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吉
摘要 [目的]篩選防控水稻紋枯病的高效藥劑。[方法]按照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研究防治水稻紋枯病常見藥劑控病效果。[結(jié)果]6種藥劑在試驗條件下對水稻生長安全,以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mL/hm2的病指防效最高。[結(jié)論]該研究為有效防控水稻紋枯病合理選用藥劑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水稻紋枯病;藥劑;防效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rice sheath blight.[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pesticide field efficacy test, the control effect of common fungicides on rice sheath blight was studied.[Result] All tested six fungicides were safe to rice growth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disease index of 32.5% Difenoconazoleazoxystrobin SC 600 mL/hm2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basis for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fungicides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ice sheath blight.
Key words Rice sheath blight;Pesticide;Control effect
水稻紋枯病是合肥市水稻上的主要病害,高密度、高水肥等栽培模式使其常年均為偏重至重發(fā)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趨勢,防治后實際危害多達中等至偏重程度,導致水稻減產(chǎn)10%~15%,是制約水稻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主要瓶頸[1-2]。為此,2019年筆者選用合肥市農(nóng)資市場上防治水稻紋枯病應用面積較大的幾種常見藥劑開展了防效對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合肥市防治的高效藥劑[3-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對象。水稻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1.1.2 作物與品種。水稻,品種為嘉興8號,易感紋枯病[5-6]。
1.1.3 供試藥劑。125 g/L井岡·蠟芽菌AS,上海農(nóng)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SC,江蘇長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苯甲·丙環(huán)唑EC(愛苗),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WDG(拿敵穩(wěn)),拜耳作物科學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阿米妙收),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24%噻呋酰胺SC(滿穗),陶氏益農(nóng)公司。上述供試藥劑均為市售產(chǎn)品。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春生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直播雙季晚稻田中進行。供試田為土類湖泥田,有機質(zhì)含量19.4 g/kg,pH 5.5,肥力水平中等、均勻,面積1 334 m2,田塊平整,排灌條件好。供試水稻7月24日播種,播干種量135 kg/hm2。未施基肥,播種后22 d(莖葉除草、復水后6 d)施51%復合肥(N∶P∶K=17∶17∶17)375 kg/hm2、尿素112.5 kg/hm2促進分蘗,水稻孕穗初期追施尿素75 kg/hm2;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水稻長勢較好且均勻。施藥時水稻處于孕穗初期,紋枯病為流行盛期,田間多為1級病株,3級病株很少。施藥后供試區(qū)域多為持續(xù)高溫并伴隨降雨,高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利于紋枯病流行。最后1次防效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空白區(qū)紋枯病病指為16.69~21.71,平均19.69,達偏重流行程度。試驗期間供試田未施用除供試藥劑外的其他殺菌劑。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試驗設7個處理:①125 g/L井岡·蠟芽菌AS3 750 L/hm2;②430 g/L戊唑醇SC 300 mL/ hm2;③30%苯甲·丙環(huán)唑EC 300 mL/hm2;④75%肟菌·戊唑醇WG 225 mL/hm2;⑤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⑥24%噻呋酰胺SC 375 mL/hm2;⑦空白對照區(qū)。每處理重復3次,21個小區(qū)。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40 m2。
1.3.2 施藥時期、次數(shù)及方法。
8月29日施藥,水稻正值孕穗初期,為紋枯病流行盛期。試驗期間共施藥1次。
按試驗設置的用藥量及450 L/hm2對水量的比例,先稱量出用藥量及對水量,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用先瑞WBD-20型電動噴霧器(煙袋頭式噴頭,噴孔直徑0.9 mm,工作壓力4~5 kg/cm2)細水均勻噴霧于稻株各部;改變藥劑處理前均用清水洗凈噴霧器;空白區(qū)噴等量清水。噴藥時另加10%四氯蟲酰胺SC 750 mL/hm2、50%吡蚜酮WG 15 g/hm2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
1.3.3 田間管理。施藥前劃定小區(qū),用鐵鍬挖泥壘成15 cm寬、12~15 cm高的隔水土埂,避免相鄰處理區(qū)間藥液隨雨水或灌溉水的相互流動或滲透而影響試驗結(jié)果。施藥前1 d給供試稻田補水至水層深5~7 cm,并確保各小區(qū)間不串灌、遇中等及以下強度降水后不能有水溢出隔水埂外。施藥后保水至自然落干。
1.4 調(diào)查與記載項目
1.4.1 氣象資料。8月29日施藥當日凌晨小雨,白天多云,東南風1級,氣溫19~28 ℃。施藥前后7 d(8月28日至9月3日)極端高、低溫分別為32、19 ℃,日平均氣溫與常年相近;降雨日5 d,累計降雨量15.4 mm。
1.4.2 安全性觀察。施藥后7、14、21 d防效調(diào)查時目測各處理區(qū)水稻是否出現(xiàn)株高、葉形、葉色等生長異?,F(xiàn)象,觀察各藥劑處理對處于孕穗初期水稻的生長是否安全。
1.4.3 防治效果調(diào)查。
