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敏
摘要:語文屬于小學義務教育中非常關鍵的學科之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通過開展本文細讀,可使學生閱讀能力、文學品味以及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同樣對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诖耍疚膶νㄟ^文本細讀提高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文本細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本文細讀,即讀者對作品文本進行充分仔細的閱讀,做出準確詳細的語義分析,以此對文本內涵做出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和品讀。然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部分教師僅重視文章內容與知識技能的教授講解,對文本細讀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予以忽視。因此,教師務必對文本細讀予以充分關注和重視,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細讀,對課文進行深入透徹分析,對文章內涵做出深刻理解,使學生閱讀能力、文學品味以及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一、文本細讀的意義和重要性
文本細讀,最初源自于國外,關于細讀,即專心致志的進行深入閱讀,對文本余元做出準確詳細的分析,融入語境,對文本內涵做出深刻理解與品讀。新課標對教師有了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其對教材進行仔細鉆研探究。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以電腦為主,唯有對教材做出深入透徹的充分理解,方可對教材涵蓋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應重視對文本細讀的有效運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讀,同作者形成情感共鳴,理解文本所具有的深刻內涵,提高自身閱讀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期間,學生閱讀課文時,僅對字詞做出理解,而對語境無法做出深入透徹理解,知識學生學習課文之后,無法對知識加以靈活運用。通過對文本細讀方法的有效運用,能夠使學生閱讀課文的同時,對字詞、語句等做出充分、詳細解析,使學生感受文字魅力的基礎上,形成深刻理解與記憶,能夠對知識加以靈活運用,使學生閱讀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二、通過文本細讀提高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細讀文本標點,深入理解課文
標點符號具有豐富多樣性的鮮明特點,屬于文學作文非常關鍵的構成,也使讀者產生豐富聯(lián)想。通過對標點的巧妙合理使用,可以使文章內涵出現(xiàn)徹底的改變,如經典的無標點符號句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蓖ㄟ^使用標點符號進行拆解,可以表達出各不相同的意思,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薄ⅰ跋掠?,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钡?,讀起來使人感受妙趣橫生。所以,教師應還引導學生對標點符號加以靈活運用,通過細讀文本標點,使學生課文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關于《窮人》一文,省略號大量使用,且使用的地方各不相同,也會形成各不相同的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如“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此處,學生理解先對較為簡單,即代表古鐘敲擊次數(shù),并感受到妻子等待丈夫歸來的焦急心情。又如“桑娜臉色發(fā)白,說‘我嘛……縫縫補補……”此處,代表桑娜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犯錯的情況下,說話的具體的情境,從而對桑娜的內心做出更加充分的感受。通過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標點,使其可以對課文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使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高[1]。
(二)細讀文本字詞,豐富知識積累
文本所涵蓋的字詞,屬于作者思想與情緒的直接體現(xiàn),且文章部分字詞的合理巧妙使用,也發(fā)揮著點睛之筆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加“鮮活”,同樣成為作者文學功底的充分展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圍繞文本字詞運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字詞,豐富知識積累,增強遣詞造句水平。比如,關于《墨梅》一詩,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淡”和“滿”字進行仔細品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如果將“淡”和“滿”自換作其他字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此,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原文所用的字詞精妙。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交流分享自身感受,使學生通過細讀文本字詞,感受文本字詞的重要作用,豐富知識積累,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三)細讀文本結構,提升文學素養(yǎng)
文本結構屬于作品的基礎骨架,屬于作者創(chuàng)作的行為思路,同樣屬于讀者也遇到的閱讀框架。開展文本學習教學期間,細讀文本結構也成為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與特點,引導學生進行細讀文本結構。例如,關于《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字字珠璣,結構層次分明,且意境優(yōu)美,屬于值得仔細品味與文本細讀的文章。教師可引導學生獨自閱讀,總結文章根據(jù)怎樣的思路描繪的西沙群島。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歸納整理出文章結構形式為總分總順序。首先,為全文總述,描寫了西沙群島是一個物產富饒、景色美麗的可愛地方。然后,為分述,按照由上至下、由近及遠的順序,通過海面、海底與海灘和小島進行具體描述,突出了西沙群島的富饒和美麗。最后,為總結,通過描寫隨著祖國建設的不斷發(fā)展,西沙群島也勢必變得更為美麗富饒。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文章所運用的比喻、夸張和排比的描寫手法,并要求學生聯(lián)想一下不運用上述描寫手法,直接描寫西沙群島的景色會是怎樣的,以此使學生對文本結構與描寫手法的關鍵作用予以充分認識,使學生文學素養(yǎng)得到強化提升,切實提高教學效果[3]。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文本細讀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所以,教師務必對文本細讀加以充分關注,根據(jù)課堂教學與學生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方案,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細讀,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使其閱讀能力、文學品味以及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春玲.通過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青年作家,2015,216(12):118-118.
[2]唐艷.通過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128(28):123-125.
[3]李慧萍.加強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新課程,2017,126(04):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