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有一年冬天特別冷,齊國連下了三天三夜大雪,百姓們都期盼這場雪能停下來。
齊國的君主齊景公披了一件皮袍,坐在窗前欣賞雪景。齊景公愈看愈覺得景色迷人,心里盼著大雪能再多下幾天,使得景色更加美麗。
這時,齊國的大夫晏子進來了,齊景公興致勃勃地對晏子說:“今年的天氣真怪,你看,一連下了三天大雪,可是一點不冷,好像是春暖的時候呢?!?/p>
齊景公裹著暖和的皮袍,屋里又點了一盆火爐,當然覺得像春暖的時候。晏子看在眼里,就故意問齊景公:“天氣真的一點也不冷嗎?”
齊景公不明白晏子為什么會這么問,晏子就直截了當?shù)貙R景公說:“大王,我聽說從前賢明的君主,當自己吃飽時,會想到也許有人在挨餓;當自己穿暖了,會想到也許有人在受凍;當自己舒舒服服地在家里過著快樂的日子時,也會想到也許有人在外面受苦??墒?,您為什么卻沒有想到要為別人著想呢?”
齊景公被晏子說得面紅耳赤,知道自己錯了。
【拓展延伸】
我們餓的時候,會找吃的;冷的時候,會加衣服;受到別人誤會時,會為自己澄清。沒有人愿意挨餓受凍,也沒有人愿意遭人辱罵,這些都表明一個事實:關(guān)愛自己是出于本性。所以,張載說“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這預設了一個前提,我們愛自己不用學,但愛別人卻需要好好操練。
中國有句俗語道出了推己及人的原則,就是“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什么是推己及人呢?古代思想家墨子認為,要對待別的國家如同對待自己的國家,對待別人的家人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這就是推己及人了。
故事中的齊景公看著窗外的雪景,穿著溫暖的衣服,坐在火爐旁邊,食物充足,當然覺得心情大好。他自己衣食無憂,卻沒想到老百姓是否也衣食無憂;他對自己很好,卻沒有想過他對老百姓好不好。這樣看來,齊景公缺少仁者應有的推己及人的胸懷,所以晏子才會批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