王金玉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能有效殺死腫瘤細胞,但是由于腮腺、唾液腺等也在射線照射范圍內,故腺體正常分泌受到抑制,口腔自潔功能降低,引發(fā)口腔黏膜損傷[1]。作為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常見并發(fā)癥,口腔黏膜損傷會嚴重影響患者進食,降低其生活質量及后續(xù)治療的依從性,是導致患者中途放棄治療的重要原因[2]。但是,目前鼻咽癌的根治性措施依然是放射治療,因此,預防口腔黏膜損傷,是提高放射治療效果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72例鼻咽癌放射治療的患者為對象,采用PDCA護理干預模式預防口腔黏膜損傷,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以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進行鼻咽癌放射治療的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35~68歲,平均(51.62±10.48)歲;鼻咽癌腫瘤分期(參照《腫瘤放射治療學》[3]):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6例。對照組,男 16例,女 20例;年齡 34~67歲,平均(50.96±10.07)歲;鼻咽癌腫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鼻咽癌腫瘤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兩組患者放射治療前口腔黏膜完整且為首次接受放射治療;(2)年齡34~68歲;(3)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出現(xiàn)腫瘤轉移或病情惡化;(2)合并其他軀體疾??;(3)有精神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理解和自理能力差;(4)臨床資料不全者。
1.3.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模擬機下定位射野,采用直線加速器進行放射治療(6MV-X),1次 /日,2 GY/次,5次 /周,總照射劑量(DT)為65~70 GY/34~38次/7周。
1.3.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1)治療前:對患者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及口腔衛(wèi)生狀況進行評估,有問題者給予相應處理。告知患者口腔清潔的重要性,選用毛質軟且頭小的牙刷,指導患者正確刷牙。放射治療前以冰袋冷敷放射野皮膚30 min,同時口內含甘草冰塊。選用糖類豐富、高維生素及高蛋白食物,禁辛辣、刺激、生硬的食物及煙酒。(2)治療中:保持口腔低溫,以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晨起、睡前及早、中、晚飯后仔細清潔口腔,每次刷牙時間≥3 min。刷牙后,將適量生理鹽水(可自配)含在口中,唇部和面頰鼓起,嘴唇緊閉,交替進行鼓頰和吮吸動作,持續(xù)2~3 min。注意食物溫度,控制進食速度。每天下午5點,由責任護士檢測患者口腔pH,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及pH值,幫助患者選用漱口液,pH為7.0~7.5,使用生理鹽水或多貝氏液漱口;pH為3.0~6.0,選用1%~4%碳酸氫鈉漱口。(3)治療結束前后:調整飲食結構,同時進行靜脈營養(yǎng)支持,通過超聲霧化吸入減輕進食疼痛,以5 mg地米塞松+1%利卡多因0.1 g+慶大霉素16萬混合液含漱。
觀察組實施PDCA護理干預:(1)計劃(Plan)階段: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病情等,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對患者進行分組,制訂針對性護理方案。成立由放療護士、放療技師及主治醫(yī)師共同組成的口腔黏膜損傷預防小組,采用魚骨圖分析法和頭腦風暴法分析黏膜損傷的原因,并制定相關護理規(guī)范。(2)實施(Do)階段:將鼻咽癌及口腔黏膜損傷預防資料印成小冊子,由口腔黏膜損傷預防小組對所有參與護理的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放射治療、護理、口腔黏膜損傷預防等的相關知識與操作流程。放療技師明確每位患者放射治療的靶區(qū)及合適劑量,并與護理人員配合,評估患者的心理及營養(yǎng)狀況。護理人員對患者每日飲食及口腔洗漱進行指導,隨時記錄口腔黏膜健康狀況。(3)檢查(Check)階段:口腔黏膜損傷預防小組密切關注患者恢復情況,每次放射治療結束后,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感受、營養(yǎng)狀況及放射治療的次數(shù)等。查閱病歷記錄,掌握計劃執(zhí)行情況及期間出現(xiàn)的問題。一旦發(fā)生口腔黏膜損傷,立即通知護理人員進行相應治療,并記錄發(fā)生時間及口腔黏膜分級。(4)處理(Action)階段:檢查本輪成果,總結經(jīng)驗,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為制訂下輪護理方案的依據(jù),積累經(jīng)驗,然后提出新問題、新目標,制訂新計劃。
(1)口腔黏膜損傷情況:參照《腫瘤放射治療學》中放射性口腔黏膜分級標準:Ⅰ級:可耐受的輕度疼痛,充血;Ⅱ級:需要止痛藥鎮(zhèn)痛的中度疼痛或有黏性分泌物;Ⅲ級:纖維性黏膜炎,伴隨需麻醉止痛的重度疼痛;Ⅳ級:潰瘍、壞死、出血。(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4]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機體疼痛、健康評價、精神狀態(tài)以及活力5個方面進行評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不記名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等,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一般之和。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比較用U檢驗;計量資料(±s)兩樣本比較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觀察組治療一個月、一個半月及治療結束時口腔黏膜損傷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口腔黏膜損傷情況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健康評價54.25±7.74 31.64±6.29 9.618 0.000觀察組對照組36 36 t值P值n 社會功能47.56±5.33 40.72±5.25 3.879 0.000機體疼痛13.45±2.55 34.71±3.01 22.864 0.000精神狀態(tài)66.03±9.24 42.55±7.28 8.469 0.000活力59.46±7.43 38.11±6.50 9.176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44%)明顯高于對照組(61.11%),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治療過程中為了取得最佳效果,鼻咽癌患者需要接受高精度大劑量照射[5]。但是,不同組織器官對照射的耐受性不同,50 Gy照射劑量會使周圍皮膚受損;60 Gy會造成鄰近組織黏膜及鼻咽部糜爛、充血、腫脹,形成白膜;70 Gy會導致組織功能障礙和結構變化[6]。65~70 Gy是鼻咽癌患者的總放射治療量,分泌性中耳炎、鼻腔粘連、后鼻孔狹窄、放射性鼻竇炎及口腔黏膜炎等均是放射治療的并發(fā)癥[7]??谇火つp傷會使患者食欲下降,影響營養(yǎng)攝入,降低生活質量,而營養(yǎng)攝入不足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口腔免疫力,一旦病原菌定植口腔,便會引發(fā)感染,加重病情[8-9]。所以,鼻咽癌放射治療過程中,進行個體化護理尤為重要。
PDCA護理干預打破了以往護理過程中只注重結果的粗放護理模式,以精細管理為主,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4步驟循環(huán)。通常情況下,護理質量受兩方面因素約束,一方面是護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護理人員素質[10]。實施PDCA護理干預模式前首先應成立口腔黏膜損傷預防小組,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隨時進行質量檢查,加強管理,并從細節(jié)入手查漏補缺,確保每位護理人員都能規(guī)范操作。另外,對所有醫(yī)護人員進行鼻咽癌及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預防相關知識培訓,增強其責任感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最后處理階段是對整個護理過程的總結,尤其是對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將其作為開展下次護理工作的依據(jù),而本次循環(huán)中未得到妥善處理的問題,將成為下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PDCA循環(huán)作為一種管理工具應用于臨床,可規(guī)范護理工作流程,提高護理人員管理能力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團隊凝聚力,最終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放射治療一個月、一個半月及治療結束后口腔黏膜損傷發(fā)生率分別為11.11%、16.67%、27.7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4.44%、50.00%、55.56%。觀察組社會功能、機體疼痛、健康評分、精神狀態(tài)及活力5個方面的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與王變麗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1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11%。綜上所述,實施PDCA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療患者口腔黏膜損傷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存性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