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王 斌
(湖南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湖南 岳陽 414006)
連鑄結晶器主要結構是由中間包、水口及結晶器組成,是整個連鑄生產順利完成的必要保證[1],如圖1 所示。結晶器主要作用是快速凝固鑄坯,使鑄坯凝固出一層薄壁,在出結晶器時具有一定力學性能,保證后續(xù)的軋制工序。當鋼液在結晶器內凝固時,倘若出現(xiàn)偏析、內部裂紋等缺陷將永遠保留在鑄坯中,很難通過各種工藝手段去除,因此,結晶器是整個連鑄過程的必要保證[2]。因此,研究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凝固、傳質成為了連鑄結晶器冶金學的三大核心問題[3]。在所有的核心問題中,結晶器內流場形態(tài)是決定了鑄坯凝固的快慢和鑄坯內部質量缺陷的產生。為了防止出現(xiàn)質量缺陷,同時保證凝固速率,提高生產效率,分析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是捷徑。因此,對連鑄過程中結晶器內鋼液流動現(xiàn)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優(yōu)化連鑄工藝和凝固過程提高鑄坯的質量[4]。
圖1 連鑄結晶器
在學者們長期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實驗方法研究結晶器鋼液流動、凝固是存在一些問題的。而結晶器內流場的分析是研究的起步,關系到整個研究的準確性,所以數學建模及三維仿真成為研究鋼液流場的有效方法。目前在流場模擬中比較流行的是大渦模擬(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方法[5],其分析湍流的數據非常接近真實值,但大渦模擬對網格尺度的要求高,不僅在近壁區(qū)模擬時,其網格精密度要求很高,遠壁端的精度也很高,提高了整個模擬數據量,因此大渦模擬目前還不太適合求解冶金湍流問題。Spalart 等人[6]在綜合比較各種流場模擬方法之后,發(fā)現(xiàn)雷諾平均(Reynolds averaged Navie-Stokes,RANS)模擬適合于整個流場分布研究,網格尺度要求低,但對于壁面研究過于簡化,使得精確度無法得到保證。所以,為了能夠得到精確模擬結果,又希望可以簡化數據量,提出一種新理念就是RANS/LES混合方法。構建一種新型數學模型,要適用于分離問題的計算,即在近壁端運用大渦模擬保證精度,遠壁端運用雷諾平均降低數據量。
式(1)為RANS,式(2)為LES,從兩式可以發(fā)現(xiàn)有類似的形式,即右端含有不封閉項為了將兩式結合,可將此不封閉項采用動態(tài)Smagorinsky 模型表征出來:
式(3)中Sij為尺度張量,Cs為模型系數,Δ 為網格尺度,νt渦粘系數。
在雷諾平均模擬時,經常會涉及兩個重要的脈動量參數,即湍動能k和湍流能耗散率ε。湍流應力就可以寫成:
由公式(3)中νt渦粘系數與特征長度有關,因此需要在雷諾平均模擬中找到特征長度關系。此時,含能渦向小尺度渦的能量傳遞率等于ε,含能渦特征長度l=k3/2/ε,將其代入公式(4),將k方程中的ε 項替換,即:
根據以上公式共同點聯(lián)立,組合模型的框架自然產生了?;舅枷胧遣捎媒y(tǒng)一的渦粘運輸方程,以網格分辨尺度區(qū)分RANS 和LES。特征長度為lˉ=min(y,CΔ),其中y是網格點和壁面間垂直距離;Δ=max(Δx,Δy,Δz)是當時的網格尺寸最大值;C是常數,其標準值為0.65。在近壁區(qū),特征長度與壁面成正比,即l=ky,k=4。替換y,則新長度尺度為lˉ=min(k3/2/εk,CΔ)。當CΔ≥k3/2/ε 時,此時就是標準k-ε 雙方程;而當CΔ<k3/2/ε 時,lˉ=CΔ,于是典型大渦模型出現(xiàn)了。在模擬平衡湍流或接近平衡湍流時,新數學模型采用標準雙方程;處于非平衡的復雜湍流,新模型采用大渦模擬能更好解決問題。
