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國教育學家杜麗莎"/>
文/吳星鐸
杜麗莎(Elizabeth Ann Tuleja),美國籍,教育學家?,F(xiàn)任四川弘源卓智教育集團教學總監(jiān)。曾任沃頓商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她致力于促進中美兩國的文化教育交流。在成都參與創(chuàng)建了第一所家庭教育學院——朱利安家庭教育學院,引入“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設計出了中美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課程對接體系,為促進中美兩國學科建設交流、跨文化交際與教育交流合作作出積極努力。組建了“發(fā)現(xiàn)中國”來華交流團隊,帶領40余名美國教育學專家,加強中美文化教育的聯(lián)動。與中國學者合著出版《東西方對話基礎——孔子與亞里士多德》著作,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為促進中美文化更深入地交流與傳遞,特別是增進中美兩國民間的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貢獻。著有《全球商務中的跨文化交流》《領導者如何成功溝通》《商務跨文化交流》等多部著作。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杜麗莎最喜歡的中國城市是成都,她會吹笛子,偶爾會在自家陽臺上吹奏《成都》的旋律。當我知道她如此喜歡這首歌之后,便為她即興演唱了這首歌的副歌段落,她打著拍子,跟著哼唱,這成為此次采訪中最難忘的時刻。
杜麗莎(Elizabeth Ann Tuleja),美國籍,跨文化學者,教育學家,現(xiàn)任四川弘源卓智教育集團教學總監(jiān)。她曾執(zhí)教于沃頓商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nèi)外知名大學,著有《全球商務中的跨文化交流》《領導者如何成功溝通》《商務跨文化交流》等多部研究著作。曾作為富布萊特學者于2017—2018年在四川大學講學。目前正與中國學者合著出版一本著作——《東西方對話基礎——孔子與亞里士多德》。
《東西方對話基礎——孔子與亞里士多德》激發(fā)了我對杜麗莎最大的采訪動機??鬃樱ü?51—公元前479年)與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這兩位同處在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偉大思想家,他們各自對東西方文明的影響深遠。他們相遇之后,是惺惺相惜,還是反唇相譏?是火花碰撞,還是互相抗拒?
懷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啟了對她的專訪。
“收到參會邀請時,我非常激動,我知道會和很多優(yōu)秀的外國專家一起走進人民大會堂,見到中國總理。我非常期待明天的活動。甚至在想,什么?我會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坐在一起?作為受邀參加外國專家春節(jié)座談會的60名外國專家之一,我感到非常自豪!”對于這次外國專家春節(jié)座談會,杜麗莎充滿期待。
就在接受我采訪的第二天,1月17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舉行春節(jié)座談會,感謝他們?yōu)橹袊母镩_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杜麗莎就是與會專家代表之一。她之后跟我分享了參加這次活動的心情:“如果要用幾個詞語來描述這次經(jīng)歷,我會說我感到榮幸、感激和興奮,這是對我在中國從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肯定。其他專家的成就在于科學發(fā)明,而我則致力于民間交往、跨文化交流。我們有不同的生活、信仰和行為方式,卻可以通過開放和善良,了解彼此,推動世界和平?!?/p>
“總理先生的發(fā)言給我?guī)砹撕芏嗨伎迹@在我看來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時刻,我觀察著這位中國領導人,他的自信風度與開放態(tài)度,讓我難忘?!倍披惿f。總理表示,中國的發(fā)展是開放的發(fā)展。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mào)易,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為外國專家在華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總理的發(fā)言讓杜麗莎感到非常振奮,她說:“總理先生特別有風度,他認真聽取了現(xiàn)場專家的發(fā)言,并以坦率和優(yōu)雅的態(tài)度回應了他們的建議,涉及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和教育等方面?!爆F(xiàn)場的桌上提供了紙和筆,杜麗莎聽著總理的講話,遇到重要的地方便隨手做筆記,她對總理講話體現(xiàn)出的開放態(tài)度印象深刻。
“生活是美好的,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在中國耕耘著國際文化交流事業(yè),我也慢慢看到了開花結(jié)果。我們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做著不同的貢獻,每個人做的事情可能都比較小,但匯在一起,難道不是一件大事嗎?!”杜麗莎說。
說起杜麗莎與中國的緣分,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富布萊特項目,她曾作為中美兩國政府重要的文化教育交流項目——富布萊特項目的富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于2017—2018年在四川大學講學,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以及跨文化交際和教育領域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相互了解。
“你知道嗎,能作為富布萊特學者來到中國跟學者們交流,那兩年的交流時光可以說是我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在20多年前,最開始從事跨文化相關學術研究時,我就想成為一名富布萊特學者。”談到入選富布萊特學者,杜麗莎非常激動,她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她當時在芬蘭從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當?shù)弥约喝脒x之后,她興奮得跳了起來。
