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是當今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和任務。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教材文本語境、拓展詞匯教學、挖掘文本內(nèi)涵以加強德育滲透的三個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道德品格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德育滲透
【作者簡介】李娟娟,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錦園小學。
《小學英語課標(2011版)》強調(diào)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要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小學階段是道德情操、心理成長和行為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形成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奠定思想基礎的重要時期。每一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時刻牢記教育者的光榮使命和任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zhì),更注重從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出發(fā),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升華,做到潤德細無聲,聲聲入人心。以下將分享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促進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幾點做法。
一、圍繞文本語境,孕育學生助人的良好品德
新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三大主題語境,分別是“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也就是說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nèi)涵理解和學習策略運用。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開展教學。文本語境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學生在語境中能直觀地理解語言的真正意義,能學習到文本所展現(xiàn)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學生在和教師不斷深入的探討中,獲得正確的價值判斷,得到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的熏陶。圍繞文本內(nèi)容,點燃學生運用語言的熱情,達到真實運用語言的目標,同時也孕育了學生優(yōu)秀的品德認知,如誠實、勇敢、信心、友愛、樂于助人等。
如外研版四上《The magic paintbrush》一課中,馬良畫食物,結(jié)果變成了真的食物,而壞人畫金子,卻變成了蛇。學生了解故事脈絡后,教師讓學生將兩大主角進行對比,并思考為什么他們的畫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學生給出了許多個人的看法,如:The man was bad.Ma Liang was good.Ma Liang helped people.But the bad man didnt help people.So the paintbrush only helped Ma Liang.之后教師總結(jié)點題:Yes!The paintbrush was magic!接著,教師讓學生討論自己助人的經(jīng)歷:Did you help people?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幫助人的經(jīng)歷。教師總結(jié):We dont have Ma Liangs magic paintbrush.But we have warm hearts.We can also help others in our own way.教師呈現(xiàn)以下話語,并與學生一起朗讀:Where there is love,there is magic.(哪里有愛,哪里就有魔法)學生在情感教育中體會并學習馬良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人,明白自己小小的愛心匯聚起來也能擁有幫助他人的魔力。
二、拓展詞匯含義,生成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和理想
詞匯是構(gòu)建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正如英國語言學、教學法專家威爾金斯所說:無語法,能表達一點思想;無詞匯,則無法表達思想(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要開拓詞匯教學的含義,把知識內(nèi)容與其承載的思想同時內(nèi)化為學生的思想和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效的德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教師要有睿智的雙眼、思維敏捷的應變能力,及時捕捉詞匯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因勢利導,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激發(fā)出共鳴,讓德育自然而然地進行。教育學生具備管理自己的良好意志,樹立學生公平、正直、熱愛勞動和艱苦樸素的職業(yè)意識和理想,養(yǎng)成刻苦學習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如教學外研版三上《Im going to be a driver.》這一課,教師在教學driver時,不僅局限于該詞的音、形、義,而且引導學生擴展“What is he going to drive”學生回答“He is going to drive a bus/taxi/car/train…”豐富drive一詞的用語方式,并進一步讓學生討論:They are all drivers.What do you know about drivers?學生們紛紛回答:No drinks.We should obey the rules.They should not drive so quickly when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教學中還滲透了交通規(guī)則,滲透了有關司機的職業(yè)道德知識和對這一職業(yè)的尊敬,如司機很辛苦、不能疲勞駕駛、不能酒駕等。隨著本課學習任務的逐步完成,教師接著再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dream job”。學生的職業(yè)夢想更集中在社會上比較認可的、工資較高的職業(yè),如醫(yī)生、警察、影星等。這時教師巧妙地抓住學生選擇的職業(yè)很集中、冷門職業(yè)不選這一現(xiàn)象,適時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No one chooses farmer…Are these jobs important? 學生回答:Every job is important.讓學生尊重每一個職業(yè),每一個職業(yè)都有它的重要性。教師追問:What should we do for our dream jobs?學生得到德育啟發(fā):We should study hard.We should listen carefully.We should learn a lot…教師總結(jié):Try hard.Believe in the power of the dreams.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Try harder,and your dream will come ture.學生自主悟出:要為自己尊敬的夢想奮斗,要相信夢想的力量,有志者事竟成。課堂中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是通過與學生的自然交流,讓學生自主感悟來實現(xiàn)的,毫不生硬,巧妙無痕,令學生感悟至深,展現(xiàn)了師生共建的生命課堂。
三、挖掘跨文化因素,抒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zhì)。”教師要多維度研讀教材,教材的文本內(nèi)涵及背后存在的人文價值和情感教育因素,都需要教師去挖掘、提取,才能轉(zhuǎn)化為提升學生語言發(fā)展能力的驅(qū)動力。對異國文化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是人文性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同時教育學生在了解他國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學會傳承、傳播我國文化,以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為驕傲和自豪,做到心中有祖國。了解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要淡化德育痕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跨文化教育,在汲取語言知識的同時吸收思想教育的甘霖,學好英語并擁有國際化視野,孕育愛國情懷的種子。
如外研版五下《Well see lots of very big stones.》一課,通過Amy和Lingling談論旅游計劃,學生了解到英國著名歷史遺跡Stonehenge。在解決“How old is Stonehenge”這一問題時,教師將它和長城的歷史進行對比,知道“Stonehenge is older than the Great Wall”,讓學生體會“Stonehenge is a very old place”這一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播放表現(xiàn)祖國大好河山的視頻:Amy showed us a good trip plan for the Stonehenge.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interesting and wonderful places in China.Lets enjoy it.教師以五一假期為契機,以向Amy展示祖國大好河山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后,教師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旅游計劃:Now lets make a May Day trip plan about China to show Amy。I have a trip plan too.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y plan? 然后學生在小組中談論自己的五一旅游計劃,并在全班展示。教師提出寫一封關于五一旅游計劃的信給國外小朋友:Now you have lots of very good trip plans.Now lets write a letter to Amy,and welcome her to China,ok?通過制定自己的旅游計劃,達到語言的學以致用,彰顯語言學習的生命力。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歷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學生樂于向外國朋友傳播祖國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交流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課程內(nèi)涵豐富,有自身獨特的意義和魅力。教學中要減少牽強附會、貼標簽式的德育滲透,應將潛伏在文本中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深挖出來,適時整合,點滴融入。教師要以積極的、正能量的情感和態(tài)度,在與學生的課堂對話中,在與文中人物的情感交互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層層深入,不斷升華,步步深入人心。同時更應該增強德育滲透的長期效果,引導學生將學到的品德、規(guī)范付諸日常行為中,引領學生把德育規(guī)范與行為實踐相結(jié)合,從而養(yǎng)成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青梅.福建省小學英語全國賽獲獎教學設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陳波.在小學英語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
[4]章兼中.小學英語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