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16)
作為一類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肝內膽管細胞癌的發(fā)生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干擾。從目前臨床對這類惡性腫瘤的診治狀況來看,較多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因前期癥狀不典型而失去手術時機[1]。因此,如何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早期診斷已經成為目前肝內膽管細胞癌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3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的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將其分成常規(guī)組(術后病理檢查證實未發(fā)生轉移,61例)、觀察組(術后病理檢查證實伴淋巴結轉移,32例)。常規(guī)組男33例,女28例;年齡(61.5±2.7)歲。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61.7±2.6)歲。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于術前給予兩組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測:①樣本制備與處理。以干燥管收集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2 mL空腹靜脈血。以離心機按3500 r/min轉速持續(xù)離心處理10 min。取150 μL血清置EP管內待檢。樣本儲存條件為-20 ℃環(huán)境。②腫瘤標志物檢測。選用貝克曼DXI800型號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及相關檢測試劑完成腫瘤標志物檢測。檢測內容包含CA19-9、CA125、CA211以及CA242。
1.3 觀察指標:對比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統(tǒng)計腫瘤標志物檢測法檢出淋巴結轉移與術后病理檢查的符合率。
1.4 評價方法:①腫瘤標志物檢測評價方法。腫瘤標志物檢測肝內膽管細胞癌伴淋巴結轉移診斷標準:CA19-9>39 U/mL;CA125>35 U/mL;CA211>3.2 μg/L;CA242>20 U/mL。②術后病理檢查評價方法:針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行淋巴結清掃,如可見淋巴結,可確診為淋巴結轉移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19.0軟件為研究對象。P<0.05:差異顯著。
2.1 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常規(guī)組CA19-9(168.12±44.39)U/mL、CA125(18.11±14.32)U/mL、CA211(3.46±1.09)μg/L、CA242(11.32±5.16)U/mL,均較觀察組偏低(P<0.05)。見表1。
2.2 腫瘤標志物檢測法檢出淋巴結轉移與術后病理檢查的符合率:以術后病理檢查為金標準,評估腫瘤標志物檢測法的檢測符合率。CA19-9檢測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符合率為76.34%,CA125檢測符合率73.12%,CA211檢測符合率68.82%;CA242診斷符合率70.97%,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表1 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表2 不同檢測方法檢出肝內膽管細胞癌伴淋巴結轉移的差異[n(%)]
近年來,肝內膽管細胞癌發(fā)病率的升高對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這種較為常見的肝臟原發(fā)性惡性腫瘤的診斷困難性體現(xiàn)為:早期發(fā)病階段,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改變不明顯,甚至有約30%的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無典型表現(xiàn)[3]。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患者所獲取的膽管細胞癌相關知識較少,其多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異常[4-5]。而醫(yī)師也難通過體格檢查等相對簡單的檢查方法,識別這類患者的異常。
隨著醫(yī)學技術及設備的不斷發(fā)展與更新,可用于肝內膽管細胞癌診斷的方法逐漸增加。較為常見的診斷方法如CT診斷、MSCT診斷等[6]。從上述方法診斷肝內膽管細胞癌的效果來看,這些方法雖然可以通過獲取的圖像資料,發(fā)現(xiàn)位于患者肝臟、膽道中的異常病灶,但其對患者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難以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7]。
腫瘤標志物檢測是一種通過評估患者體內腫瘤標志物水平判斷其病情嚴重程度的方法[8]。肝臟膽管細胞癌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檢測主要通過CA19-9、CA125、CA211、CA242這四種標志物,評估患者的病情狀況。其中,CA19-9屬于一種黏蛋白型糖類蛋白抗體[9],這種標志物不僅可用于肝內膽管細胞癌的檢測,也可用于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結轉移的評估。而CA125則屬于一類糖蛋白性腫瘤相關抗原標志物,這種腫瘤標志物多存在于女性上皮性卵巢組織及血清中[10]。目前這種標志物多被用于評估消化系統(tǒng)惡性疾病。CA211是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這一標志物水平與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密切關聯(lián)。CA242作為一類唾液酸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為識別CA19-9抗原及評估患者是否伴有胰腺癌等。
上述四種腫瘤標志物的共同之處在于: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升高均提示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伴有較高的淋巴結轉移風險。本研究為研究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測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分別針對病情進展不同的肝內膽管細胞癌轉移患者行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提示:伴淋巴結轉移的觀察組患者CA19-9(286.14±44.72)U/mL、CA125(65.97±15.37)U/mL、CA211(6.86±1.27)μg/L及CA242水平(69.83±8.42)U/mL均高于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常規(guī)組患者(P<0.05)。這一結果證實了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測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病情進展的預測價值。
由于目前臨床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多通過術后病理診斷完成,但眾所周知,這種診斷方法會為患者帶來一定的創(chuàng)傷,不適用于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初步篩查。因此,探討一種更加安全、便捷的診斷方法更具現(xiàn)實意義。腫瘤標志物檢測的提出與應用為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病情進展的評估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對于術后病理檢查這種有創(chuàng)性診斷方法而言,腫瘤標志物檢測的優(yōu)勢在于:①無創(chuàng)性。腫瘤標志物檢測屬于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對于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及其他惡性腫瘤患者而言,這種方法更容易接受[11]。②早期判定淋巴結轉移風險。顧名思義,術后病理診斷需于給予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手術治療后,方可確定其是否合并淋巴結轉移。而腫瘤標志物并不限制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受檢時間,由此可認為,這種診斷方法可早期發(fā)現(xiàn)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病情進展風險。③診斷流程較為便捷。手術病理檢查耗時較長,且整個檢查過程相對復雜。相比之下,腫瘤標志物檢測僅需于獲取血清標本后,經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及相關試劑快速進行評估,即可獲取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12]。這一優(yōu)勢為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測的推廣與普及奠定了基礎。
而為了評估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測的價值,本研究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測識別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檢出率與術后病理檢查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四種腫瘤標志物對患者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診斷符合率均低于術后病理診斷(P<0.05)。但本研究所選用四種腫瘤標志物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狀況的預測符合率均高于68%,由此可認為:這種診斷方法雖然在診斷準確率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仍可作為肝臟膽管細胞癌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結轉移的評估依據之一。
綜上所述,宜于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預測中,推行術前腫瘤標志物檢查方法,以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進展,為其后續(xù)治療提供良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