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愷 董強
旅游活動自古有之,周穆王東巡、秦始皇東巡等游勝之事一直延傳至今。事實上,古人對于“旅游”二字是分開敘述的。唐代學者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對“旅”字解釋為:“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為旅?!倍鴮Α坝巍弊值慕忉?,《禮記正義》認為“閑暇無事之為游”,可以說“游”字與現代所說的“旅游”概念更為接近。
迨至宋代,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fā)達,出門旅游的民眾較前代更為普遍。以年齡論,上至耄耋之年,下至束發(fā)少年,男女老少皆樂在其中。除了年齡和性別因素,宋代參與旅游的階層也頗為廣泛,上至皇族貴戚,下至平民百姓,都熱衷于旅游活動。
宋代商人階層地位較高,他們除在外營生外,還經常舉行旅游活動。除了商人,鄉(xiāng)野村民也會舉行旅游活動。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其七》中描述了蘇州農村老百姓在寒食節(jié)舉行旅游活動的情況:“寒食花枝插滿頭,蓓裙青袂幾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靈巖即虎丘?!?/p>
宋代是一個開放、融合的時代,大批鄰邦人及外國使團紛紛來宋從商學習,并借此游覽名山大川,了解宋人的風土人情,成為名副其實的“入境外國游客”。北宋真宗時,大食國遣使來貢,宋真宗下詔“優(yōu)加館餼之禮,許遍至苑囿、寺觀游覽”,以營造萬邦來朝的盛況。
從流傳于世的宋人游記作品中可以看出,宋人所游項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山水等自然景觀,另一類是寺院園林、亭臺樓閣等人文景觀。在描寫自然景觀方面,歐陽修著有《浮槎山水記》,王安石著有《游褒禪山記》,蘇軾著有《石鐘山記》《游蘭溪》,等等。在描寫人文景觀方面,曾鞏著有《金山寺水陸堂記》,等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交相呼應,吸引著無數游人.舉世聞名的“西湖十景”就是在宋代形成的。
除了日常游玩,重要節(jié)日的慶?;顒右彩俏藗兟糜蔚闹匾蛩?,諸如上元節(jié)觀燈、洛陽牡丹花會、清明節(jié)踏青、中秋夜游賞月等。上元節(jié)觀燈是兩宋時期重要的節(jié)慶活動,除了觀燈,上元節(jié)還有樣式繁多的游樂項目。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列舉了眾多游藝項目,譬如“趙野人,倒吃冷淘。張九哥,吞鐵劍。李外寧,藥法傀儡。小健兒,吐五色水,旋燒泥丸子”等。
清明節(jié)既是宋代祭祀先人的重要日子,也是人們郊游的好時節(ji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節(jié)“都城人出郊”,因而“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宋人旅游的交通工具種類眾多,既有船、車、轎等人力交通工具,也有馬、驢、騾等畜力交通工具。舟楫是宋代旅行者出游的重要工具。詩人范成大在赴靜江府上任途中,一路泛舟游覽,他在湖州時“將游北山石林,薛守愿同行。乘輕舟十余里,登籃輿,小憩牛氏歲寒堂,自此人山”。以舟楫暢游西湖,是臨安城百姓的時髦首選。
舟楫是“水上游”重要的交通工具,車馬則是“陸地游”重要的交通工具。北宋著名理學家邵雍就是乘車游覽洛川勝景的。在《春游五首·其五》中,他還記錄了“游女乘車”的場景:“_二月牡丹方盛開,鼓聲多處是亭臺。車中游女白笑語,樓下看人閑往來?!?/p>
轎子也是人們出門旅游的常用交通工具之一。宋代的轎子種類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如肩輿、竹輿、山轎等。馬、驢等也是宋人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喜好騎驢旅行,在他的詩作中不乏游玩之句:“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人劍門?!?/p>
出游在外,住宿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宋代的旅館業(yè)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日臻興盛,地域空間分布十分廣泛。據史料記載,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臨安就開設了數量眾多的旅館。除了都城,其他城市也廣泛分布著各式各樣的旅館。隨著人們出游熱情的高漲,很多名勝古跡附近也出現了旅館。
與旅館住宿緊密相關的,便是各式餐飲店。宋代旅游勝地的餐飲店數量眾多,提供的飯菜也可謂品類繁多。南宋都城臨安的西湖是天下絕景,游人眾多,,為了滿足游客的用餐需求,西湖周邊的餐飲店數量也頗具規(guī)模。凡在節(jié)慶期間,旅游勝地的餐飲業(yè)也異常熱鬧。陳允平在《春游曲》中記載:“長安二月東風里,千紅陌上香塵起。都人歡呼去踏青,馬如游龍車如水。兩兩三三爭買花,青樓酒旗三百家?!庇纱擞^之,宋代的旅館業(yè)和餐飲業(yè)已與旅游業(yè)緊密結合,不僅日臻繁盛,而且已成為宋代旅游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選自《百科知識》2020年第3期,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