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蘭
(河南省直屬機關(guān)第二醫(yī)院 口腔科, 河南 鄭州450000)
重度楔狀缺損是口腔科常見疾病之一, 其中前磨牙發(fā)病率居于首位, 主要發(fā)病機制為牙齒結(jié)構(gòu)薄弱處在外力作用下, 發(fā)生缺損導致牙體硬組織非齲性病變,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 目前, 臨床對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常采用根管治療, 該治療方式可有效減輕患牙炎性反應, 但治療后的牙體較易出現(xiàn)折裂的現(xiàn)象, 不利于預后, 因此, 根管治療后修復體的選擇是保留患牙的關(guān)鍵, 可提高患牙抗折性[2]。 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102 例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 探討纖維樁復合納米樹脂填充修復在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將
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102 例, 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 (患牙60 顆) 和觀察組 (患牙62 顆) 兩組, 每組各51 例。觀察組中男性28 例, 女性23 例, 平均年齡 (58.52 ± 3.17)歲; 患牙部位: 上頜牙38 顆, 下頜牙24 顆。 對照組中男性26例, 女性25 例, 平均年齡 (59.85 ± 4.72) 歲; 患牙部位: 上頜牙35 顆, 下頜牙25 顆。 兩組的性別、 年齡、 患牙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缺損深達牙本質(zhì)中層, 且于我院進行根管治療; ②對頜有天然牙齒存在; 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④牙周檢查無病變; ⑤楔狀缺損齦壁于齦下0 ~2 mm。 排除標準: ①X 線顯示根管治療不夠完善者; ②對頜牙齒存在缺損無法正常咬合者; ③牙髓活力測試為陽性者; ④具有填充治療史者; ⑤合并全身性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納米樹脂填充修復: 在自然光下,使用德國VITA Toothguide 3D 比色板進行精確比色確定, 排齦線排齦后涂布黏結(jié)劑, 使用顏色相近的3M ESPE Z350XT 流動樹脂 (美國3M 公司生產(chǎn)) 進行頰側(cè)頸部缺損填充, 隨后仔細調(diào)整外形, 打磨邊緣不平衡處。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纖維樁修復: 在患者根管治療1 周后, 復診無明顯異常時即可操作, 纖維樁長度為根長的2/3 ~3/4, 直徑為根徑的1/3,根尖部分遺留4 ~5 mm 便于封閉, 使用配套的成型鉆進行根管預備, 根尖攝影觀察纖維樁是否達到預期標準, 隨后使用SpofaDental a.s.生產(chǎn)的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粘接, 5 min 化學固化, 30 s 光固化, 將樁核堆塑至頜面以下2 ~3 mm, 再次光固化, 使用3M ESPE Z350XT 流動樹脂填充。
1.4 評價指標①牙周指標: 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 通過牙周探針檢查兩組患者4 個內(nèi)磨牙的菌斑指數(shù) (PLI)、 牙齦出血指數(shù) (BI)、 探針深度 (PD)。 ②臨床療效: 隨訪1 年, 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 成功: 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牙髓電活力試驗呈陰性, X 線顯示牙髓無病變,根尖無炎癥; 失?。?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加重, 咀嚼功能較差, X 線下顯示牙髓仍然存在病變, 牙髓電活力試驗呈陽性, 存在根尖炎癥或繼發(fā)齲, 出現(xiàn)冠折、 根折、 修復體脫落等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 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牙周指標治療前, 兩組的PLI、 BI、 PD 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6 個月后, 觀察組的PLI 及BI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兩組的PD 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LI、 BI、 PD 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LI、 BI、 PD 比較 (±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患者數(shù) 時間 PLI BI PD (mm)觀察組 51 治療前 0.55±0.25 0.56±0.18 1.31±0.61治療6 個月后 0.72±0.28*# 0.72±0.23*# 1.48±0.46對照組 51 治療前 0.55±0.23 0.56±0.15 1.23±0.66治療6 個月后 0.89±0.19* 1.26±0.31* 1.31±0.48
2.2 臨床療效隨訪1 年, 觀察組的治療成功率為95.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1 年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楔狀缺損是臨床一種非齲齒性牙體硬組織發(fā)生病變的疾病, 患者局部硬組織逐漸消耗, 缺損呈現(xiàn)楔形, 且若不及時治療, 缺損程度即會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加重, 一旦發(fā)展為重度楔狀缺損, 將會增加牙周病、 牙齒橫斷等風險[3]。 現(xiàn)階段臨床針對該病以根管治療為主, 但根管治療后的牙齒脆性增加,易發(fā)生折裂, 不利于恢復[4]。 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 臨床治療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保存患牙完整性、 治療后的牙齒抗折能力同樣重要, 因此, 在根管治療后理想修復體材料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5]。 納米樹脂修復較傳統(tǒng)樹脂具有更好的滲透性, 易進入缺損底部的狹窄區(qū)域,填充傳統(tǒng)樹脂無法觸及到的死角, 且該材料對牙釉質(zhì)的粘連性較為理想, 治療后微滲漏發(fā)生率較低, 不僅可用于粘連纖維樁, 還可以作為樁核樹脂材料, 與纖維樁結(jié)合良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 直接采用納米樹脂修復的固位性不夠理想, 咬合力較大時易發(fā)生脫落[6-7]。 纖維樁的強度和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相似,當牙體承受較大壓力時, 作用力可均勻分配到各個牙樁, 減輕牙頸部受力, 降低折裂風險, 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與生物相容性, 且較傳統(tǒng)金屬樁更為美觀[8]。 纖維樁復合納米樹脂填充修復治療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 利用納米樹脂理想的密合性與纖維樁較低的彈性模量, 發(fā)揮二者結(jié)合治療的獨特優(yōu)勢, 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 透光性、 美觀度及生物相容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6 個月后的PLI 及BI 顯著低于對照組, 隨訪1 年的治療成功率更高, 表明纖維樁復合納米樹脂填充修復較直接納米樹脂修復更為安全有效, 對牙周組織的影響更小, 治療后牙齦出血及菌斑現(xiàn)象更少。
綜上所述, 纖維樁復合納米樹脂填充修復可有效改善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患者的臨床癥狀, 成功率較高, 且對患者牙周組織無明顯影響,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