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朱慧芳
廊坊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河北 廊坊065001
兒科學是以兒童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臨床醫(yī)學二級學科,不僅要求兒科醫(yī)生熟練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求其具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求老師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兒科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實用型臨床兒科醫(yī)生,老師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我院兒科教研室老師根據(jù)現(xiàn)下流行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轉換新的教學模式,將微課與思維導圖結合進行教學,以此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本研究主要分析微課結合思維導圖在兒科先天性心臟病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現(xiàn)將研究過程進行如下報道。
1.1 課前準備 根據(jù)兒科學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出先天性心臟病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中選擇學生不易理解,內容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經(jīng)兒科教研室老師研究討論決定,將胎兒的血液循環(huán)特點及出生后的改變、先天性心臟病定義和分類、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血流動力學特點、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xiàn)、法洛四聯(lián)癥的臨床表現(xiàn)這五個知識點制作成集視頻、動畫、圖片、文字等于一體的微課,每段視頻控制在10 min以內。將錄制和剪輯完成的微課推送到學習通平臺,課前發(fā)布學習任務,同學們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同學們提出問題,可以發(fā)送到討論區(qū),讓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交流解答,也可以通過查閱圖書、文獻等自己解決。
課前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Mind Master軟件制作思維導圖,將先天性心臟病的內容進行總結概括。
1.2 課中實施 上課過程,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思維導圖進行結合。老師利用思維導圖貫穿整個講課過程。沒有制作成微課的知識點老師利用PPT進行講解。微課涉及到的知識點,首先選擇一兩名同學利用課前制作的PPT、思維導圖、板書等進行講解,然后同學們提出問題,互相討論,老師給予適當引導,最后老師進行總結。
1.3 課后鞏固 課后在學習通上發(fā)布練習題進行鞏固,并且要求同學們繪制思維導圖,發(fā)送到學習通上,老師對練習題和思維導圖進行批閱,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學習通上的微課和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2.1 微課應用于先天性心臟病的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課前觀看微課、提出問題,課中講解微課、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學生講解過程中,同學們收獲了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微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知識的學習,把難以理解和記憶的知識反復學習,提高了同學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思維導圖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教學 一方面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備課,通過制作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梳理教學思路,使講課過程更加順暢[2],另一方面上課過程中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向學生講授知識,把先天性心臟的所有知識點進行聯(lián)系和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知識點,課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記憶,同時發(fā)散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建立臨床思維。
先天性心臟病涉及知識廣泛,要求學生掌握胎兒出生前后血液循環(huán)特點,心臟解剖結構,血液動力學以及影像學等知識[3]。知識點多、容易混淆,而且抽象、晦澀難懂,老師很難利用課上有限的時間把知識點講透,學生也很難完全吸收,而且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微課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微課將抽象難懂、刻板無趣的知識點通過動畫、視頻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來,短小精悍,同學們能夠集中精力觀看。知識點通過微課變得立體生動、形象有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利于學生記憶。把微課放置到學習通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老師還可借助學習通上的微課來設置復習,引導學生回顧內容具有相關性的知識的復習,強化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微課以知識點為單位,將知識體系進行拆分,雖然具有靈活性,但是喪失了系統(tǒng)性,某些學生無法找到知識點的聯(lián)系,反而影響了學習效果,而思維導圖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點。
思維導圖可以把零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使學生形成完成的知識體系。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整理學習思路,歸納總結、鞏固記憶相關知識,從而進行自主學習和有效復習,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4]。
綜上所述,微課結合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在先天性心臟病的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混合式教學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醫(yī)學理論知識儲備,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