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娥,段永峰,李亞峰
(1.山西省針灸醫(yī)院,山西太原030006; 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晉中030619)
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是國醫(yī)大師呂景山教授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經驗方,在臨床上每獲良效。為了探究其作用機制,進行其對LDH 大鼠模型血清白介素-1(IL-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
1.1.1 實驗動物 選取60 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其體質量為 250~300 g,單一喂養(yǎng),溫度控制在25 ℃左右。
1.1.2 藥物與試劑 腰痛康膠囊主要由生黃芪、當歸、蜈蚣、全蝎、杜仲、川續(xù)斷、乳香、沒藥等組成,每粒0.4 g(相當于生藥2.6 g),由山西省針灸醫(yī)院制劑室提供。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國藥準字H41022703,批號100813,南陽普康藥業(yè)有限公司)。試劑盒IL-1、NO 由山西省針灸醫(yī)院檢驗科提供。
1.2.1 模型制備 ①制備自體髓核混懸液。術前1 d,先腹腔注射1%氯胺酮50 mg/kg 進行麻醉。然后,剪短大鼠背部的毛,再使用脫毛劑脫毛。手術時,先腹腔注射1%氯胺酮50 mg/kg,麻醉。在大鼠尾部、背部進行消毒,鋪無菌巾。在距尾根部1 cm處切斷鼠尾,縫合傷口。切開尾部椎間盤,可看到髓核呈膠凍狀。取出5 個髓核,加入50 μL 生理鹽水,充分攪拌,使其呈混懸液,以備使用。②建立模型。固定大鼠,使其腰椎呈屈曲側臥位。選取腰椎4,5 棘突間隙作為穿刺點。采用9 號腰椎穿刺針,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微量注射器,注射20 μL 自體髓核混懸液。然后注射2%利多卡因30 μL 于硬膜外腔,拔出穿刺針。將大鼠置入籠中進行觀察。造模成功的標準:若麻醉蘇醒后,大鼠四肢活動自若,則表明硬膜外穿刺、注射未成功。若雙側前肢活動自若,而雙側后肢運動、感覺喪失或減弱,且20~30 min 后完全恢復,則表明造模成功。
1.2.2 分組與給藥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60 只SD 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A 組)、造模組(B 組)、中藥組(C 組)及西藥組(D 組),每組 15 只。A 組大鼠正常喂養(yǎng);余組大鼠均造模,造模成功后,A組、B 組予以生理鹽水灌胃;C 組給予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灌胃給藥,折合生藥2.6 g/d;D 組予以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灌胃給藥。
1.2.3 觀察指標 于制模后第7 天、第14 天、第28 天,各組隨機抽取5 只大鼠,摘除眼球取血,測定血清 IL-1、NO 水平。
在相同時間點,B 組較A 組IL-1 水平顯著升高(P<0.05),說明在LDH 所致神經根炎過程中,IL-1 發(fā)揮重要作用。與B 組相同時間點相比,C組、D 組 IL-1 水平降低(P<0.05),說明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都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質,而 C 組 IL-1 水平較 D 組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的作用優(yōu)于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結果見表1。
表1 腰痛康對LDH 大鼠IL-1 水平的影響 (ng,)
表1 腰痛康對LDH 大鼠IL-1 水平的影響 (ng,)
注:與 A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1)P<0.05;與 B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2)P<0.05;與 C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3)P<0.05
組別 n A 組 15 B 組 15 C 組 15 D 組 15第7 天 第14 天 第28 天0.112±0.006 0.089±0.008 0.111±0.006 0.264±0.0061) 0.179±0.0131) 0.198± 0.0031)0.247±0.0892) 0.128±0.0082) 0.104± 0.0062)0.258±0.0052)3) 0.136±0.0072)3) 0.114±0.0042)3)
在相同時間點,B 組較A 組NO 水平顯著升高(P<0.05),說明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神經根炎的過程中,NO 是一個重要的炎癥介質,可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與B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C 組、D組隨治療時間延長,NO 水平下降(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C 組相同時間點NO 水平較D 組明顯降低(P<0.05),說明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的作用優(yōu)于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結果見表2。
LDH 屬于骨科常見病,其臨床發(fā)病率高[1]。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椎間盤自身存在退行性變,在遇到外傷、勞損、受寒等后,導致纖維由內向外破裂,引發(fā)本病。另一方面,髓核液里含有糖蛋白、脂蛋白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對神經根產生刺激,當髓核突出破裂后,釋放這些物質的炎性介質,刺激神經根,引起神經根炎,導致神經內壓力升高,產生神經支配區(qū)的疼痛。
表2 腰痛康對LDH 大鼠NO 水平的影響 (ng,)
表2 腰痛康對LDH 大鼠NO 水平的影響 (ng,)
注:與 A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1)P<0.05;與 B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2)P<0.05;與 C 組相同時間點比較,3)P<0.05
組別 n A 組 15 B 組 15 C 組 15 D 組 15第7 天 第14 天 第28 天6.608±0.102 7.526±0.322 7.690±0.312 13.245±0.2921) 16.742±0.4081) 17.993±0.9721)12.968±0.3652) 9.768±0.2582) 8.541±0.6242)13.304±0.3822)3) 10.386±0.6422)3) 9.196±0.3422)3)
炎癥介質如IL-1、NO 在神經根病變導致的LDH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IL-1 通過刺激炎癥細胞聚集,使炎癥遞質被激活,進而被釋放,然后,刺激脊神經,產生腰腿痛[2]。NO 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物學功能的第二信使物質,內源性NO 已被證實參與炎癥反應[3]。
當前,醫(yī)治LDH 的方法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80%~90%的患者可經非手術治療使其癥狀得到改善,或可病愈[4]。非手術治療包含平臥硬板床、藥物醫(yī)治、牽引、按摩療法、艾灸、針刺、其他康復療法。雖然手術可以治愈本病,但很多人不適合手術或恐懼手術,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中醫(yī)學認識到,引起本病主要有:外感風、寒、濕、熱之邪,經絡閉阻,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肝腎虧虛,筋脈失養(yǎng),不榮則痛;外傷或勞損,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臨床中多是上述三方面雜合為病,且三方面互相影響。實邪病久,則可致虛。若為虛證,則實邪不易被祛除。施今墨對藥方“腰痛康”基于LDH 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擬定,方中生黃芪、當歸、杜仲、續(xù)斷補益肝腎,蜈蚣、全蝎、乳香、沒藥舒經活絡、消腫止痛。合用之,可使血液循環(huán)得以改善,新陳代謝得以調整,神經根水腫得以減輕,進而炎癥得以消退。
本實驗 B 組 IL-1、NO 水平較 A 組升高,說明炎性介質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C 組能明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NO 水平,說明施今墨對藥“腰痛康”可能通過抑制炎性介質,使腰椎間盤突出所致神經根痛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