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清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3-0123-01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庇纱丝梢?,在閱讀教學上,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要從過去的以“雙基”為主轉(zhuǎn)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并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和指導,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下面結(jié)合本人從事的元認知策略的課題研究,談談我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強策略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一些嘗試。
1.閱讀前的策略
1.1利用已知的知識。
預料你要讀什么是很重要的,你對這個主題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容易理解課文。因此,在開始閱讀以前,我要求學生問一下自己對這個主題了解多少。他們已知的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提前了解很多東西,還可以幫助他們猜測一些生詞。
在閱讀課文進行教學前,我首先要求學生看課文中的圖片,讓他們根據(jù)圖片來預測要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他們在圖片中看到一些機器人,預測課文內(nèi)容與機器人有關。然后就機器人的話題讓同學生們展開討論,這樣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又讓他們預測了一些課文內(nèi)容,從而便于他們進一步理解課文。
1.2擴充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即盡管學生已掌握了足夠的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但仍無法完全讀懂和理解文章。顯然,問題并不在于他們語言基本功不扎實,而在于他們?nèi)狈ο鄳奈幕尘爸R,不具備在閱讀過程中激活自己已有知識的能力。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涉及讀者較熟悉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地理解文中的信息;相反,如讀者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xiàn)語篇障礙。
1.3制定閱讀計劃表。
像其他技能一樣,閱讀要求系統(tǒng)地實踐??梢砸髮W生給自己制定一個閱讀計劃,并且附上時間表。按照這個時間表堅持讀下去,學生可以不斷地重復使用所學的單詞,較快地提高學生自動識別單詞的能力。這樣,就不會使所記憶的單詞被遺忘,也鞏固了學習成果。而且,英文閱讀也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他們的閱讀速度也能得到改進。除了要求學生閱讀一定量的短文外,我還要求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要克服一些不良閱讀習慣。有的學生在閱讀時,頭隨著每行的開頭到結(jié)尾左右擺動,手指著每一個單詞念出聲來等等。這些都是不良的閱讀習慣,影響閱讀速度。所以學生在閱讀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做好準備,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要克服閱讀時轉(zhuǎn)動頭部、指詞、逐詞閱讀、回視、心讀等不良習慣,眼腦直映,擴大視距,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
2.閱讀中的策略
2.1注意語法結(jié)構(gòu)。
在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有些語法問題,不了解語法結(jié)構(gòu),就無法理解有些句子。閱讀英語文章要特別注意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復合句等。
2.2化長句為短句。
在英語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復雜的句子不好理解。閱讀時,我要求學生要先化長句為短句,化復合句為簡單句,化簡單句為語群,這樣各個擊破,最后統(tǒng)一理解。
2.3根據(jù)上下文。
上下文這個概念不太具體,一個單詞所在句子的前后句子叫這個單詞的上下文;這個單詞所在的那一段也可以叫這個單詞的上下文;單詞所在的那一段的上下段,也可以叫這個單詞的上下文。文章里常常會有特指某些事物的一些詞,這些事物可能前面提到過或下文要提及。遇到這些詞時,最好觀察這個單詞的上下文。因此,當學生遇到生詞時,我要求他們先看這個單詞所在句子的前后句子,若還看不懂,可看這個單詞所在的那一段,若仍然不懂該詞義,還可看更多的段落,有的生詞的意思是在全篇文章看完后才理解其義。
2.4注意句子之間的關系。
在英語閱讀中,學生有時對句中的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不知其全句是什么意思。這時我就要求他們注意分析句子,并提醒他們:
(1)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有時一個標點符號不同,其全句意思就完全不同。
(2)提醒學生們注意關聯(lián)詞(有的叫信號詞),如but,though,while,that等。
(3)使學生了解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搭配等。
(4)讓學生了解各種修辭方法,如比喻、夸張等。
3.閱讀后的策略
3.1注意閱讀和口語的關系。
閱讀課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保證學生掌握有關的聽力練習,并把它做為引導閱讀的前提。學生朗讀等于是學習“表演”說話。在辨認文字符號和理解文字符號意義的過程中,利用先前掌握的口語,迅速做出反應。學生看到一個詞就能想起它的發(fā)音和詞義,這樣的閱讀速度就快些。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的口語比較弱,那他的語言知識就不會豐富,從而影響他對英語詞匯的掌握,這樣他的閱讀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不會太好。其實閱讀的過程就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口語特別重視,要求他們多聽、多練習。
3.2注重講評方法。
在講評閱讀理解題時,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點撥,教會學生利用上下文中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以及相關的解釋性內(nèi)容等提示性信息,推測詞義和語意;借助意群理解長句和難句;通過尋找主題句或首末段內(nèi)容整體把握文章脈絡;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避免直接告訴學生某個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我有時還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析和探究,學生討論后我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