富布萊特項目創(chuàng)建于1946年,以發(fā)起人美國參議員富布萊特的名字命名。作為中美兩國政府間重要的教育交流項目,它由中國教育部與美國駐華大使館共同負責、平等磋商、合作管理,旨在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促進國家間的相互了解。自1979年開始執(zhí)行以來,該項目在中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項目由美國專家來華講學和中國學者赴美研修兩部分組成,學科領域主要為人文、社科、管理和法律。每年都定期舉辦相關講座。
“在我看來,富布萊特項目的核心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建立人和人之間直接的交流。”杜麗莎說,她非常期待看到中美兩國的學者不斷加強交流。
我詢問她對中美兩國的文化交流前景是否擔憂,杜麗莎坦言:“我不擔憂,因為我理解中國。中國具有長遠的眼光,有自己的價值觀,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有悠久的歷史。我會盡我自己的努力幫助我身邊的美國人更加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例如中國古代哲學概念陰陽。陰陽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換,而不是絕對的切分?!?/p>
“其實,我與中國的故事開始于2005年,我之前的研究方向是西班牙語,相當于從西班牙語領域跳到了對中國的研究。到了中國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愛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了。”杜麗莎回憶說。
那時,她在臺北欣賞京劇,她笑著說京劇在她看來是一粒珍珠,為什么呢?因為她經(jīng)常把兩者的發(fā)音搞混。我心下納悶,京劇和珍珠的發(fā)音差很多啊,不過我模擬外國人念“京劇”的發(fā)音后,才發(fā)現(xiàn)真的容易和“珍珠”混淆。杜麗莎又去了香港,體會香港人生活工作的快節(jié)奏;又到了北京,在紫禁城里徜徉,在長城上攀登,體會悠久的中國歷史;又去了上海,感受上海的現(xiàn)代都市風貌?!爸袊媸欠浅I衿?,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性格,我覺得中國的文化非常具有多元性?!倍披惿f。
如今,哪座城市成為她的最愛?自然是成都。她如今在成都生活、工作,味蕾已經(jīng)改變,可以吃成都的火鍋了。
有一次圣誕節(jié)期間,她回美國度假,卻很想念成都,對媽媽說:“我要回家了。”媽媽很奇怪地說:“這里就是你的家啊?!倍披惿χf:“不,我的家在成都?!?/p>
寫這篇文章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跟杜麗莎用微信聊天。她還是會時而走到自家陽臺上,吹奏悠揚的《成都》旋律,希望人們聽到之后能夠平靜下來。
“我是成都人?!边@是采訪那天杜麗莎說的第一句話。
話題到了孔子與亞里士多德。
我問她:“當看到《東西方對話基礎——孔子與亞里士多德》這本書的名字時,我就在設想這樣的場景,如果孔子和亞里士多德見面了,究竟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他們會互相問什么樣的問題呢?”
聽到這個問題,杜麗莎笑了起來,她說:“你這個問題,正是我在相關演講的最開頭設想的場景,孔子和亞里士多德攜手進入一個酒吧。”
杜麗莎描述了她設想的兩人見面對話的場景。
亞里士多德首先說了一句話:“享受工作會讓工作變得完美?!?/p>
孔子回答說:“完美不完美不重要,實際上,選擇一份你熱愛的工作,你將永遠不是在‘工作’,也不用再‘工作’?!?/p>
亞里士多德質(zhì)疑道:“不用再工作?你這么懶惰嗎,老兄?”
孔子嘆口氣說:“沉默是金?!?/p>
亞里士多德立即說:“那你干嗎還不沉默?”
2020年1月,杜麗莎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外國專家春節(jié)座談會
孔子對他的同伴耳語道:“他沒聽懂我的話?!?/p>
杜麗莎從旁分析,亞里士多德的話通常都是單刀直入,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孔子卻是循循善誘,迂回探討,更多弦外之音?!霸谖鞣轿幕?,人們通常理解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字面怎么說,就是什么意思。而在東方的文化里,人們通常會理解到字面背后的那層意思,也就是弦外之音?!倍披惿f。
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打了個比方說:“亞里士多德是不是像拳擊手一樣,直拳刺拳,非常直接;而孔子,則像在打太極拳,剛?cè)岵?,陰陽調(diào)和。他們兩個人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體現(xiàn)出的不同形態(tài)?!倍披惿l頻點頭,大聲說了兩個“yes”。
杜麗莎說:“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在我看來,有三個共同點,他們都非常有耐心,非常有學養(yǎng),非常有智慧。不過,亞里士多德非常有個性,他可以一個人站在廣場上與人辯論,滔滔不絕。而孔子,比較虛懷若谷,循循善誘。他們都超越了自己的時代,他們都能看到未來,都是思想的先驅(qū)者。”
另外,東方人與西方人觀察事物的角度往往不同,比如有一個小池子里有6條魚游來游去,亞里士多德可能會說“我看到了6條魚”,孔子則可能會說“我看到一池魚在游”,也就是說西方的人更注重個性化,而東方的人更注重整體。
杜麗莎介紹了她之前作的關于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講座,講座中圍繞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展開。由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的交談引申到東西方關于人類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崇尚的文化,以及文化對思維、推理、理解等方面的影響。從古至今的文化熏陶促使東西方人類形成了間接或直接的思維模式,同時在對待個人成就和團體榮譽的看法上也出現(xiàn)了差異。在她看來,人類的哲學思考起源于希臘和中國,從古代開始,他們就意識到文化的影響能讓人類產(chǎn)生具有差異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模式。
好,那么問題來了??鬃优c亞里士多德既然思維方式有所不同,觀察事物的角度有所不同,表述思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那么他們?nèi)绾卧谀莻€酒吧溝通呢?怎樣的溝通方式才不會越討論越僵,才不會打起來?反而能夠坐下來一起喝杯酒,成為好朋友呢?換句話說,就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溝通呢?