計算主要參數設定如下:選取鑄坯的1/2 體積,網格總數設定約1.5×106,時間步長為0.000 1,計算時間為200 s。
1)壁面。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分量設為零,平行于壁面的速度、壓力及、采用無滑移邊界,即
2)初始速度。利用質量守恒確定傾角為θ 的水口出口處鋼液速度ux,uy=ux·tanθ,uz=0。而kinlet=
3)結晶器出口??刹捎脽o窮遠出口邊界條件,即所以物理量沿出口法線方向的梯度為零。
采用基于雙方程的大渦模擬數值方法,將上述微分方程離散成差分方程。流場的求解采用SIMPLE算法對壓力連接性方程求解,離散后得到的代數方程采用TDMA 方法和Gauss-Siedel 方法進行計算。所有的計算結果均采用FORTRAN 語音編程。在計算中,收斂判斷標準如下:
1)連續(xù)性方程中的質量源項的殘差小于10-7。2)進出口流體流量差小于0.1%。
為了驗證數學模型的正確性,與Thomas 等人設計的水模型結構參數進行模擬計算,并與文獻[7]的PIV 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從圖2 比較結果可以看出,計算結果和實驗結果吻合度很好。由此可以說明,新構建的數學模型適用于結晶器內流場分析。
圖2 經典模型比對
對大斷面連鑄坯進行設計,分別模擬不同的浸入式水口開口、插入深度和拉坯速度,分析結晶器內鋼液流動行為。
結晶器內水口張角的變化直接影響鋼液湍流上下回流區(qū)的位置,表面速度和壁面沖擊力點。圖3 所示,無論水口開口角度如何變化,越接近水口,結晶器表面波動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在浸入式水口距壁面中心位置附近,波動達到最大值。當侵入式水口開口由向下20°提升到向上20°時,流動形態(tài)沒有明顯變化,但是結晶器表面鋼液的波動變大,在距中心位置附近達到最大值。向下20°時,最大液面流速為53 mm/s;而向上20°時,最大流速為66 mm/s,增大值為13 mm/s。如圖4 所示,當浸入式水口開口為向下20°時,最大沖擊力在結晶器液面下340 mm 處;而水口開口向上20°時,液面流速增大1.3 倍,最大沖擊力在結晶器液面下300 mm。
圖3 水口方向液面速度
圖4 結晶器壁面方向速度
隨著鑄坯出結晶器的速度增加,從水口的鋼液噴出速率也隨之增加,當鋼液噴出速率達到極限時,拉坯速度也就到達最大值。此時鋼液流動獲得最大的上升流股和下降流股的動能。如圖5 所示,當出結晶器速度為0.6 m/min 時,結晶器液面最大流速為51 mm/s;而當拉坯速度為1.0 m/min 時,結晶器液面最大速度為73 mm/s,從而液面速度增大了1.56 倍。如圖6 所示,隨著鑄坯出結晶器的速度增加,沖擊強度增大,但是最大沖擊點未有明顯變化。
圖5 水口方向液面速度
1)由于結晶器內鋼液湍流復雜且存在很多工藝參數影響,而鋼液流動的數值分析準確性又決定了后續(xù)研究的走向,所以要針對結晶器冶金理論的特殊性,選擇適合于結晶器內鋼液流動理論方法。本文在研究結晶器內鋼液流動特性時,采用基于雙方程的大渦模擬數學模型,既保證了模擬的準確性,又滿足計算量的適中要求。通過與經典模型算例對比,驗證了新數學模型對于結晶器內鋼液湍流的研究是可行的。
圖6 結晶器壁面方向速度
2)不同工藝參數變化對結晶器內流場影響,當水口角度由下向上變化時,鋼液沖擊點上移,結晶器液面波動性加劇,這樣有助于鋼液中的夾雜物上浮;液面流速最大值增大,鋼液流股對熔池表面沖擊強度也隨之加強,從而加劇了自由表面的波動和不穩(wěn)定,容易造成鋼液的二次氧化和保護渣的卷入。當拉坯速度的增加,加速了液面波動,易產生卷渣的傾向,雖然鋼液股流的沖擊點位置未變,但是沖擊強度增加,造成初生坯殼減薄,強度降低,在澆注過程中漏鋼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