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玉,胡亞萍,黃曉瑩,靳海英,王斌杰
(1.開封市人民醫(yī)院影像科,開封475000;2.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開封475000)
食管癌是臨床中常見的胸部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fā)病例48.2 萬,中國每年新發(fā)病例23.7 萬,約占全球食管癌新發(fā)總數的50%。大多數食管癌患者確診時已為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20%,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1]。由于晚期食管癌患者錯過根治性手術治療最佳時期,放療已成為中晚期食管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而準確勾畫腫瘤范圍是放療能否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放療靶區(qū)勾畫常用的影像學技術,但因軟組織分辨能力較差,在確定食管癌病變長度方面誤差較大[3]。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能較清晰地顯示軟組織結構,有利于放療靶區(qū)勾畫[4]。本研究旨在采用MRI 彌散加權影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聯(lián)合T2WI 影像與CT 影像融合技術對晚期食管癌放療靶區(qū)進行勾畫,探討該技術在食管癌放療中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局部晚期患者31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組織病理學確診。(2)化療前均行CT 和MRI 檢查(兩次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1 周),無遠處轉移。(3)病理資料、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具有CT 和MRI 檢查禁忌證。(2)具有放療禁忌證。(3)影像學圖片不清晰。符合條件的入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8 例,年齡50~75 歲,中位年齡64 歲,鱗癌25 例,非鱗癌6 例,病灶部位:頸段10 例,胸段21 例,區(qū)域淋巴結轉移8 例,T3期10 例,T4期17 例,N0 期4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CT 掃描 采用Philips 16 排螺旋CT 模擬機( 德國飛利浦公司)進行掃描,患者取仰臥位,雙臂抱頭,采用真空墊體模固定體位,體表十字線采用激光燈標記,掃描時保持平靜。掃描參數:電壓120 kV,電流150 mA,準直器寬度4 mm,旋轉時間1 s,掃描厚度5 mm。掃描完成后,將圖像傳輸美國Varian 公司的Eclipse 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
1.2.2 MRI 掃描 采用Magentom Espree1.5T 磁共振儀(德國西門子)進行MRI 平掃(橫斷位T1WI、矢狀位T2WI)及DWI 成像。患者取仰臥位,雙臂抱頭,采用真空墊體模固定體位,體表十字線采用激光燈標記,采用體部線圈。T1WI 掃描參數:TR 3.25 ms,TE 1.30 ms,層間距0.6 mm,層厚5 mm,矩陣256×256。T2WI 掃描參數:TR 7840 ms,TE 110 ms,層間距1.0 mm,層厚5 mm,矩陣320×320。DWI 掃描參數:TR 3 400 ms,TE 100 ms,層間距1.5 mm,層厚5 mm,矩陣128×128。彌散方向為3,擴散敏感梯度b 值為400 s/mm2。掃描完成后,將圖像傳輸美國Varian 公司的Eclipse 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
1.2.3 圖像融合 CT 圖像和MRI 圖像均采用Eclipse 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容積重建,將CT 掃描顯示高密度和MRI 掃描顯示高信號的標記點作為圖像融合參考點。基準層面根據定位標記點進行手動融合,然后插值融合處理其余層面。
1.2.4 靶區(qū)勾畫 由3 名放療科醫(yī)師分別對CT圖像和融合圖像進行靶區(qū)勾畫。CT 圖像以食管壁厚度>5 mm 和(或)不含氣食管直徑>10 mm、局部管腔不規(guī)則狹窄和(或)食管壁全周性或局限性增厚為標準,勾畫食管癌大體腫瘤靶區(qū)(gross target volume, GTV)。融合圖像以DWI 圖像高信號區(qū)為參考,勾畫食管癌GTV。臨床靶區(qū)(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為GTV 上下分別外放2 cm,前后左右分別外放1 cm,對食管亞臨床病灶進行預防性照射。
1.2.5 參數測量及分析 通過Eclipse 軟件測量勾畫食管癌GTV 的實際體積,并通過靶區(qū)CT 三維重建,測量勾畫的靶區(qū)長度,在CT 圖像和融合圖像上測量病變最大層面腫瘤厚度。每個病例均由3 名放療科醫(yī)師進行參數分析(分別計為A、B、C 組),計算每個病例測量GTV 和CTV 體積、長度、厚度的變異系數CV 及Ratio 比值。CV=標準差/均數,CV 值越小代表離散程度越小,Ratio 值=最大值/最小值,Ratio 越小代表數據變異程度越小。分析CT 圖像與融合圖像GTV、CTV 體積差異的影響因素,以GTV、CTV 體積差異分別作為因變量,以患者病理類型、病灶部位、分期等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推斷。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表現 CT 圖像對食管癌病變邊界顯示不清,見圖1。MRI 與CT 融合圖像可清晰地顯示食管癌解剖結構,易于區(qū)分食管癌邊界與周圍組織器官,見圖2。
