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我的母親幾乎沒讀過書,但生活經驗豐富,簡直是研究人生的教授。她講過的許多話,可以說相當準確。尤其是我從事寫作之后,用母親對我的教導來觀察和描寫世界,真覺得“句句是真理”。
小時候就聽母親經常念叨:“朋友越近越好,親戚越遠越香?!蔽耶敃r甚感奇怪,怎么會這樣呢,親戚們住在一起多好呀!兄弟姐妹、姑姑姨姨、叔叔嬸嬸都住在一個大院里,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肯定是日子越過越紅火,感情越來越牢固。但其實不然,以我大半個世紀的人生經驗來看,親戚們擠在一起居住,有不少都是打得不可開交,還有一些面和心不和,臉笑心不笑。細細去了解,才知道親戚們聚在一起,日子會過得“稀碎”!
怎么個“稀碎”呢?說出來都讓你哭笑不得,比如:老大和老二經常一起去逛百貨,從不帶老三啦;叔叔家表面喊窮,暗地里卻全吃好的啦;姑姑家有錢從來不幫親戚,卻總是招待酒肉朋友啦;老太太心眼偏,有點好東西就偷著給小兒子家,大兒子傻乎乎地孝敬從來沒得好啦……
由于住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親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三嬸的架子真大啊,見面從來不打招呼,不就是在單位當個副處長嗎?要是當個正的,鼻孔就朝天了……二哥有些“不正經”,總是與很多異性朋友交往……親戚們所有的生活場景都擺在跟前,這就像演電視劇,只要一個細節(jié)沒演好,那就砸了——就算你演得天衣無縫,也逃不出這樣那樣的猜忌??傊?,親戚們長年累月在一起,就會無事生非。
我的一個老鄰居,大兒子和他們住在一起,小兒子在外國讀書工作。老鄰居兩口子忙碌操勞大半生,身體不太好。大兒子和大兒媳婦每天早晚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睡。老人有時病痛得哎喲哎喲的,大兒子兩口子又要上班工作又要照顧老人,時間一長,有時累急了,就不免發(fā)點牢騷或是表情不悅。兩個老人就到處眼淚汪汪地講,我想小兒子呀。言外之意,大兒子不好,小兒子好。其實小兒子在國外生活得燈紅酒綠的,只是有時打個電話問父母好,再就是有時年節(jié)寄點錢來而已,這便成了父母心中的寶貝。而累得滿臉疲憊的大兒子卻被罵成不孝之子。
老兩口有時在我母親跟前說小兒子好、大兒子不好,我母親就說:“別叨叨了,大兒子和小兒子調換過來——大兒子在國外,小兒子在家,你就會說大兒子好、小兒子不好了……”
母親對我說:“親戚是骨血綁定的,好得認,不好也得認,不能選擇,擠在一起就會發(fā)現對方這樣那樣的毛病;可朋友是你交出來的,好的就交,不好的就散伙,自由選擇?!彼裕x擇你感到好的朋友,在一起“對撇子”,越交越親。
生活中確實是這樣,朋友之間要靠感情維系,你對朋友表現出真摯的情感,朋友當然也會同樣回報。不過,朋友要是走了,出國或是到外地工作了,幾年不來往,沒準就能忘掉一半;長年不來往,啥也沒了?!叭嗽谇樵?,人走情散”,就是指朋友之間的交往。
親戚之間就不同了。你的叔叔或伯伯,即使和你打翻了天,你還得委曲求全地尊稱他叔叔或伯伯。倘若你與長輩們發(fā)生糾紛,你即使占理,但對方是長輩,你也只能認錯,這多么憋氣!
你幫親戚幾百元錢或幾萬元錢,誰會說你高尚?父母一生給兒女付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錢財和無盡的汗水,除了兒女,誰能表揚他們這是崇高?甚至連兒女們也不會說父母有啥功勞??赡阋菫閯e家兒女付出,不用說幾十萬元,就是幾萬元錢,也會被人們贊美。你要是能幫助別人家?guī)装偃f元錢財,付出一些汗水,那就更了不得了!這就是親戚關系和朋友關系的微妙不同。
朋友之間相互幫助是境界,令人欽佩;親戚之間相互幫助是責任,是應該的——誰讓你們是親戚呢!只要是你的親戚,那你死活也擺脫不了。
進入21世紀了,人們的現代意識與傳統(tǒng)觀念發(fā)生了碰撞。那么,我母親的觀念過時了嗎?人們還會有“朋友越近越好,親戚越遠越香”的感覺嗎?
(徐 峰摘自《今晚報》2020年5月3日,鄺 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