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文
摘? 要:本文將以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為主旨,從鼓勵學生完成量的積累,拓展學生散文閱讀視野;提倡學生勤思善問,保持活躍的學習氛圍;利用課文傳授理論知識和教師在學生學習散文時進行散文寫作實踐四個方面圍繞散文閱讀教學展開系統(tǒng)地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實踐
學習散文閱讀對學生來講的確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同樣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厚的收獲。教師應當在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立足學生的散文學習基礎進行教學,讓學生的散文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漸入佳境。學生只有在學習前期能夠扎實散文閱讀基礎,才能夠在后期學習過程中厚積薄發(fā),進而提升自己的散文閱讀能力。
一、“量的積累”,拓展學生散文閱讀視野
散文的閱讀教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散文閱讀理解水平同樣是一個逐步成長的過程。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學習散文閱讀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散文作品,讓學生完成“量的積累”,對接下來散文閱讀的教學大有裨益。學生往往會因為閱讀的作品太少而無法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由此在散文閱讀理解的征途上止步不前。
例如,《春》作為一篇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散文作品,曾經(jīng)引得數(shù)不勝數(shù)的讀者傾心拜讀,自然也從中獲益匪淺。但對于學生而言,最直觀的便是語言的優(yōu)美,再往深處講解,不少學生都有些聽不懂。究其原因,無不是因為學生缺乏散文閱讀經(jīng)驗,即使是面對如此出色的文章,也只能學習記憶《春》一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作為剛剛進入初中校園的學生而言,對散文的認知缺乏深度,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進行課堂導入。如一些描繪春天的故事名句:《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盡言春天的生機勃勃的盛景,極為優(yōu)美的畫面轉(zhuǎn)瞬之間映入眼簾,讓讀者無不傾心賞之?!洞骸冯m為一篇散文,雖然不似古詩那般整齊劃一,但也頗為出色的給讀者留下了“盼春”、“繪春”和“望春”三幅前后銜接緊密、內(nèi)容詩情畫意、引人入勝的盛景之圖。文章首段是盼春一圖所繪之景,對于學生而言,這是能夠看出來的?!芭瓮?,盼望著”兩個重復的語言,彰顯了作者對于春天的企盼,而“東風”正是冬去春來的象征,“腳步”一詞會讓學生意識到這是運用了擬人,但是對于作者的深意卻無從得知?!袄L春”作為《春》的主體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認識本篇課文提供了頗為詳盡的內(nèi)容,語句表達巧妙優(yōu)美,段落銜接緊密無暇,所描所繪均言之有物,語言表達淺顯易懂,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于此文的理解。盡管如此,學生依舊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散文作品進行閱讀,當學生的散文閱讀積累達到一定的量,學生在此領悟此文,可以有更深的領悟。由此可見,拓展學生的散文閱讀視野迫在眉睫,而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為學生推薦朱自清的散文系列作品。
二、“質(zhì)疑善問”,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提問
學會提問和質(zhì)疑是學生進步的顯著標志,一個學生若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提問和質(zhì)疑,就無法踏上創(chuàng)新的道路,散文學習也就會停留在模仿階段。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散文閱讀階段,必須學會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提問,才能順利進入下一段的學習。
例如,《濟南的冬天》寫得十分有溫度,令人讀來十分親切,像是在聽一位長者在講故事一般,作者撰寫此文時隨心而動,運用饒有趣味的筆調(diào)為讀者展示了濟南的冬天?!稘系亩臁纷鳛橐黄晒Φ膶懢吧⑽模粌H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還獨具繪畫藝術特色,修辭豐富得當。本文的第一段,作者通過濟南與北平、倫敦和熱帶三者的冬天進行對比,有效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所具備的顯著優(yōu)勢,晴天沒有霧氣遮目,晴天不會曬得人難受,晴天沒有呼呼作響的風聲。作者在起段便運用對比的方式,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是令人感覺到舒適的特點,作者借助濟南冬天的意象,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對此卻很少能夠看得懂的。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篇課文為學生設置一些關于散文的問題:1.作者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樣的?老師可以利用作者眼中的冬天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于濟南的冬天的態(tài)度是好是壞,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向;2.作者在文中具體描寫了那些景物?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問題讓學生針對作者在濟南冬天的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再次閱讀和學習,進而使得學生加深對于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提升搜索問題信息的能力。3.在描寫這些景物時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重點放在散文的語言表達方面,一來可以促使學生關注到作者在進行語言表達時用的什么修辭手法,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對于修辭手法的認知。4.作者為什么運用這些修辭手法描寫冬天的濟南?這樣寫對于整篇散文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可以刪掉嗎?為什么?……對于這些問題均十分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教師完全可以借助這些問題,為學生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提供一個表達模板,而問題間的邏輯性,可以為學生的思考發(fā)展提供邏輯依據(jù)。一系列的規(guī)范性提問能促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讓學生與教師進行高效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yōu)秀作品的內(nèi)容,為學生進行講解。學生主動探索問題所得的答案,往往會引起學生深刻的記憶,進而使得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對散文的認識,使得學生在今后的散文年閱讀學習中學習得更加深入細致。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學生一步步從散文閱讀量的積累開始,讓學生在疑問中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究,一步步加深對于散文的理解,運用現(xiàn)有的課文作為案例為學生進行散文教學,最后在散文寫作實踐過程中加深學生的散文閱讀認知。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系統(tǒng)地教學,為學生帶來系統(tǒng)地認知,對于學生的散文閱讀學習鑄造實用的學習認知途徑。
參考文獻
[1]? 羅賢華.探析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6):106-107.
[2]? 錢曉柳.批文入情——淺談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J].成才之路,2010(19):25.