圖1 CT 圖像Fig 1 CT image
圖2 CT 與MRI 融合圖像Fig 2 CT and MRI fusion image
2.2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靶區(qū)勾畫相關參數比較 不同組以CT 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和CTV體積、GTV 和CTV 長度、GTV 和CTV 厚度均大于以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和CTV 體積、GTV和CTV 長度、GTV 和CTV 厚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靶區(qū)勾畫相關參數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related to target delineation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表1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靶區(qū)勾畫相關參數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related to target delineation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參數GTV 體積/cm3組別GTV 長度/cm GTV 厚度/cm CTV 體積/cm3 CTV 長度/cm CTV 厚度/cm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CT 融合圖像 t P 93.12±10.48 85.23±7.54 3.403 0.001 96.38±12.32 86.01±7.85 3.952 <0.001 98.21±12.87 86.48±8.01 4.308 <0.001 9.15±0.58 8.84±0.47 2.312 0.024 9.38±0.63 8.93±0.53 3.043 0.004 10.14±0.67 9.02±0.51 3.438 0.001 4.98±0.35 4.81±0.28 2.112 0.039 5.14±0.41 4.92±0.32 2.355 0.022 5.43±0.47 5.10±0.43 2.885 0.005 683.54±52.35 615.67±47.58 5.342 <0.001 703.14±57.73 630.31±49.36 5.339 <0.001 726.54±61.55 641.53±52.11 5.869 <0.001 11.15±0.79 10.45±0.56 4.025 <0.001 11.23±0.81 10.64±0.60 3.329 0.002 12.08±0.93 10.97±0.68 5.364 <0.001 9.12±0.62 8.80±0.53 2.184 0.033 9.28±0.62 8.94±0.57 2.248 0.028 9.57±0.74 9.14±0.65 2.431 0.018
2.3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GTV 相關參數CV值及Ratio 值比較 3 名放療科醫(yī)師以CT 圖像或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體積、GTV 長度和GTV 厚度有一定差別,以CT 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體積、GTV 長度和GTV 厚度CV 值、Ratio 值均大于以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體積、GTV長度和GTV 厚度CV 值、Ratio 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CTV 相關參數CV值及Ratio 值比較 3 名放療科醫(yī)師以CT 圖像或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CTV 體積、CTV 長度和CTV 厚度有一定差別,以CT 圖像為基礎勾畫的CTV 體積、CTV 長度和CTV 厚度CV 值、Ratio 值均大于以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CTV 體積、CTV長度和CTV 厚度CV 值、Ratio 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GTV、CTV 體積差異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顯示,頸段食管癌、T4期食管癌是影響CT 圖像與融合圖像GTV 體積、CTV 體積差異的獨立相關因素(P<0.05),見表4。
表2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GTV 相關參數CV 值及Ratio 值比較((±s)Tab 2 Comparison of CV value and Ratio value of GTV related parameters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表2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GTV 相關參數CV 值及Ratio 值比較((±s)Tab 2 Comparison of CV value and Ratio value of GTV related parameters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組別 GTV 體積 GTV 長度 GTV 厚度CV 值 Ratio 值 CV 值 Ratio 值 CV 值 Ratio 值CT 0.25±0.10 2.15±0.68 0.21±0.09 2.04±0.61 0.18±0.08 1.92±0.57融合圖像 0.18±0.06 1.78±0.52 0.15±0.05 1.72±0.49 0.11±0.04 1.64±0.41 t 3.342 2.407 3.245 2.277 4.357 2.220 P 0.001 0.019 0.002 0.026 <0.001 0.030
