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慧
【摘 要】 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古詩詞的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語文學科;古詩詞;鑒賞教學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具有較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育人價值。但是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青少年對于古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古詩詞鑒賞教學難以展開。究其原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興趣無法得到激發(fā),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課堂參與程度不高。想要改善語文古詩詞的鑒賞教學,教師必須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樂趣。
一、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少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單方面教學方法,教師的知識灌輸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教學關系中處于一種被動式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的活躍程度較低。受到教學進度的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會較少、互動時間較短,導致古詩詞教學往往通過“單口相聲”的形式進行,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機會。
2.教師經(jīng)驗重于學生興趣
語文古詩詞和現(xiàn)代的普通話差異較大,學生難以理解,學習難度較高。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往往會根據(jù)自身多年的從教經(jīng)驗授課。這就導致教學內(nèi)容完全是根據(jù)教師的主觀思想構思的,沒有融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古詩詞鑒賞的內(nèi)容又比較枯燥,時間一長,學生對于語文古詩詞鑒賞的關注度越來越低,教學效果也會降低。
二、提高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實效的策略研究
1.創(chuàng)設學習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大部分教師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時,第一步就是幫助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釋義,經(jīng)過通篇翻譯將詩歌轉(zhuǎn)化為現(xiàn)代文。教師的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詩詞原有的意境,并且還會使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混亂。所以,語文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教學時注重意境的營造,讓學生先通過對古詩詞原文的閱讀,感受其中的魅力,之后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教師要意識到情境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營造古詩詞意境。
例如:教師在對《元日》這一古詩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從詩歌內(nèi)容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对铡肥潜彼沃娙送醢彩鑼懶麓杭压?jié)的詩歌,詩歌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向上,以及對于未來充滿期待的感情。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詩歌想要傳達的思想,了解作者描述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以春節(jié)為主題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對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搜集視頻時,教師要注重“新”的體現(xiàn),讓學生感受到新的一年不僅有紅包,最重要的是過年之前人們會打掃房子、買新衣服,為學生營造一個“新”的意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煥然一新的氛圍,感受到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之后學生就能夠切身地體會到“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想要表達的感情。學生了解了詩歌的中心思想,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從而促進古詩詞教學。
2.勤于誦讀,體會韻律美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闡述了一個共同的道理:誦讀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有著促進作用。很多教師在鑒賞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認為體會古詩的意境最重要,而背誦和朗讀古詩只是一種外在的輔助手段,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學生鑒賞能力的真正提升,是基于文化積累豐富的基礎上而實現(xiàn)的。這就需要教師在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誦讀活動。
例如,語文教師在對《夜書所見》這一詩歌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利用音樂以及教師的旁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游子思鄉(xiāng)的情境?!兑箷姟肥悄纤沃娙巳~紹翁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詩人觸景生情而作的一首懷念家鄉(xiāng)的詩歌,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人物烘托出了自身的孤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前找一首較為悲情的古琴曲,在引導學生朗讀后播放,播放過程中教師還要充當旁白的角色,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
3.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強化古詩詞教育
語文學科除了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外,實踐活動同樣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教師在對《清明》這首詩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走出課堂,帶領學生真正地體驗《清明》這首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清明不僅是一首詩,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帶領學生一起去為烈士掃墓,讓學生感受《清明》傳遞出的悲傷感,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對詩歌進行賞析,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總之,中華古詩詞流傳至今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小學語文教材選擇的古詩詞是編撰者的智慧結晶,其內(nèi)容和難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開展古詩詞教學,除了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內(nèi)涵,還能夠?qū)崿F(xiàn)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王雨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誤區(qū)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