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宇, 陳曉青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1 內(nèi)科, 2 婦科, 廣東 惠州516000)
在全球婦女癌癥死亡率中, 宮頸癌僅次于乳腺癌, 位居第二, 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疾?。?]。 臨床針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多采用廣泛子宮切除術、 盆腔淋巴結(jié)清掃術治療, 而腹腔鏡技術的應用, 為宮頸癌的根治提供了更多選擇。 隨著宮頸癌的年輕化趨勢, 能夠保留宮頸的子宮次全切術應用越來越多,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發(fā)展成為宮頸殘端癌的風險[2]。本研究選擇2009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宮頸殘端癌患者58 例, 對比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宮頸殘端癌的效果, 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8 例宮頸殘端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殘端癌[3]; ②患者的臨床資料及病史、 檢查記錄等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 ①經(jīng)診斷合并心肝腎疾病或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患者; ②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礙患者; ③存在麻醉藥物過敏史或手術禁忌癥患者; ④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組, 對照組28 例行開腹手術, 觀察組30 例行腹腔鏡手術。觀察組年齡29 ~68 歲, 平均年齡 (48.32 ± 3.25) 歲; 對照組年齡27 ~67 歲, 平均年齡 (48.19 ± 3.58) 歲。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有可比性。
①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 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采用根治性宮頸切除術配合盆腔淋巴結(jié)清掃術, 結(jié)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宮旁切除或部分陰道切除術。 ②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采用全身麻醉, 手術體位為膀胱截石位, 將患者臀部墊高。 先建立CO2氣腹, 對氣腹進行穿刺, 對盆腔、 腹腔予以全面掃查, 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下宮頸切除術、 盆腔淋巴結(jié)清掃術以及宮旁與部分陰道切除術。 將腹腔鏡取出, 采用無菌敷料覆蓋手術切口。 年輕患者結(jié)合其需求保留雙側(cè)或左側(cè)卵巢。 術后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 于患者殘端宮頸口插入舉宮杯, 上端與殘端宮頸封閉端相接, 上舉宮杯, 將宮頸陰道穹窿部撐起, 在宮頸外口、 穹隆位置以及宮頸封閉端形成三角支點。 結(jié)合腹腔鏡操作方向?qū)εe宮杯方向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相關指標。 手術前后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生活質(zhì)量: 疼痛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分值范圍為0 ~10 分, 0 分、 10 分分別表示無痛、 疼痛最高級[4]; 生活質(zhì)量評價參照癌癥功能總體評價量表 (FACT-G)[5], 包括社會、 生理、 情感及功能四個條目, 分值越高, 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隨訪觀察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s)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0 93.12±10.41 97.21±10.02 1.68±0.21 7.53±1.13對照組 28 132.29±12.35 253.29±13.21 3.21±0.63 12.48±2.67 t 13.091 50.909 12.232 9.080 P<0.05 <0.05 <0.05 <0.05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排氣時間(d)
術前, 兩組的VAS 評分、 FACT-G 評分無顯著差異 (P>0.05); 術后, 觀察組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FACT-G 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 FACT-G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 FACT-G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VAS 評分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30 5.73±1.31 1.22±0.35 50.32±3.15 78.28±5.24對照組 28 5.79±1.33 3.41±0.34 50.35±3.04 58.08±5.41 t 0.173 24.142 0.037 14.443 P>0.05 <0.05 >0.05 <0.05 FACT-G 評分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宮頸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是眾多女性避之不及的婦科疾病。 在全球婦女癌癥死亡率中, 宮頸癌位居第二, 受到了臨床的廣泛關注[6-7]。 對于宮頸殘端癌患者, 由于其初次手術治療失去子宮, 患者盆腔結(jié)構(gòu)會出現(xiàn)一定的改變, 多伴隨盆腔粘連、 宮旁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等,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組織間隙的辨別增加了難度。 而研究[8]顯示, 腹腔鏡能夠提供清晰的視野, 能夠提升對血管及盆腔神經(jīng)的辨別, 為盆腔植物神經(jīng)保留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對于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 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P<0.05), 體現(xiàn)了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 在疼痛及生活質(zhì)量方面,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表明腹腔鏡手術能夠在緩解疼痛的同時, 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6.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1% (P<0.05), 提示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 患者預后良好。
綜上所述, 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殘端癌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 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 值得臨床推廣。
表3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