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燭光
“混凝土女神”孫偉院士,是一位建樹卓越的土木工程材料專家,系中國混凝土領域公認的“領軍人物”,為我國土木工程材料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1958年,剛剛畢業(yè)從事土木工程材料和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她,為了盡快透徹把握研究內容,常常跑到南京大學去聽化學課,以彌補自己的知識漏洞。憑著自己做學問的敏銳與勤勉,孫偉很快就在混凝土領域嶄露頭角。
在美國塞拉克斯大學公派訪問期間,孫偉院士曾被團隊負責人邀請留在美國從事科研,卻被她堅定回絕,“對不起,我要盡快回到中國,回到我的工作崗位上。”1985年秋,孫偉回到母?!獤|南大學,開始了以混凝土的結構與性能探索為核心的全新研究。
據悉,在20世紀90年代,傳統(tǒng)的混凝土常因造價高、耐久力差、壽命短等無法滿足國家重大工程的需要。為了增強混凝土的韌性、抗沖擊性與耐久性,需要向混凝土中添加“鋼纖維”元素,但那時我國還并沒有專門的生產廠家。鑒于此,孫偉先生買來油絲繩,一段一段親手切割,從中一點點剝離出寶貴的鋼纖維。不分白天黑夜,她日復一日“泡”在塵土和噪音混雜的實驗室里,擺弄著上千斤的鋼結構混凝土模型,全神貫注處理實驗數據。超強性與超韌性,這兩種性能在混凝土領域最難兼得,而她最終找到了混凝土材料超強與超韌之間的“完美平衡點”。
在技術理論運用于實際工程研究中,每做一個工程,孫偉都要親自到現場勘察多次,檢驗施工結果是否和自己預想的效果一樣。從油絲繩到超高性能混凝土,從理論走向實踐,孫偉院士在混凝土研究之路上步履不停地走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她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實現了傳統(tǒng)混凝土在力學性能上的飛躍。
她先后發(fā)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5部,編寫國家和省部級規(guī)程6部;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fā)明獎等10余項,其中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fā)明獎3項。2008年,孫偉院士主持第一屆水泥基材料微結構-耐久性國際會議,此次會議由東南大學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聯合發(fā)起主辦,孫偉院士擔任主席。
在一次采訪中記者問她:“在幾十年的探索中悟出什么道理沒有?”“有的。因為始終信仰:一生只做一件事。
(摘自《簡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