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岳明
3歲那年,他問媽媽:“我為什么不能走路,而其他的小朋友卻可以在操場上跑著玩?”媽媽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說:“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跑,但必須坐著輪椅,雖然這樣會很慢,但你可以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跑完其他小朋友兩分鐘的路程?!碑斔吹?,輪椅在自己雙手的努力推動下,一點一點地往前移動的時候,他笑了。盡管那根本就算不上跑,最多也只能算挪,但他卻很高興。因為,其他小朋友能做的事情,他也做到了——在兩個小時內(nèi),他確實跑完了其他小朋友兩分鐘的路程。
后來,他上學了??墒?,很多同學能夠一下子學會的知識,他卻需要很長時間才弄明白。老師告訴他,只要他多花一些時間,比如其他的同學在玩耍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甚至是休息的時候,他都可以用來學習,這樣他便可以跟其他同學一樣,能夠學到同樣多的知識了。于是,他將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改動了一下,將所有的休息時間包括晚上看電視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結果他還真的學到了不少知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他終于明白了“小兒麻痹癥”等詞匯的意思,并將這些詞匯成功地跟自己畫上了等號。這時,他才終于明白了自己與別人真正的不同之處。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媽媽和老師的欺騙。原來他只是一個“廢人”而已,不管怎樣努力,他都不可能變成一個正常人。他決定不再上學,甚至不再進食,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誰知,他的媽媽卻表情平靜地對他說:“我沒有騙你,你的老師也沒有騙你。你想一想,小朋友在操場上跑步好不好玩,而在學校里學習知識又開不開心?”他回答說:“是的,跑步確實好玩,學習也確實開心??墒?,那些好玩和開心的事都是別人的,與我卻沒有任何關系!”媽媽搖了搖頭說:“不,你錯了,你想啊,既然跑步好玩,平時跑步的時候是你跑的時間長,還是別人跑的時間長?既然學習開心,平時是別人學習的時間長還是你學習的時間長?”他想了想,覺得媽媽的話有道理。最后媽媽說:“既然你好玩的時間和開心的時間都比別人長,你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他便是美國格勒電器商約翰遜·格勒,盡管他一生都離不開輪椅,但他去過的地方卻很多,他的生意遍布全球。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約翰遜·格勒都在飛機上度過,可是,他從不帶一個隨從。他總是一個人坐著輪椅去坐飛機,去和世界各地的電器商談判,簽訂單。
別人問他:“一個行動不便的人,還這么四處奔波,難道你不覺得辛苦嗎?”他卻說:“因為我覺得奔波的過程是快樂的,所以我不覺得辛苦,難道快樂也辛苦嗎?盡管我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有和別人一樣的收獲,可是,我卻可以比別人享受更多更長時間的快樂,享受追求的過程比享受成功的果實更加讓我感到幸福?!?/p>
人生不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嗎?如果一味地追求成功的結果,那么將會省略掉多少過程中的快樂啊!所以,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認真地享受過程,這樣我們才會收獲更多的快樂與美好,說不定還會收獲到意外的驚喜。
(寧靜姿涵摘自《你的努力,終將收到世界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