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琴
摘 要:隨著我國油茶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促進了部分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在油茶的種植過程中,要想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一定要采用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方案?;诖?,對油茶的種植技術與管理要點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見解,為有關業(yè)內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種植技術;管理
引言
油茶是一種常綠樹種,其壽命較長,一般栽培后10a左右便可成林,是優(yōu)良的防火樹種,且種植收益可達百年,特別是在美化環(huán)境、保持水土、增長經濟效益等方面優(yōu)勢顯著。因此,推廣油茶種植,對改善個舊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林業(yè)經濟快速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油茶種植、管理技術展開重點闡述,將具體內容歸納如下。
1油茶的價值
油茶含油比例較高,被當做油料作物廣泛種植。通過油茶提取的植物油,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油茶的適應性較強,樹體本身枝繁葉茂,植株自身所散發(fā)的味道對人體和其它生命體都有較大的益處,所以油茶不僅能夠作為單純的經濟作物種植,還能夠用于山地綠化以及城市綠化。油茶具有產油的功效,相比于傳統的玉米和大豆來說,油茶的出油率更高,并且油茶作為一種天然的綠色植物,對人體而言會更健康。油茶可以與多種食品市場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為油茶進入餐飲行業(y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上述可見,油茶在今后的市場經濟中一定會占據較大的市場,所以在進一步開發(fā)油茶最大經濟價值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油茶種植管理技術的探索。
2油茶種植栽培技術要點
2.1選地
油茶喜溫,對土壤沒有較高要求,因此,種植農戶在選地時應當根據油茶適宜生長的條件有針對性的選地,保證選地位置的合理性,同時要充分考慮無公害等問題。選地時應選有良好沙質土層、具有腐殖質的土壤,坡度在25°以下。這樣的選地方式最為合理,同時也能為油茶的生長提供有力條件。
2.2整地
整地時間在造林前3-4個月進行,在整地工作中,要結合種植區(qū)域的實際地形情況,建立完善的油茶種植機制。只有提升整地處理工作和土層相關的管理工作,才能確保全墾打穴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在坡度小于15°以下較為平緩的區(qū)域,要集中性的開展全墾,深度視土壤情況而定,一般30cm左右;而環(huán)山地區(qū)通常則采取帶狀整地,在坡度小于15-25°從水平方向向上進行平整梯帶;在坡度大于25°以上的區(qū)域選擇穴墾整地。
2.3幼苗栽種技術
每年11-翌年2月、3月屬于油茶的最佳種植時間,但是個舊每年6-10月采用雨季種植為宜,栽種油茶的幼苗,盡量使用營養(yǎng)袋苗,要在起苗前完成入土處理,盡可縮短幼苗在外存放的時間;運輸期間,要防止苗根風干,采取遮蔭措施,裸根苗應在苗根上部覆蓋草席或篷布,待運到栽種林地后,使用塑料袋包住幼苗根部,暫時提供油茶根系生長需要的養(yǎng)分,以提高其成活率。盡量選擇陰天或者小雨天種植油茶,種植過程中撕除營養(yǎng)袋,回填細土,采用分層方式壓實回填土,幼苗栽種深度必須適當,禁止露出根部,但也不能埋住葉子,根系不能和肥料直接接觸,要保證苗正、里緊、根舒及表松,幼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隔性,科學控制油茶樹的間距、行距,通常情況下,當1年生的油茶樹苗高度為15cm左右時,種植當年冬天或翌年初春可進行移栽;2年生、3年生的油茶樹苗也可進行初次移植,其株行距為3m×2m。
3油茶種植管理要點
3.1幼林撫育管理
油茶成林通常需要3a左右,這期間要做好幼苗期的撫育管理工作。幼苗種植當年,禁止在三伏天松土,以防水分流失,降低幼苗生長質量。一般情況,油茶幼苗要進行2次撫育,大致在每年4-5月、9-10月開展撫育工作,以松土除草為主。施肥方面,以氮肥搭配適量的復合肥為主,于冬季與翌年春季萌梢時施加肥料。初次追肥十分重要,以150g/株的標準施肥,同時再添加2kg有機肥,確保幼苗可以健康生長。
3.2成林管理
油茶的成林管理要求種植農戶結合所在區(qū)域的環(huán)境變化,制定系統的管控方案,使之與油茶的生長需求相契合。與此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對管理方案中的漏洞予以彌補,并對其中的不足加以完善,逐步提高成林管理效率。油茶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達到這一標準方可提高油茶種子的含油量,并保證油茶果實重量,進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種植人員應當明確管理要點,根據區(qū)域范圍內的環(huán)境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管理。此外,還需從全局角度加以統籌,并實施全面監(jiān)督與管控,切實提高管控水平,不斷優(yōu)化管理方案。油茶成林后,要求種植農戶集中管理土壤,盡可能做到每三年深墾一次,同時要適時對其作淺墾處理。淺墾工作應在冬季開展,墾地深度需控制在20-30cm;若夏季淺墾,同樣要對其深度加以控制,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同時,還要及時施加肥料,肥料施加量可為每公頃施氮肥25kg。此外,種植農戶還要做好病蟲害管理,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系統化的處理方案,科學合理地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病蟲害防治工作可在每年的6-7月進行,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對病害進行預防。油茶授粉大多都依賴昆蟲,其中野蜂的授粉效果最好,其中包括地蜂、蜜蜂、黃蜂與胡蜂等,因此,管理人員應重點保護授粉昆蟲。新開辟的油茶林區(qū)可在油茶林地梯梗壁上打風孔,深度控制在30-40cm,直徑控制在1.0-1.5cm,每公頃放220-300個孔,3-5年即可滿足油茶授粉的需要,這一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油茶授粉率,并一定程度的增加產量。
3.3整形修剪管理
整形修剪屬于油茶種植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整形修剪可以保證油茶獲得足夠光照和均衡養(yǎng)分,進而實現高產目標,并增強油茶樹的外觀美感。當油茶處于幼苗期階段時,經過打頂將樹高控制于50cm,防止長得過高;之后通過整形修剪,促使側枝向四周方向生長,和樹梢形成豐產樹冠。以一句話概括油茶樹的生長結構,即“一干三枝九條梢”,既可確保光照均衡、充足,又能夠為果實生長提供充足空間,同時具備很高的審美價值。采收果實后,油茶樹的枝葉相當茂盛,此時進行整形修剪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修剪時既要剪除枯枝、死枝、病枝、干枝等,又要確保樹冠具有很好的透光通風性,并盡可能保持樹干雙側的整體協調性。
結語
綜上所述,油茶從育種、植株種植再到園區(qū)管理工作、收獲等過程中都存在著非常多的細節(jié)問題,這需要種植者的足夠重視。為了讓環(huán)境價值高、經濟效益強的油茶種植推廣工作獲得成功,必須總結出科學合理的種植和管理策略,才能讓種植油茶使民眾受益。在總結種植經驗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種植宣傳工作,將正確的種植方式推廣開來,結合不同區(qū)域的環(huán)境特征,對農戶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培訓。只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種植并管理油茶,一定能夠有效提升油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陸富軍.桂中地區(qū)油茶造林和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要點[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08):77-78.
[2]方朱宗,唐穎.油茶的種植技術與管理關鍵點分析[J].農家參謀,2019(11):112.
[3]朱茂科.油茶的種植管理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yè),2019,13(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