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芹
(甘肅省敦煌市醫(yī)院外二科,甘肅 敦煌 736200)
創(chuàng)傷骨折是因突發(fā)事故或暴力打擊等外源性創(chuàng)傷事件所造成的骨折,傷后會出現劇烈疼痛,不僅會承受巨大痛苦,還會影響其身心健康、運動功能與創(chuàng)傷恢復,病情嚴重者全身狀況會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安全[1]。應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止痛,以緩解疼痛,減輕其痛苦[2-3]。研究指出[4],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緩解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改善生活質量。中醫(yī)護理以對患者實施系統(tǒng)、全面的生理與心理干預為主要理念[5],但有關中醫(yī)特色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心理狀態(tài)及康復效果的影響研究較少見。我院對收治的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實施中醫(yī)特色護理,旨在觀察其應用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抽取甘肅省敦煌市醫(yī)院骨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130例。按隨機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均65例。對照組有男 42 例,女 23 例,年齡 21~74(42.88±11.30)歲,其中18例脊柱骨折,14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11例盆骨骨折。干預組有男43例,女22例,年齡19~73(42.75±11.09)歲,其中 19 例脊柱骨折,16 例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9例盆骨骨折。兩組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可比性(P>0.05)。
納入:(1)均經檢查確診為創(chuàng)傷骨折;(2)無語言表達障礙、意識清楚,認知及理解能力正常;(3)依從性高、能配合醫(yī)護工作和堅持隨訪;(4)知情同意。
排除:(1)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2)拒絕配合治療或用藥依從性差者。
1.4.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骨科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體位護理、飲食指導、換藥指導和疼痛護理等。
1.4.2 干預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中醫(yī)疼痛控制護理,措施如下:(1)耳穴壓豆。選取與創(chuàng)傷骨折部位對應的耳穴,使用乙醇消毒后于疼痛敏感點埋籽,持續(xù)按壓穴位1~2min,如自覺疼痛加重則持續(xù)按壓3min,每日按壓 2~3次。(2)中藥內服。中藥組方:川芎、當歸各12g,地鱉蟲、黃芪、白術、澤蘭、澤瀉各20g,按常規(guī)方法煎煮,取汁后分兩次口服。(3)情志護理。辨證后實施針對性情志護理:對于肝氣郁結者,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溝通,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交流中盡量避免談及可能影響其情緒的話題;對于心腎不交型患者,應主動安慰和鼓勵,使其放松心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如為心虛膽怯型,可向其介紹既往經治療后康復效果較好的病例,在工作中積極主動,以熱忱的工作態(tài)度感染患者,此外還可輔以音樂療法、深呼吸療法提高情志護理效果。
1.5.1 疼痛程度評分[6]
采用NRS評估干預前后患者自感疼痛情況,以0~10共11個數字衡量疼痛程度,讓患者自行標記,分為無疼痛癥狀(計為0分)、輕度疼痛患者睡眠質量不受影響(計為1~3分)、中度疼痛且睡眠質量下降(計為4~6分)、重度疼痛且嚴重影響睡眠(計為7~9分)和自感疼痛十分劇烈(計為10分)共5個等級。
1.5.2 關節(jié)功能評分
骨折愈合和住院時間采用Harris評分評估關節(jié)功能改善情況,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7]。記錄骨折愈合及住院時間。
1.5.3 康復效果[8]
分為優(yōu)、良、可、差四級:優(yōu):術后功能基本恢復,無并發(fā)癥及后遺癥;良: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復,無并發(fā)癥及后遺癥;可:存在功能障礙,生活基本可自理,未見嚴重并發(fā)癥及后遺癥;差:存在嚴重功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并有嚴重并發(fā)癥。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平均年齡、NRS評分、骨折愈合時間、關節(jié)功能評分、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予 t檢驗,計數資料予 χ2檢驗,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不同時點干預組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各時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各時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7d后 干預14d后 干預21d后對照組(n=65) 4.16±1.22 3.40±0.63 2.94±0.57 2.45±0.44干預組(n=65) 4.18±1.20 2.34±0.57 1.62±0.59 1.03±0.20 t值 0.092 9.824 12.669 23.134 P值 0.927 0.000 0.000 0.000
干預組骨折愈合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s,分)
表2 兩組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s,分)
組別 住院時間(d) 骨折愈合時間(周) 關節(jié)功能評分(分)對照組(n=65) 20.54±4.98 20.64±5.67 65.27±6.47干預組(n=65) 13.20±2.47 15.43±3.50 77.89±7.34 t值 10.397 6.157 12.370 P值 0.000 0.000 0.000
干預組術后康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
創(chuàng)傷性骨折是常見骨折類型之一,疼痛是因創(chuàng)傷所致骨折患者的常見主訴之一,同時也是一種可給患者帶來不良感受的傷害性刺激,可導致血糖、血壓升高,血氧飽和度下降,加大壓瘡和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風險,對康復不利[9-10]。創(chuàng)傷骨折多因意外傷害所致,患者會有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加之骨折后會出現劇烈疼痛,進而引發(fā)恐懼、不安、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受自身疾病及疼痛影響,患者活動范圍及幅度受限,氣管和支氣管內分泌物無法及時排出,可引發(fā)血栓形成、肢體攣縮、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患者的機體功能明顯下降,甚至引發(fā)呼吸功能不全乃至呼吸衰竭,嚴重時可因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11]。因此,對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既往臨床骨科針對骨折患者所使用的護理措施有健康宣教(宣講疾病知識)、心理疏導(通過心理護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以及飲食、體位、用藥和疼痛護理等,其中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的目的在于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減輕因骨折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以積極心態(tài)接受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12];飲食護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營養(yǎng)水平,增強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促進身體機能恢復與骨折愈合;體位護理能使患者獲得更舒適的治療體驗,減少壓瘡等并發(fā)癥,換藥護理和疼痛護理能保證藥物使用效果,減輕疼痛感,促進機體康復,縮短骨折愈合時間[13]。上述護理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實際應用效果仍有較大進步空間。中醫(yī)特色護理措施主要有耳穴壓豆、中藥內服、熏洗及情志護理等,在西醫(yī)護理基礎上結合中醫(yī)上述手段進行干預可消腫利尿、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和調和氣血,可獲得更好的干預效果[14-15]。其中耳穴壓豆能修復經脈、暢通脈絡,“通則不痛”,進而有效減輕疼痛感[16]。創(chuàng)傷性骨折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個體生理功能,還會對其個體心理造成巨大沖擊[17]。而根據不同分型實施情志護理能調節(jié)情志,針對性緩解骨折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減輕其主觀疼痛感,同時可使患者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治療及護理,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關節(jié)功能,促進術后康復[18-19]。中藥口服藥物組方中川穹可活血止痛,當歸活血補血,白術可用于治療腫脹,地鱉蟲有續(xù)筋骨、破瘀血之效,黃芪補中益氣,澤瀉利水泄熱,澤蘭活血化瘀、解毒消癰,全方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和補中益氣之效[20]。本研究發(fā)現,干預組NRS評分、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康復效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采用該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減輕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關節(jié)功能,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骨科常規(guī)護理結合中醫(yī)特色護理能緩解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疼痛,促進術后康復,整體護理效果顯著,可作為理想的骨折患者疼痛控制方案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