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燕琴 編輯:珊瑚
表妹跟我聊天,絮絮叨叨舉了好些個事例,從結婚到現在,傾訴妹夫如何數年如一日不懂體貼;忿忿不平地抱怨,一次兩次罷了,三年五年也忍了,這都快十年了,還是那樣不會心疼人。聽完,我笑了,勸慰表妹:不要指望你多年的指責就能讓他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不要想著去改變他,而是理智地接受,聰明地應對,如果他不夠體貼,你就自己把自己照顧周全,如此而已。對于這點,為什么我這樣篤定?因為我也是摸索走過彎路的——過來人。
當初,對于先生跟我不合拍的方面,我真是煞費苦心去“矯正”。先生不事家務,眼里沒活兒。剛結婚的時候,我還可以理解:他原本是被婆婆寵愛的小兒子,十指不沾陽春水也正常,我躊躇滿志計劃著慢慢引導他學會共擔家務。可誰曾想,“教導”一次,爭執(zhí)一回,每個周末因為干活兒成了戰(zhàn)爭日。后來,為了不生氣,我自己埋頭苦干,先生睡到自然醒,躺到飯上桌。于是周末成了我的勞動節(jié),是先生真正的休息日。
有時候,我自己一人忙亂得不得喘息、疲憊不堪,看著先生悠哉悠哉無所事事卻絲毫沒有幫忙分擔的意思,怨氣就呼呼地往上冒,然后又是一通吵鬧、一地雞毛。也有心平氣和的時候,我一副苦口婆心的口吻跟先生好好談,先生輕描淡寫地說:你苦惱的根源在于——你總想改變我,結果你又改變不了,所以你是自尋煩惱。
我想確實如此,先生固有的秉性,不是反復爭吵說教就能夠脫胎換骨的。生活里的雞毛蒜皮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一根筋就想著去改變他,而是要懂得變通適應?,F在這樣也挺好,我壓根不再指望先生,沒了指望,也就沒了抱怨,自己樂此不疲地忙乎折騰:周末早早起來去逛市場,看著琳瑯滿目、新鮮可人的蔬菜水果滿心喜愛,買得自己都快拎不動了;回到家,迫不及待把它們整理好,水果洗得鮮淋淋擺上桌,食材切得整整齊齊等待下鍋;然后把家里打掃得窗明幾凈、井井有條,看著也賞心悅目……
有時候先生會湊過來,故意圍著我哼唱著什么“勤勞的小蜜蜂,人人都愛你……”逗得我露出姨媽般的微笑——明智如我,做法正確,暗贊一下自己。
父親的家族親戚支系繁多,人口龐大,而且喜好常來常往走親串門,我父親也更是樂于禮尚往來。先生對此很是頭大,因為一則他根本認不清那么多的親戚,光是堂兄弟就有十來個;二則他本就是個悶頭做事的理工男,不善言辭不擅飲酒應酬。每每有家庭活動,先生是硬著頭皮陪我去。有次,席間一位大伯委婉地勸導我應該讓先生學習酒桌文化、增強社交應酬。我明白,這位長者說的確實是現實需求,而且事實上也是如此,先生在公司里并不很得領導常識,多多少少有些這方面的原因。
于是,有時候公司有應酬活動,先生征詢我意見的時候,我刻意鼓勵他去參與??呻S之而來的是:先生晚歸越來越頻繁,影響一家人的作息休息,他的身體也不斷出現狀況。我在困擾中開始反省。有次,和一位曾經的老領導聊天,他說,公司現在形勢復雜、人事更迭。我有些為他擔憂,他卻很看得開,說:不管怎么復雜,有什么套路,總歸得有干實事的人,踏實干就好,沒什么好擔心的。我聽完之后,有種茅塞頓開的醒悟,是啊,先生也是個埋頭實干的,實實在在干工作的人,總歸不會沒有出路的,何必趕鴨子上架,非讓他變成玲瓏善舞——何況他也變不成那樣的。
經過這事,我越發(fā)看清楚、想明白了,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于家庭也好,于公司也好,他有他的優(yōu)點、有他的短板,不能苛求他變得完美。就像在家里,他不理會家務,但繳納各種費用、買房還貸這些事我這個迷糊精是甩手不管的,先生也從沒嫌我糊涂、從沒苛責讓我變精明些。
不要想著讓他變成你希望的樣子,那是徒增煩惱且徒勞無功,接受他、適應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