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旻 劉濟東 袁子鴻
江西省永豐縣是一個山區(qū)農業(yè)生產縣,境內平原、丘陵、山區(qū)交錯,水稻種植是農業(yè)主產業(yè)。為探索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防止土壤酸化,實現(xiàn)化肥負增長的目標,2019年筆者進行了增施生石灰、減施化肥對早稻產量的影響試驗,現(xiàn)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以期為水稻大田生產提供依據(jù)。
一、材料與方法
1. 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選擇在永豐縣八江鄉(xiāng)茶口村示范戶叢傳明責任田,田塊面積1.5畝,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土質為沙壤土,屬于潴育型灰鱔泥田。試驗前采集土樣檢測,土壤全氮含量0.198%,有效磷含量23.6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56.0毫克/千克,有機質含量34.8克/千克,土壤pH值5.03。
2. 供試材料 供試早稻品種為優(yōu)質雜交稻野香優(yōu)2號,生石灰為當?shù)禺a礦物源石灰,供試肥料有45%三元復合肥(15-15-15)、46%尿素、60%氯化鉀。
3.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共9個處理小區(qū)。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區(qū)組內土壤、地形等條件相對一致。處理1(對照)不施生石灰,進行常規(guī)施肥,即畝施45%三元復合肥30千克+46%尿素12.5千克+60%氯化鉀5千克;處理2、處理3均畝施生石灰30千克,常規(guī)施肥分別減量10%、20%。各處理的三元復合肥均全部基施,70%的尿素和氯化鉀作分蘗肥,剩余30%的尿素和氯化鉀作孕穗肥,生石灰在試驗田做好隔離埂后,于移栽前3天均勻施入推平,沉實后插秧。
小區(qū)面積為33.3米2(長10米×寬3.33米),小區(qū)之間采取薄膜覆蓋隔離埂進行隔離,保證肥水不相互滲透。試驗小區(qū)四周設立1米以上的保護行及排灌溝,確保每個小區(qū)之間能單排單灌,保護行不施任何肥料。所有小區(qū)手插,栽插規(guī)格為23.3厘米×15.0厘米,即每小區(qū)實插橫行27蔸、直行42蔸,共1 134蔸,每蔸插2粒谷苗。
4. 田間管理 試驗田于2019年3月23日播種,4月14日施生石灰并耕耙,4月17日施基肥、插秧,4月23日進行第一次追肥,5月13日進行第二次追肥,各小區(qū)分別稱量施肥。7月25日統(tǒng)一收獲,各小區(qū)單收單曬稱重,收獲前各處理均取5蔸稻株進行室內考種分析。病蟲害防治、灌水等田間管理同大田生產。
二、結果與分析
1. 生育進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各處理小區(qū)返青期、分蘗期基本相同。處理2、處理3進入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均比處理1提早1~2天,說明隨著施肥量減少,早稻生殖生長期有所提前。
2. 經濟性狀(表2) 對各處理小區(qū)水稻株高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以處理2株高最高,平均值為95.20厘米(3次重復分別為95.50厘米、95.00厘米、95.10厘米),處理3排在第二位,平均值為95.03厘米(3次重復分別為95.00厘米、95.00厘米、95.10厘米),處理1最低,平均值為94.43厘米(3次重復分別為95.00厘米、94.30厘米、94.00厘米)。各處理小區(qū)水稻其他主要經濟性狀見表2,可以看出,畝有效穗數(shù)處理1最高,平均為24.41萬穗/畝,比處理2、處理3分別增加0.27萬穗/畝、0.35萬穗/畝;穗實粒數(shù)處理2最高,平均為112.83粒/穗,比處理1、處理3分別增加8.86粒/穗、2.73粒/穗;結實率處理3最高,平均為87.07%,比處理1、處理2分別提高1.35%、0.6%;千粒重3個處理間無明顯差異;實際產量處理2最高,平均為482.57千克/畝,比處理1、處理3分別增產27.14千克/畝、11.47 千克/畝,增幅5.96%、2.43%,處理3與處理1相比較,前者比后者畝增產15.67千克,增幅3.44%。莖葉干重處理2>處理3>處理1。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早稻增施生石灰后,隨著化肥施用量遞減,有效穗數(shù)隨之減少,但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產量反而有所增加。
3. 效益分析(表3) 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2平均產值、平均純收入均最高,分別為1 351.2元/畝、1 225.27元/畝,分別比處理1增加76元/畝、63.32元/畝,分別比處理3增加32.12元/畝、20.79元/畝。處理3與處理1相比較,前者較后者平均產值增加43.88元/畝,純收入增加42.53元/畝。投產比以處理3最高為1∶11.51,處理2最低為1∶10.73。
三、小結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早稻增施生石灰,分別減施化肥10%、20%,其生育期沒有發(fā)生較大變化,而經濟性狀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穗實粒數(shù)和結實率的增加。處理2、處理3分別比對照處理1平均畝增產27.14千克、15.67 千克,增幅5.96%、3.44%;處理2比處理1平均畝增收63.32元,處理3比處理1平均畝增收42.53元。從生產實際出發(fā),早稻生產以處理2每畝增施生石灰30千克、減施化肥10%效果較好,既能預防土壤酸化,又能達到理想產量和效益。
另外,據(jù)田間觀察記載,增施生石灰的各處理小區(qū)對防治早稻中后期生理性黃葉有一定效果,且落色好。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曾旻 袁子鴻 江西省永豐縣農業(yè)農村局 郵編:331500;劉濟東 江西省永豐縣八江鄉(xiāng)農技站 郵編:33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