1.4.3.1 調(diào)查時間和次數(shù)。施藥前調(diào)查水稻紋枯病病情基數(shù),施藥后7 d(9月5日)、14 d(9月12日)、21 d(9月19日)分別調(diào)查各處理區(qū)水稻紋枯病病情。試驗期間共調(diào)查或觀察5次。
1.4.3.2 調(diào)查方法。每小區(qū)同向單對角線法選5點,每點調(diào)查相連的100株水稻,共500株水稻,分級記載樣點內(nèi)水稻病莖蘗數(shù),按9級分級標準進行記載,計算病情指數(shù)、病指防效。紋枯病的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斑;1級.倒四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3級.倒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5級.倒二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9級.全株發(fā)病,提早枯死[7]。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運用DPS 7.05軟件對各處理的病指防效經(jīng)反正弦轉(zhuǎn)換后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測驗其差異顯著性[8]。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莖蘗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diào)查總莖蘗數(shù)×9)×100
病指防效=[1-空白區(qū)藥前病指×處理區(qū)藥后病指/(空白區(qū)藥后病指×處理區(qū)藥前病指)]×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水稻生長安全性
藥后觀察均未見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的株高、葉形、葉色等有明顯生長異?,F(xiàn)象,表明在試驗條件下各參試藥劑劑量處理對處于孕穗期的水稻生長較安全。
2.2 防控效果
各參試劑量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控效果見表1。由表1可知,該試驗設置的6種藥劑于水稻紋枯病流行盛期對水噴霧,對紋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效,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24%噻呋酰胺SC 375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mL/hm2各次防效相對接近,以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控病效果最好;3個處理均顯著優(yōu)于125 g/L井岡·蠟芽菌AS3 750 L/hm2、430 g/L戊唑醇SC 300 mL/hm2、30%苯甲·丙環(huán)唑EC 300 mL/hm2處理。
從各參試藥劑持效性表現(xiàn)來看,藥后7 d,各處理區(qū)施藥前被病菌侵染后尚未顯癥的稻株藥后7 d大量顯癥,直觀上應表現(xiàn)為此時病情蔓延較快,但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紋枯病病指增長較小,說明各藥劑處理有較好的防控效果。藥后14、21 d各處理的防控效果差異較大,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24%噻呋酰胺SC 375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mL/hm2 3個處理區(qū)紋枯病的病指上升較小,但125 g/L井岡·蠟芽菌AS3 750 L/hm2、430 g/L戊唑醇SC 300 mL/hm2、30%苯甲·丙環(huán)唑EC 300 mL/hm2處理區(qū)新增病株多,發(fā)病嚴重,病指增幅大,防效低。說明32.5%苯甲·嘧菌酯SC、24%噻呋酰胺SC、75%肟菌·戊唑醇WG在試驗劑量下對水稻紋枯病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且持效期明顯長于其余3種藥劑處理。
3 結(jié)論與討論
各參試藥劑對處于孕穗期的水稻生長安全,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24%噻呋酰胺SC 375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mL/hm2 3個處理在水稻紋枯病流行盛期施藥均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控病時間較長。從控病效果、殺菌譜(兼治稻曲病、稻瘟病等水稻穗期病害)及性價比(價格)等方面綜合考慮,推薦使用藥劑及劑量以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L/hm2、24%噻呋酰胺SC 375 mL/hm2 2個劑量為宜。如在水稻紋枯病流行初期施藥建議考慮使用30%苯甲·丙環(huán)唑EC 300 mL/hm2,按用藥量對水量不少于450 L/hm2,細水均勻噴霧于稻株中下部[9-10]。
參考文獻
[1] 陳利鋒,徐敬友.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1.
[2] 陳敏,康曉慧.芽孢桿菌Drt-11防治水稻紋枯病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6,19(1):53-57.
[3] 曹奎榮,陳婕,王曄青,等.水稻紋枯病防治適期和對口藥劑試驗[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9,60(11):1978-1980.
[4] 蔡超,闞李斌,姜海平,等.不同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田間藥效試驗[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1(2):124.
[5] 左示敏,陳天曉,鄒杰,等.水稻不同類群品種間的紋枯病抗性評價和抗病新種質(zhì)篩選[J].植物病理學報,2014,44(6):658-670.
[6] 劉永峰,陳志誼,吉健安,等.江蘇省水稻主栽及區(qū)試品種對水稻紋枯病的抗性分析[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34(1):27-28,41.
[7] 國家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篏B/T 17980.20—200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125-128.
[8]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648.
[9] 鄭智華.32.5%苯甲·嘧菌酯防治水稻病害田間藥效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16,34(4):20-22.
[10] 劉仕.24%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效果試驗[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1,17(14):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