杜麗莎給出三個關鍵詞:開放之度,好奇之心,嘗試之行。
首先,開放之度?!拔覀儜撚虚_放的氣度和心態(tài),不同文化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即使不喜歡這個文化的某些部分,也應該要包容。當我研究中國文化的時候遇到一些難解之處,就要告訴自己:‘停,它是一個不同的文化,我應該用開放的心態(tài)接受它?!?/p>
其次,好奇之心。“永遠保有一顆好奇心,我對中國文化非常好奇,我覺得每一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比如,中國的漢字就充滿了歷史與文學價值?!酢@個字,是‘King’,加一個‘后’字,變成‘王后’,是‘Queen’,這就是中國古代王后在王的身后跟隨,多么形象?!?/p>
再次,嘗試之行。“要勇于用行動不斷嘗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應多多溝通,互相學習。在學習另一個文化的時候,肯定會一直不停地犯錯誤。就像拿一把樂器跟著樂團即興演奏一樣,剛開始肯定會彈錯音、彈錯節(jié)奏,但是沒有關系,盡管去練,一定會演奏得非常好?!?/p>
《慶余年》里講著范閑的故事,同時還有另一條暗線,是葉輕眉的故事。在采訪和講述杜麗莎故事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朱利安·泰普林的故事,也有類似之感。
杜麗莎談到自己近幾年的規(guī)劃時,著重提到一位中國學者張祥榮教授。張祥榮教授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杜麗莎與張教授合作的項目是朱利安家庭教育學院。
她介紹說,朱利安家庭教育學院是一家專注現(xiàn)代家庭教育、父母學習與成長的家庭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通過匯集國內(nèi)外數(shù)名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及其構建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實踐案例總結(jié)家庭關系處理方法,精心設計適合中國父母學習與成長的系列課程,為尋求家庭教育解決之道的父母提供專業(yè)解決方案?!爸袊鴼v來重視傳統(tǒng)、重視家庭,尊老愛幼的文化是全世界人民仰慕的。我希望中國的文化能激勵其他更多國家,一同走向繁榮穩(wěn)定。同時我也希望能把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帶入中國,造福每一個中國家庭,讓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教給孩子一生都有用的東西,為人類的繁榮進步作貢獻?!倍披惿f。
那么,學院以之命名的朱利安,到底是誰?
通過杜麗莎以及與她同來北京的同事楊玲、譚麗英的介紹,加上我自己查閱的資料,我了解到了朱利安其人其事。怎么說呢,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朱利安·泰普林是《前世我是中國人》一書的作者,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俄勒岡大學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客座教授。他多年從事未成年人心理研究,是美國學術界的知名專家,獲得過“神奇教授”的贊譽。
他曾做過心臟手術,卻以旺盛的工作熱情長期關心中國教育事業(yè),在中國主持、參與了眾多教育課題的研究,如“四川農(nóng)民工孩子的就學狀況”“5·12汶川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康復指導實踐”等,特別是關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中美合作教育(TSP)項目”,他在中國出版了《父母都是教育家》《孩子就是財富》《成長中的悄悄話》等18本著作,總發(fā)行量接近百萬冊,在促進中美兩國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多年來,為了給中國的父母和孩子傳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其獻身精神讓人十分敬佩。他先后26次來到中國,走訪了上百所學校和教育研究機構,舉辦過300多場講座,給家長、學生和老師做心理健康輔導,給許多中國家庭做義務教育咨詢,使近百萬人直接受益。他的一系列活動,在災區(qū)群眾中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教育界的白求恩”,同時他也是“成都市榮譽市民”。
“朱利安·泰普林已經(jīng)去世了,他的遺愿是他想葬在中國?,F(xiàn)在,他的骨灰就安葬在他所捐助的希望小學旁邊的山坡上。他和孩子們?nèi)匀辉谝黄穑肋h看得到這些小孩子。”杜麗莎的同事們對我講著這個故事,她們說:“朱利安和杜麗莎,她們一先一后來到中國,兩個人沒有見過面。但在我們看來,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除了都是美國人之外,更多的是兩人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中國,熱愛跨文化與家庭教育事業(yè)。兩人也很有緣分,記得我們第一次談起朱利安的時候,杜麗莎就說‘我看過他的書’。”
朱利安家庭教育學院的成立源于朱利安·泰普林對家庭教育的實踐理念。
朱利安沒有走完的路,如今,杜麗莎正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