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力米古麗·努爾買買提,帕熱旦木·托乎提,李玉芳,穆福娜依·艾爾肯,張麗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由各種慢性腎臟疾病逐漸發(fā)展形成,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腎功能會緩慢的減退衰竭,又被臨床稱之為終末期腎病(ESRD)[1]。臨床研究顯示,CRF患者大都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CVD),同時CVD的發(fā)生是影響CRF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臨床主要以血管病變、瓣膜病變、缺血性心臟病、心臟功能障礙、心肌間質纖維化及左心室肥厚為主[2]。其中左心室肥厚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同時,合并CVD的患者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左右,是其預后不良的重要危險因素[3]。美國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對未行腎移植或透析治療的CRF患者隨訪,合并外周動脈疾病、腦卒中、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占45%左右,同時隨著患者腎功能的減退,其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隨之升高[4]。故臨床需要加強對CRF合并CVD患者認識,從而改善其預后情況。另外,臨床調查顯示,全球至少50%左右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并發(fā)蛋白質能量消耗(PEW),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增加其病死率和住院率[5]。萬傳玲等[6]研究顯示,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與PEW狀態(tài)存在一定相關性。故本研究分析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與經多頻生物電阻抗技術評估的PEW狀態(tài)的相關性,為其臨床診治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8年1月—2019年1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臟疾病中心血液透析一科收治的慢性腎衰竭患者2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預后是否并發(fā)心血管疾病將其分為心血管并發(fā)癥組(n=96)和無心血管并發(fā)癥組(n=124)。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及原發(fā)性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參考第9版《內科學》中關于腎衰竭的診斷標準[7],參考國際腎營養(yǎng)和代謝學會制定的關于PEW的診斷標準[8];②患者透析時間均在1個月以內,透析頻率為2次/周。(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肝硬化者;②透析模式改變者;③合并嚴重多器官功能障礙、休克及膿毒血癥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⑤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1.3.1 實驗室相關指標檢查: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得到血清,冰箱-75℃條件下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心肌肌鈣蛋白T(cTnT)、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內皮素-1(ET-1)、C反應蛋白(CRP),試劑盒購于天津市天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操作方法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血清肌酐(Scr)、Hb、血P及血Ca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800,貝克曼庫爾特)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PG),過氧化物酶法測定血清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3.2 PEW狀態(tài)相關指標評價[9]:采用BCM儀器(InBody S10,韓國拜斯倍斯)基于多頻生物電阻抗技術對受試者PEW狀態(tài)指標進行測定,并對其瘦體質量、肌肉質量、體脂及水負荷進行觀察記錄?;颊呷萘繝顟B(tài)采用OH評定,OH<2 L為容量正常,OH≥2 L為容量超負荷。
2.1 2組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與無心血管并發(fā)癥組比較,心血管并發(fā)癥組患者血清cTnT、Hcy、CRP、TG、HDL-C、血糖明顯升高,LDL-C水平明顯降低(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2.2 2組PEW狀態(tài)指標比較 與無心血管并發(fā)癥組患者比較,心血管并發(fā)癥組患者瘦體質量、肌肉質量、體脂質量明顯降低,體脂比例及OH≥2 L/OH<2 L明顯升高(P<0.01),見表3。
2.3 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cTnT、Hcy、CRP、TG、HDL-C、LDL-C及PEW發(fā)生率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 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與PEW狀態(tài)的相關性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與瘦體質量、肌肉質量、體脂質量呈負相關(r=-0.653、-0.756、-0.569,P均<0.001),與體脂比例及OH≥2 L/OH<2 L水平呈正相關(r=0.698、0.383,P<0.001、0.012)。
多項研究顯示,腎透析患者并發(fā)CVD的病理基礎主要有左心室肥厚及動脈粥樣硬化[10-11]。CRF患者具備引發(fā)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及冠狀動脈灌注不良的多種危險因素,同時也具有引發(fā)患者發(fā)生左心室功能及結構異常等多種危險因素[12]。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CRF患者會引發(fā)一定程度的貧血、凝血肝功能障礙及脂代謝紊亂等,這些因素會造成機體代謝及心肌營養(yǎng)障礙,最終造成患者心肌細胞死亡,進而引發(fā)左心室代償性肥厚及擴張,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等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CRF患者常并發(fā)一定程度的高血壓及糖尿病[13]。本研究結果也提示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CRF患者血糖、血壓水平相對較高。與Avci等[14]研究結果相符合,表明在透析之前CRF患者就存在一定的心血管疾病風險。(3)隨著腎透析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廣泛開展,促使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率相對升高,但CVD病死率也相對升高。目前臨床上尚未有權威性解釋說明,但是多項臨床研究顯示,CRP等多種生物活性小分子對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5]。這可能是由于炎性反應組織中釋放的細胞因子,會對肝臟產生刺激,促使其釋放CRP等急性期蛋白質。CRP可以促進單核—巨噬系統(tǒng)產生大量的黏附分子及細胞因子,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還可通過補體激活系統(tǒng),對其血管產生影響,損傷其內皮,形成易損斑塊,最終并發(fā)缺血性心臟病[16]。
表3 2組患者PEW指標水平比較
多項研究顯示,Hcy是CVD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7]。本研究結果也提示,Hcy參與了CRF患者并發(fā)CVD的過程。Hcy水平升高的誘發(fā)因素尚未清楚,可能是機體代謝抑制、合成增加引起的。Mathew等[18]研究顯示,CRF患者高水平的Hcy是引發(fā)患者發(fā)生左心室肥厚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Hcy對于患者血管損傷的機制在于對內皮細胞功能和結構的損傷[19],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1)基因水平的損傷。Hcy可造成平滑肌細胞內的相關基因表達升高,誘導平滑肌細胞分裂增殖。(2)致栓作用。Hcy還可抑制內皮細胞血栓調理蛋白的活性,促使內皮細胞表面的硫酸肝素與抗凝血酶Ⅲ結合減少,降低內皮細胞抗凝活性[20]。(3)NO相對或絕對不足。高水平的Hcy會一定程度降低NO的合成釋放,損傷NO介導的內皮依賴型血管舒張功能,易造成血栓和血管收縮。(4)在金屬離子的影響下,Hcy會通過產生一定的過氧化氫、羥自由基等,對其血管內皮細胞進行損傷,誘導細胞異常死亡[21]。肌肉質量、脂肪量及體質量指數等參數是評價PEW的重要臨床指標[22]。本研究結果顯示,PEW的發(fā)生是CRF患者并發(fā)CVD的危險因素,兩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主要是由于當患者并發(fā)PEW時,機體存在一定的能量代謝障礙,正常人機體缺乏能量時,主要通過代謝脂肪供能,但對于CRF患者,常常表現為瘦體質量和脂肪成比例減少等機體組織的進行性消耗,造成免疫能力下降,促進CRP等炎性因子的釋放,間接增加CVD的發(fā)生風險[23]。
綜上所述,cTnT、Hcy、CRP、TG、HDL-C、LDL-C及PEW發(fā)生率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且與經多頻生物電阻抗技術評估的PEW相關指標呈現一定相關性,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