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璠 陶亞寧
摘 要 《喧嘩與騷動》是美國著名意識流作家威廉·福克納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說中成功運用了多視點敘事、時序顛倒、象征主義等手法,描述了四個主人公看待事物的個體化視角,反映了南方古老家族的沒落,以及當時人們精神危機與悲劇命運?!缎鷩W與騷動》是美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本文對其現(xiàn)代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與技巧進行分析,有助于讀者對該作品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 現(xiàn)代主義 多視點敘事 時序顛倒
中圖分類號:I712文獻標識碼:A
雖然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南方的社會體制,但南方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特征依然十分明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北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價值觀對南方的傳統(tǒng)社會體制和意識帶來沖擊,使得南方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在社會變革的驅動下,美國北方資本主義價值觀體系與南方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價值觀體系發(fā)生碰撞與交融,這使得當時南方人們在失去傳統(tǒng)價值觀念、接受全新價值觀念的過程中,陷入一種嚴重的精神危機。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思考命運與價值,探索思考和痛苦。此時期的美國文學創(chuàng)作也受到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影響,這一時期社會變革也深刻的影響了文學創(chuàng)作?!缎鷩W與騷動》正是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受到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影響,小說在創(chuàng)作上也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主義特征。
1多視點敘事
多視點敘事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常用的藝術手法。對于傳統(tǒng)小說創(chuàng)作而言,主要體現(xiàn)內容與意義,認為讀者的關注點與切入點是故事內容,敘事手段對讀者的影響較小。但現(xiàn)代主義文學研究認為,讀者在閱讀小說時,先接觸的是小說學識方式,不同敘事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的閱讀體驗,展現(xiàn)出小說不同的側重點,也給讀者提供了小說人物觀察與思考的不同側面。
《喧嘩與騷動》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了多視點敘事的藝術手法,從四個不同角度講述同一個故事。小說的敘事視角總體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為康普生三兄弟的第一人稱視角,后一部分為作者第三人稱視角。在康普生三兄弟的第一人稱視角下,先是白癡班吉對康普生家族興衰大事的零散回憶,然后是昆丁自殺前的紛亂記憶和發(fā)生的事情,最后是杰生以凱蒂為中心,敘述凱蒂婚姻失敗后的情況。后一部分,作者則以第三人稱視角,以黑人女仆人迪爾西為主線,客觀的敘述了康普生家庭目前的狀況。福克納在小說中的多視點敘事手法運用,雖然以不同視角敘述故事,但均已凱蒂這一中心人物為目標,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刻畫了一個更加全面、真實的主人公。在《喧嘩與騷動》中,??思{不忍心將“太美麗、太動人”的凱蒂為敘事視角,這正如戴維·名特所言,“??思{用隱藏與揭露、回避與取消的藝術,給予凱蒂表現(xiàn)機會,同時又給予其庇蔭,甚至私密性”。
2時序顛倒
小說包括了四個部分,從時間上看并沒有按照嚴格的時間推進來寫,而是在看似“雜亂無章”的故事中、在時間的跳躍中,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從時間上來看,小說的許多故事看似沒有邏輯可言,現(xiàn)在與過去交織在一起,四個部分發(fā)展于四個時間段,班吉部分在1928年,昆丁部分在1910年,杰生與迪爾西部分在1928年,雖然表面看不出明顯的聯(lián)系,但情節(jié)的交織卻是依靠時間。在四個部分中,故事的鋪開是按不同敘事主角的意識進行的,班吉作為一個白癡,其對故事的回憶是沒有秩序可言的,“想到哪講到哪”,但也正是班吉這種無時間順序的回憶,為后面三部分做出了鋪墊。
每個人的意識是不同的,作者正是借助不同敘事主角的意識,以各自意識為引導,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時間上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小說第二部分,昆丁不同于其他三個敘事主角,其意識呈跳躍性,他對時間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昆丁認為現(xiàn)在是模糊、渾濁的,而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只有過去是清晰的。因此作者在第二部分對故事的敘述中,以昆丁為敘事主體,對過去的事情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從小說的整體來看,第一部分在時間安排上看似最雜亂無章,但這也正突出了白癡班吉的人物特點,第三部分則顯得比較連貫有序。前三部分在時間上的顛倒,作者通過第四部分的全能視角,做出了客觀、直接的解釋與描述,填補了前三個精神世界遺留的空白。
3象征主義手法
《喧嘩與騷動》看似沒有明確的主人公,不同部分的敘事主角不同,但其實是通過不同的敘事角度,以凱蒂的經(jīng)歷為內在主線,來描繪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凱蒂在不同敘述者口中有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時段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而這些不同的性格則象征了不同時段、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婚姻、社會理論等情況。凱蒂從善良、純潔的女孩最終成為妓女,反映了社會變革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最開始凱蒂是內心善良、純潔的女孩,真心實意的對待哥哥、弟弟,象征了“人性美”。后來凱蒂逐漸墮落,成為妓女,則象征了資本主義到來后“人性美”的消失。黑人女奴迪爾西雖為受過教育,但身上有許多優(yōu)良品質,則其象征了“人性的復活”與“人類的希望”。在小說中,??思{對凱蒂的描寫,分別運用了樹、水、火、風、月光等象征,在昆丁的敘述中,福克納則頻繁運用了“影子”這一象征,在小說中,不同的人物被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
威廉·??思{的《喧嘩與騷動》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其對現(xiàn)代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和技巧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深刻的看到一個美國南方大家庭的衰敗史,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美國南方青年面臨的精神危機,以及南方女性的悲劇命運。
參考文獻
[1] 周道鳳.解析??思{小說《喧嘩與騷動》中的后現(xiàn)代主義手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2] 宓秀梅.??思{小說《喧嘩與騷動》中的寫作手法分析[J].作家,2015(04).
[3] 曾益.《喧嘩與騷動》的寫作手法和思想內涵[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6(17).
[4] 紀奕娜.美學視角下《喧嘩與騷動》陌生化手法的審美重現(xiàn)[J].語文建設,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