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葦 鐘渝翔 廖禮姝 梁麗
【摘要】目的:評估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兒童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90例,隨機分為TBL教學模式組(n=45)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n=45)兩組,統(tǒng)計分析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學效果。結果:TBL教學模式組學生的病例分析測試成績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P<0.05),但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TBL教學模式組學生認為提升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掌握知識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比例95.6%(43/45)、97.8%(44/45)、88.9%(40/45)、95.6%(43/45)、95.6%(43/45)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71.1%(32/45)、80.0%(36/45)、68.9%(31/45)、73.3%(33/45)、77.8%(35/45)(P<0.05)。在滿意度方面,TBL教學模式組為93.3%(42/45),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為77.8%(35/45),前者顯著高于后者(P<0.05)。結論: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好。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 ?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 ?應用 ?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3-0116-02
兒童口腔醫(yī)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對多且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掌握,同時許多知識點重復口腔其他學科,此外教學大綱中具有較少的兒童口腔醫(yī)學學時,重復講授一方面對時間造成了浪費,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學生學習熱情的降低,無法將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獲取過來[1]。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兒童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90例的臨床資料,評估了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兒童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90例,隨機分為TBL教學模式組(n=45)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n=45)兩組。TBL教學模式組學生中男性25例(55.6%),女性20例(44.4%),年齡21-25歲,平均(23.5±4.2)歲。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21~23歲25例(55.6%),24~25歲20例(44.4%)。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學生中男性26例(57.8%),女性19例(42.2%),年齡21-25歲,平均(24.1±4.0)歲。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21~23歲24例(53.3%),24~25歲21例(46.7%)。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
1.2方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為教師向學生講授多媒體課件等;TBL教學模式組患者采用TBL教學模式,具體操作為:1)主講教師將TBL教學模式課程的方法、意義等介紹給學生,用多媒體將病例資料放映給學生,將一張涂刮式答題卡、刮卡用硬幣配備給學生;2)個人測試。所有學生均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個人測試完成,教師對成績進行統(tǒng)計;3)團隊測試。依據(jù)確定的分組標準分學生為5個團隊,每個團隊9人,各個團隊在規(guī)定時間內討論,將一致答案獲取過來后在涂刮式答題卡上將原測試題完成,教師對各組成績進行統(tǒng)計;4)各團隊代表對結果進行匯報討論,然后將相關理由提出來,其他學生補充發(fā)言;5)教師點評并總結本次教學。
1.3觀察指標
1)考試成績。包括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病例分析測試成績;2)教學效果。采用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提升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掌握知識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3)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總分0~100分,0~59分表示不滿意,60~69分表示一般,70~84分表示基本滿意,85~100分表示非常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采用SPSS21.0,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比較
TBL教學模式組學生的病例分析測試成績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P<0.05),但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比較
TBL教學模式組學生認為提升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掌握知識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比例95.6%(43/45)、97.8%(44/45)、88.9%(40/45)、95.6%(43/45)、95.6%(43/45)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71.1%(32/45)、80.0%(36/45)、68.9%(31/45)、73.3%(33/45)、77.8%(35/45)(P<0.05)。見表3。
2.4 兩組學生的滿意度比較
在滿意度方面,TBL教學模式組為93.3%(42/45),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為77.8%(35/45),前者顯著高于后者(P<0.05)。見表4。
3.討論
2002年,Larry Michaelsen(美國教育學家)將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教學模式提了出來[2]。在醫(yī)學教學中,TBL教學模式屬于一種討論式教學方法,指運用合適的分組方法,在臨床前期或臨床課程中分學生為幾個團隊,將基礎設定為團隊,共同對病例分析進行學習并完成,一方面能夠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起來,另一方面還能夠將學生的個人潛能激發(fā)出來[3]。TBL教學模式給予優(yōu)良中差學生的搭配以充分強調,通過團隊討論,共同學習,將團隊的互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最終實現(xiàn)共同進步[4]。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對知識進行傳授,學生被動學習,主要在課堂聽課中參與,將筆記記錄下來,學習目的為應對考試[5]。而TBL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包括將教學目標制定出來、將學習材料、測試試卷準備出來,學生互助、問題式、主動學習,課前依據(jù)教學目標獨立課外學習,課堂上在小組討論中積極參與[6]。
TBL教學模式下選擇的病例為兒童口腔醫(yī)學中常見疾病患兒,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包括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年輕恒牙牙髓炎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治療。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應該對以下原則進行嚴格遵循:1)問題相同。團隊測試試卷和個人測試試卷相同;2)選項具體化。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利用起來將問題解決掉;3)同時作答。為了對各個團隊相互影響而將主意改變的現(xiàn)象進行有效避免,讓其同時分開作答[7]。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8],在臨床醫(yī)學教學、口腔醫(yī)學教學中,TBL教學模式能夠將良好的教學效果獲取過來。本研究結果表明,TBL教學模式組學生的病例分析測試成績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但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之間的差異不顯著,說明依據(jù)學習成績采用優(yōu)良中差組合原則使各個團隊具有類似的能力水平,進而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團隊合作能夠將團內所有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充分調動起來,最終將最佳的成績獲取過來。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為學生采用刮卡方式答題,當時就能夠知道自己答案的正確與否,能夠為學生對原因進行及時思考與討論提供有利條件。帶教老師也能夠對學生刮中正確答案所需次數(shù)進行了解,從而較為客觀地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程度。
相關醫(yī)學調查結果表明[9],學生課前極少了解TBL教學模式,而經(jīng)TBL教學模式教學后,大部分學生認為TBL教學模式能夠促進自身團隊合作精神、臨床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能夠促進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可以繼續(xù)應用于未來的教學中。本研究結果表明,TBL教學模式組學生認為提升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掌握知識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比例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在滿意度方面,TBL教學模式組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為TBL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激烈討論,將自己的見解闡述出來,一方面將知識獲取過來,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升,將學生的自信心、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起來。教師為了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也不斷學習,能夠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及教學水平,使教學相長得以實現(xiàn)。因此說TBL教學模式有效補充、完善、優(yōu)化了現(xiàn)有多種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育中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綜上所述,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佳,李伯琦,孫大磊, 等.LBL與TBL教學法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C].中華口腔醫(yī)學會.2015年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2015:86-89.
[2]梅梅,顧鏡月,王顯鶴, 等.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估[J].醫(yī)學信息,2015(22):8.
[3]吳禮安,周子凌,白玉娣, 等.基于MIMICS軟件的三維重建技術在兒童口腔醫(yī)學《牙內陷》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28):75-78.
[4]許良,吳補領,呂婉瑜, 等.兒童口腔醫(yī)學混合式PBL教學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7(4):477-479.
[5]葛鑫,軒昆,周志斐, 等.PBL教學法在八年制學員兒童口腔醫(yī)學實習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4):473-476.
[6]林育華,池政兵.PBL教學法在兒童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5(3):161-163.
[7]蔣旸,葛鑫,汪璐璐, 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應用于兒童口腔醫(yī)學本科教學的初步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6(4):233-234.
[8]王星,張少杰,史君, 等.基于兒童解剖學教材編撰的思考和建議[J].解剖學雜志,2019(4):430-431.
[9]Corrado Cancedda, Phil Cotton, Joseph Shema, etal. Heal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Capacity Strengthening Throug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artnerships: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Program in Rwanda[J]. Int J Health Policy Manag. 2018(11):1024-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