表3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CTV 相關參數CV 值及Ratio 比較((±s)Tab 3 Comparison of CV value and Ratio value of CTV related parameters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表3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勾畫CTV 相關參數CV 值及Ratio 比較((±s)Tab 3 Comparison of CV value and Ratio value of CTV related parameters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s)
組別 CTV 體積 CTV 長度 CTV 厚度CV 值 Ratio 值 CV 值 Ratio 值 CV 值 Ratio 值CT 0.27±0.11 2.19±0.66 0.24±0.10 2.08±0.59 0.20±0.09 1.95±0.58融合圖像 0.19±0.08 1.81±0.55 0.17±0.04 1.75±0.51 0.12±0.05 1.65±0.44 t 3.275 2.463 3.619 2.356 4.326 2.294 P 0.002 0.018 0.001 0.022 0.001 0.025
表4 CT 圖像與融合圖像GTV 和CTV 體積差異的多因素分析Tab 4 Multi factor analysis of GTV and CTV difference between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
調強放療是目前腫瘤放療常用技術,其目標是將放射線最大限度地集中至靶區(qū),盡量減少周圍器官和組織的不必要照射,所以對放療前靶區(qū)勾畫范圍精確度要求很高,確定一種準確、有效靶區(qū)勾畫方法十分重要[5-6]。CT 是目前常用于食管癌放療靶區(qū)勾畫的影像學方法,但CT 對軟組織結構顯示清晰度較差,不易區(qū)分食管癌病灶邊界,如食管潰瘍、水腫等病理改變也會使食管管壁增厚,但CT 難以將之與食管癌管壁增厚區(qū)分,從而造成靶區(qū)勾畫欠準確,導致正常組織受到照射,病灶漏照,因此需結合其他技術來提高靶區(qū)勾畫的準確性[7]。既往研究指出,食管鏡和食管造影能準確地測量食管癌的病灶長度,但與CT 圖像均不能良好地融合,所以無法用于食管癌放療靶區(qū)勾畫[8]。
MRI DWI 是通過測量水分子擴散運動變化來反映組織空間結構、細胞密度變化,可早期發(fā)現腫瘤性病灶,確定病灶范圍。與正常組織比較,腫瘤組織細胞密度較大,且呈多型性,所以細胞間隙較窄,水分子運動受限,DWI 圖像呈高信號[9-11]。既往研究顯示,DWI 應用于多種惡性腫瘤全身成像,能判斷病灶浸潤范圍及轉移情況,但對體內器官邊界顯示不清,導致與CT 圖像融合效果不理想[12]。T2WI 則能清晰地顯示病灶邊界與組織輪廓,且與DWI 影像為同機掃描,故本研究以T2WI 為中介,實現了CT 圖像與DWI 的良好融合。本研究發(fā)現,以CT 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和CTV 體積、GTV和CTV 長度、GTV 和CTV 厚度均顯著大于以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 和CTV 體積、GTV 和CTV長度、GTV 和CTV 厚度,提示以CT 圖像為基礎勾畫的GTV、CTV 在體積、長度及厚度方面均明顯高估,以融合圖像為基礎勾畫放療靶區(qū),能縮小放射區(qū)域,更準確地反映病灶范圍。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造成兩種勾畫方案GTV、CTV 體積差異的因素主要體現在頸段、非手術治療食管癌臨床分期T4期的病例上。頸段食管癌GTV、CTV 體積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頸段周圍軟組織較多,如咽部、肌肉、器官等,這些軟組織是否受侵及受侵范圍采用CT檢查不易分辨,CT 圖像對腫瘤是否侵犯周圍組織顯示不佳,所以兩種勾畫方案在T4期食管癌GTV、CTV 體積方面有明顯差異[13-14]。
此外,臨床實踐中,不同放療醫(yī)師對同一病例靶區(qū)勾畫范圍往往不一致,即使同一放療醫(yī)師,在不同時間點對同一病例靶區(qū)勾畫范圍也有所不同。有研究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與放療醫(yī)師經驗不同、腫瘤邊界不清、勾畫靶區(qū)標準不一致有關[15]。降低靶區(qū)勾畫差異的方法除了增加醫(yī)師臨床經驗、制定統(tǒng)一勾畫靶區(qū)標準外,還可通過提高周圍組織與病灶對比度,使病灶邊界更易區(qū)分而實現。本研究3 名放療醫(yī)師對每例病例進行GTV、CTV 勾畫,結果顯示,不同醫(yī)師在CT 圖像勾畫GTV 和CTV 體積、長度及厚度的CV 值和Ratio 值均顯著大于融合圖像,提示CT 與DWI 融合圖像上勾畫放療靶區(qū)一致性較高,穩(wěn)定性較好。
綜上所述,DWI 聯(lián)合T2WI 影像融合CT 影像技術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療靶區(qū)勾畫中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相對于CT 圖像,能提高靶區(qū)勾畫準確性,降低周圍正常組織不必要照射。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統(tǒng)計結果可能存在偏倚,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